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道》:一流的演員,二流的故事,三流的細節

《長安道》聚集了一批演技相當有保障的演員,範偉自不必說,陳數、宋洋、焦俊豔每個人風格都很獨特,任務完成度都不錯。

雖然戲裡他們的表現,在各自的表演生涯中都不算最出類拔萃的高光時刻,但也都可圈可點。

《長安道》:一流的演員,二流的故事,三流的細節

陳數飾演一個將慾望全寫在臉上的角色,如果再更無畏、更風情一些可能更有魅力,不過現在這版的幹練、陰狠也還不錯。

宋洋在知道真相之後一人飲酒醉,且笑且痴且狂且悲的表現相當有張力。

《長安道》:一流的演員,二流的故事,三流的細節

焦俊豔一前一後,演一個吊兒郎當的混混和一個帥氣上進的警察,兩個角色的區分度很明顯、完成度頗高。

雖然她中槍後表演的生理反應在我這個醫學盲的常識範圍之外,讓我無法判斷她演得對不對,但至少她演警察很討喜,自帶“大寶特別棒”的好感濾鏡。

《長安道》:一流的演員,二流的故事,三流的細節

《長安道》:一流的演員,二流的故事,三流的細節

整體而言,這部電影堪稱“一流表演”合集。

相比之下,故事則顯得有些遜色,“二流故事”。

電影上線時的敘事角度頗有意思,開局幾分鐘就告訴你結局:女一號女二號都死了。

《長安道》:一流的演員,二流的故事,三流的細節

縱使是在“知道誰死”的已知條件下,電影也沒有損毀故事的懸念感和後半程反轉的力度。

這個反轉本身很有驚奇感。

首先是破案之後棺槨才被盜。“破案”是一個結束性的敘事指標,在此之後反轉讓後續劇情很有意外感。

其次是人倫之外的意外

《長安道》:一流的演員,二流的故事,三流的細節

電影開始的劇情是範偉飾演的父親抱著中彈的女兒趕到醫院,哭天搶地救救我女兒。

沒有人會懷疑“親爹謀殺了親生女兒”。

假扮小混混的警察女兒,回到當年辜負母女二人的父親身邊,拿的是“兩頭為難的老父親和不肯原諒的女兒劇本”,儼然一副父愛如山的模樣。

《長安道》:一流的演員,二流的故事,三流的細節

罪行敗露之後,他不送中槍的女兒去醫院及時搶救,反而耗到她失血而死為止。

這層意想不到,倒不是因為電影裡的細節多麼縝密,反轉多麼高級,而是因為這件事有違人之常情。沒有人會在看戲的時候提前想這個爹一會要殺親閨女(除非劇作提前反覆鋪墊這個爹沒人性)。

當然,戲裡範偉這個角色的走火入魔、執迷不悟、貪慕虛榮,為他的“反常”做了很充分的合理註解。

《長安道》:一流的演員,二流的故事,三流的細節

問題在於,這部電影裡的很多細節處理,處於三流水平、非常拖後腿。

警方已經破獲盜墓案件,這之後棺槨居然丟失?

賊已經伏法,“隱形的賊”是誰?毫無頭緒。

而揭開這巨大懸念,找出對案件起到重要作用的反轉證據,太依賴一次又一次的小概率偶然事件。

《長安道》:一流的演員,二流的故事,三流的細節

賊在現場留下了腳印,鞋子上剛好有商標,商標的形狀剛好完整印在了沙地上。

宋洋飾演的角色傷心難過獨自喝酒,偌大一個西京市,這個賊恰好也就在這家店裡。

喝到瘋瘋癲癲、頻頻引人側目的宋洋,居然還能一眼就在人潮熙熙攘攘的店裡看見賊的鞋。

而賊居然還沒換鞋。

真是巧上加巧非常巧。

《長安道》:一流的演員,二流的故事,三流的細節

僅僅憑藉這樣一雙爛大街的普通運動鞋和碼數,宋洋就能斷定,這就是盜墓賊。

編劇你一定是在逗我,抓盜墓賊怎麼比抓“滿大街都是的發傳單的”還容易啊?

細節過度巧合,又缺乏背後深層的必然性,還將故事的重要轉折寄託於此,太牽強。

當然,電影裡也有非常驚豔的細節,比如下墓之後將唐朝景象流光溢彩呈現在黑暗中,如痴如醉如夢如幻。

《長安道》:一流的演員,二流的故事,三流的細節

整體而言,《長安道》是一部基本合格的電影,雖然有非常拖後腿的內容,但也不乏閃光亮點。

有好演員,也有不錯的故事,最後敗在了細節質感上,如同只差臨門一腳,是否太過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