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鄉村振興,我們都忽視了一個問題:農民到底怎麼養老?

關於鄉村振興,我們都忽視了一個問題:農民到底怎麼養老?

關於鄉村振興我們可能都忽視了一個問題,農民的養老誰來負責?這不僅是民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更是扶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的政治要求。

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更加重視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投入與扶持,五個一號文件個個都是擊中三農發展面臨的頑疾要害,脫貧攻堅戰成為全國上下全力以赴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足以說明我們國家對脫貧尤其是農民脫貧攻堅的高度重視。十九大上,更是空前提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併為未來三十年的三農發展和鄉村振興描繪了藍圖,指明瞭方向。

關於鄉村振興,我們都忽視了一個問題:農民到底怎麼養老?

在中央的號召下,我們扶貧工作不斷創新求變,先後探索出了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公益扶貧、電商扶貧、消費扶貧等全方位多元化的扶貧脫貧戰略格局。然而,細心的朋友就會發現:很多地方農民貧困根本原因在於可支配資源匱乏,且意識落後,尤其是市場意識和法律意識。當然,金錢和資本也是一種資源,這種資源的匱乏是最顯而易見的,但如果缺乏市場意識和法律意識,即使輸血,也無法內生出自我的造血功能。

因此,我們得知,農民一定是脫貧攻堅的第一主體,激活農民的內在意識是第一位的,扶貧先扶智,更要扶志。

關於鄉村振興,我們都忽視了一個問題:農民到底怎麼養老?

關於鄉村振興,我們都忽視了一個問題:農民到底怎麼養老?

但以上都是在為農民賦能,做再多工作都不如在城區有一套房增值來的快,如果再遇到拆遷簡直平步青雲變身“房租婆”。

農民不求大富大貴,但是農民的養老問題,是否能減負呢?

筆者不想為農民邀功贅述,但是農民確實在共和國的創建、革命和改革發展中起到了主體推動和先鋒探索的作用。

關於鄉村振興,我們都忽視了一個問題:農民到底怎麼養老?

淮海戰役是人民尤其是農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建國後一直到現在都存在的城鄉二元體制和工業剪刀差,農業農村和農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

關於鄉村振興,我們都忽視了一個問題:農民到底怎麼養老?

關於鄉村振興,我們都忽視了一個問題:農民到底怎麼養老?

君不知,主要初級農產品價格近20年未提價,依靠農業生產的農民如獲取更多資源?

中國革命和改革開放都是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小崗村成為改革發展的一聲春雷喚醒大江南北;

還有人說,僅憑農民此前勒緊褲腰帶為城裡人上繳的“提留”,完全可以為農民發放養老金了。

關於鄉村振興,我們都忽視了一個問題:農民到底怎麼養老?

說了那麼多,反過來我們看看農民是怎麼養老的?90%的農民都是完全依靠子女,養兒防老,而農二代、農三代們要麼是農民工,要麼還是農民。作為農民的子女,他們的收入本來就不高,大部分也沒有五險一金,更沒有所謂的養老金了。

我們呼籲:一定要排除萬難設立農民養老金制度,並不斷提升養老金水準。為農民減負才能緩解貧富差距,更有利於激活農業農村和農民融入社會化大發展和大市場的有力舉措。

這可能是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戰裡,除了教育之外,農業農村農民面臨的最重的一個擔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