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狀元們的尷尬,其實是生活對他們的懲罰

寫了一些關於《中國詩詞大會》的文字,瞭解了一些我們古代的詩詞達人們,發現了一種現象:古代的很多文人們,在他們的本時代,是非常紅火熱鬧的,但是經過歷史之流的大浪淘沙之後,大部分都化作了煙塵隨風而散,不著一絲痕跡。

比如,像古時候各個朝代的狀元們,以及各個皇帝的老師們,當時的文章和詩詞都是名噪一時的,但是我們如今就是不知道他們,當初究竟寫了什麼!

其實,從某些方面來說,不是他們的詩文不好,也不是他們的才華不逼人,更不是他們的學問不淵博,我感覺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詩文,沒有“傳播命”罷了!

中國詩詞大會:狀元們的尷尬,其實是生活對他們的懲罰

那麼,什麼樣的詩文,才有“傳播命”呢?

我認為首先不能拗口,意境要美妙,詞意一目瞭然,童叟皆知最好。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像杜甫的“好雨知時節”,像白居易的“一歲一枯榮”,等等。

可是,如何才能做到這樣呢?

其實也不難,首先要求作者,得是一個有生活的人!不是一個乾巴巴的人。

中國詩詞大會:狀元們的尷尬,其實是生活對他們的懲罰

醉生夢死也好,留戀花叢也罷,或者是經受勞碌奔波,遭受窮困潦倒也行,必須讓他們的感受,是一種深入的體會。

只有深入,才會抓住生活的真諦,才會找到生活的地氣!

接下來就是提煉語言文字的能力了,文人們要讓自己的文字透亮明白,必須要做到準確恰切。

這種素質,大部分的狀元和進士們,應該都有。所以說,他們主要缺的還是生活,缺的還是地氣。

中國詩詞大會:狀元們的尷尬,其實是生活對他們的懲罰

他們的才情,是熱鬧繁華的時候都有的,但因為體會和感悟不深,是發不出來永恆之光的,要想發出永恆之光,必須要跌落或者經受一番挫折。

所以,安史之亂前的杜甫,和安史之亂後的杜甫不一樣。

所以名噪京華的蘇軾,與在天南海北貶謫路上的蘇軾不一樣。

所以君臣簇擁著的李煜,和“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李煜不一樣。

其實很多偉大的作品,都是誕生在這,由繁華到蒼涼中的跌落中。不但上面幾位文人的作品是,曹雪芹的《紅樓夢》更是如此。

這是說文化藝術上的,其實各行各業都大抵如此,苦難和挫折都是讓一個人閃閃發光的重要條件。

因為困難和挫折,會讓我們學會反思,學會挖掘潛能,學會放低姿態。姿態一低,各方的力量都開始來匯聚了,一匯聚,那就不得了!

這就是挫折和困難的力量,他讓我們看清自己,也贏得了能量。

中國詩詞大會:狀元們的尷尬,其實是生活對他們的懲罰

相反,那熱鬧和繁華,往往是會矇蔽我們雙眼的,它們的腐蝕,馬上去讓我們“飽暖思淫慾”,馬上就脫離了生活。

像那些年少成名的人,像那些一夜爆紅或暴富的人,像那些一生下來就含著金鑰匙的人,他們就很容易就陷入一種虛誇的,不接地氣的境遇裡。後來的處境,就很是令人唏噓了!不過,唏噓之後,也是別有一番洞天的,那看當事人的造化了!要是他們在這不好的境遇裡,反思,改正,放低姿態,重新審視生活,很快迎接他們的也將會是東山再起,或一飛沖天!

所以說,歸根結底,我們要想發光發熱,還是要做一個踏踏實實的人,一個謙虛謹慎的人,一個永遠不能脫離生活的人,永遠讓自己活在清醒中的人,永遠知道自己是幾斤幾兩的人。

這也算是,由寫《中國詩詞大會》,由狀元郎們尷尬遭遇,所引起的啟發了!

中國詩詞大會:狀元們的尷尬,其實是生活對他們的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