假期的設置:要注意社會和用人單位的承受能力

據青島日報報道,近日,針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出臺涵蓋所有企業職工請婚喪假相關規定並適當調整喪假範圍、延長喪假時間的建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佈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5722號建議的答覆。

作為普通的勞動者,當然希望假期越多越好!但是,政策建議者與制定者應該考慮到社會的用工成本和用人單位的承受能力。其實,假放得越多,有可能會降低勞動力市場的平均價格。因為,用人單位控制自己的用工成本,假越多,在工作一樣多的情況之下,招收的員工相對來說就越多。員工的平均工資就會越來越低的。

另外,企業將會利用機器人代替普通勞動者,正如一位學者指出的那樣“未來幾年,裁員情況只會越演越烈,這個時代不再有所謂的穩定工作,每個人都要做好被裁的準備。”話很扎心,卻又很實在,就業寒冬正在悄悄降臨。最近聽到的都是大裁員消息:8月,美團、拉勾爆出裁員信息;10月, 阿里、京東等企業不同程度“縮招”;……上個月,富士康又被爆出裁掉34萬人。

中國正在處於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穩定就業與擴大就業是政府的當前重要的問題。如果像一些人員鼓吹的那樣,一天到晚主張增加工資、增加假期,那麼會使用人單位面臨巨大的壓力。勞動者本來就是與用人單位共榮共生的。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加,如果此時還不斷對出增加用人單位的用工成本的措施,用人單位,特別是吸納勞動者就業的中小企業會面臨“蠟燭兩頭燒”的境地。

所以,一些舉措的推出,一些建議提出,都應該評估社會的具體情勢。當然,如果我們在全國範圍內設立特殊假期或延長現有的假期的話,我們應該在不增加用工成本的基礎之上,通過全國總工會的渠道,對增加的特殊假期人員進行補貼,使得工會會費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紮紮實實地減少用人單位的成本,這可能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和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