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痛风的治疗关键:血尿酸持续达标

难治性痛风的治疗关键:血尿酸持续达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在我国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26%~ 1.59% 和0.30%~0.36%。在这患者群体中,存在着一部分患者痛风长期反复发作、累及各系统及器官关节,而且反复使用常规药物控制明显欠佳,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这类痛风患者便可划分为难治性痛风患者。

难治性痛风的治疗关键:血尿酸持续达标

难治性痛风是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数年后,出现慢性多发性、破坏性关节炎,伴痛风石形成和(或)尿酸性肾结石,常规剂量降尿酸药难以使血尿酸达标(低于6mg/dl)的痛风。

2012年美国风湿协会提出具有以下临床特征之一即可定义为难治性痛风:

①血尿酸难以达标(低于6mg/dl);

②有持续的痛风相关临床表现(如反复痛风发作、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尿酸性肾结石等)。

难治性痛风患者往往常规降尿酸药物控制效果不佳,痛风发作频率及累及部位较严重,若长期不予有效控制,甚至会危及生命。于是提出了针对难治性痛风的治疗建议:控制血尿酸持续达标

持续达标——包含了“持续”和“达标"2层含义,其中,”持续“是指治疗过程的持续性,降尿酸过程可需数年、数10年、几十年不等;”

达标“即控制血尿酸水平达到正常标准,对于一般痛风患者,血尿酸应控制在 360μmol/L(6mg/dl)以下,而对于难治性痛风患者,血尿酸应控制在240μmol/L(4mg/dl)以下。

难治性痛风的治疗关键:血尿酸持续达标

对于难治性痛风患者控制血尿酸持续达标能从中获取以下益处:

  1. 痛风急性发作频率降低;
  2. 有助于痛风石的溶解;
  3. 能减缓肾功能不全的发展进程;
  4. 能有效改善合并其他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等)患者预后。
  • 如何实现血尿酸持续达标?

在痛风治疗中,首先强调的是非药物治疗,并始终贯穿着整个治疗;其次药物治疗亦需要慎重选择。

难治性痛风的治疗关键:血尿酸持续达标

痛风患者均应悉知相关的健康知识,减少高嘌呤含量食物、肉类、海产品的摄入量,避免饮酒、饮用含糖苏打水等。可适量增多乳制品、维生素C及少量咖啡的摄入。注意多饮用水,保证尿量在2000mL/天以上,可适量使用苏打水碱化尿液。

(二)药物干预

难治性痛风急性发作的一线治疗药物主要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和激素,二线药物为阿片类麻醉药及抗白介素-1或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制剂,同时还可根据病情适量使用少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诊断难治性痛风患者缓解期时,则主要以控制血尿酸水平为主,而尿酸持续达标是难治性痛风治疗的关键。对于难治性患者,血尿酸应控制在240μmol/L以下,目前降低尿酸的药物主要包括 抑制尿酸合成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分别为别嘌醇、非布司他和苯溴马隆、丙磺舒等。

难治性痛风的治疗关键:血尿酸持续达标

但别嘌醇因较易导致过敏反应综合征(最常见的是剥脱性皮炎),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非布司他主要经肝代谢,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使用并不需特殊调整用药。

促尿酸排泄药物(如苯溴马隆、丙磺舒)主要通过抑制对尿酸的重吸收而达到降尿酸的作用,因而2012年美国风湿协会指南中指出,有尿路结石史的患者禁用一线促尿 酸排泄药物。

(三)合并其他基础病时,提倡用“一箭双( 三) 雕”药

不少药物在降血压、降血脂和( 或) 降血糖同时也能降低血尿酸,而有“一箭双雕”甚至“一箭三雕”的作用。如氯沙坦和非诺贝特在分别降压和降甘油三酯的同时,可通过促进尿酸排泄而使血尿酸降低,它们还分别有增高尿pH值不增加尿路结晶,以及有抗炎特性而不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优势,分别适于合并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痛风患者。阿托伐他汀在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同时,也可通过抑制尿酸合成而使血尿酸降低,适于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痛风患者。

难治性痛风的治疗关键:血尿酸持续达标

总结

痛风是一种尿酸盐晶体沉积所导致的疾病,其特点是疾病预防难、病程长、多伴发合并症,晚期医疗费用较高,而治疗效果欠佳。而难治性痛风则更不是简单的控制血尿酸水平,更加注重的是血尿酸持续达标,无论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降尿酸药,越早达标,越持续达标,则预后越好。

我是岭南林大夫,欢迎关注、评论留言及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