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的嫡長孫——齊王劉襄因何與皇位失之交臂

在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人平滅諸呂之後。大臣們在朝中商議擁立新帝的事,此時,很多大臣們認為應該,擁立齊王劉襄做皇帝,因為,劉襄是齊悼惠王劉肥的長子,是漢高祖劉邦的長孫,此外,劉肥的三個兒子,在平滅諸呂的事件中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但是,這時劉氏宗族裡那位年紀最大的琅琊王劉澤,帶著一幫大臣出來反對道:“齊王的舅舅駟鈞秉性暴虐,人面獸心,就是一隻衣冠禽獸,此前,因為呂氏的緣故,幾乎天下大亂,現在如果在立了齊王,那將會是重蹈呂氏的覆轍啊!

漢高祖劉邦的嫡長孫——齊王劉襄因何與皇位失之交臂

代王劉恆的母家薄氏,人人都是謙謙君子,敦厚長者;況且代王劉恆還是高帝的親生兒子,並且是現存王子中,年齡最大的,立高帝的兒子也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此外,立一個母家和善的人做皇帝,大臣們也都會平安無事。”

這段話,可謂是說到了這幫人的心坎中了,這些大臣們廢了劉盈的諸子甚至最後殺了他們,不就是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麼。於是,大臣們便開始商量該如何請代王劉恆前來長安登基稱帝,同時,也派出朱虛侯劉章前去將消滅諸呂的消息告訴齊王劉襄,讓他撤兵返回齊國。

漢高祖劉邦的嫡長孫——齊王劉襄因何與皇位失之交臂

眼瞅著皇位就要落入懷中的齊王劉襄,此時又怎麼甘心放手呢,而且,平滅諸呂這件事,本來就是自己帶兵在外對呂氏形成壓迫,自己的弟弟朱虛侯在內做先鋒,才最終辦成的,如今,天下大定該分蛋糕的時候,咋就沒自己的事了呢。

但是,思慮再三,齊王兄弟還是吃了年輕的虧,不敢在此時,再興兵攻打長安了,所以,只能認命率兵返回齊國了。其實,在絳侯灌嬰守衛滎陽的時候,便聽說了齊將魏勃勸說齊王劉襄造反,於是,在呂氏覆滅,齊王撤兵歸國後。

漢高祖劉邦的嫡長孫——齊王劉襄因何與皇位失之交臂

便派人叫來了魏勃加以責問,魏勃回答道:“失火之家,哪裡來的報告家長再去救火呢?”其實,魏勃這句話並沒有什麼問題,齊王劉襄在得知,呂氏家族要叛亂,第一時間起兵做出應對,並沒有錯。

畢竟,朝臣們可以權衡利弊再做決定,畢竟,無論誰掌權他們都還是朝臣,但是,劉氏子孫就不同了,一旦呂氏反叛成功,天下還會有劉姓子孫的立足之地麼,政治鬥爭的血腥與殘酷,這些生在皇室的諸侯王又怎會不清楚。

漢高祖劉邦的嫡長孫——齊王劉襄因何與皇位失之交臂

不過,此時齊王劉襄已經大勢已去,所以,魏勃雖然話說的硬氣,但是,實際上,在說完之後就後退站著,兩腿顫抖,害怕得再也說不出話了。灌嬰在仔細打量魏勃之後,笑著說道:“我聽人說魏勃勇敢,今日一見不過是一個狂妄而平庸的人,這樣的人做不成什麼大事。”

於是,灌嬰被沒有治罪魏勃。說道魏勃這個人,他的父親曾經因為擅長彈琴而得到了秦始皇的接見,這是一件很榮幸的事了,大漢帝國建立之時,魏勃還很年輕,他想去求見齊國的丞相曹參,但是,苦於家裡貧窮沒有機會見到曹參。

漢高祖劉邦的嫡長孫——齊王劉襄因何與皇位失之交臂

不過,聰明的魏勃還是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經常一個人在清晨和傍晚將齊相舍人的門口打掃得乾乾淨淨,齊相舍人對這件事感到很奇怪,不知道是誰幹的,所以便躲在暗中觀察,發現了魏勃。便詢問了他。

魏勃老實地回答道:“我希望見到相國,但是沒有機會,所以幫您掃地,想借此得到引見。”後來,舍人便帶魏勃去見了曹參,曹參將魏勃收為了舍人,有一天魏勃為曹參趕車的時候,與曹參談了一些事,曹參覺得他很有能力,便向齊悼惠王劉肥舉薦了他。

漢高祖劉邦的嫡長孫——齊王劉襄因何與皇位失之交臂

齊悼惠王劉肥見了魏勃之後,封他做了內史,在劉肥死了之後,齊王劉襄時期,魏勃便開始專權,在齊國地位比當時的相國召平還要重要。在齊王收兵回國之後,代王劉恆抵達了長安,等到諸臣殺光漢惠帝劉盈子孫後,劉恆即位史稱漢文帝。

漢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劉恆將呂雉所割掉的齊國城陽,琅琊,濟南三郡歸還給了齊國,並改封琅琊王劉澤為燕王,加封朱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各兩千戶,此後,不久,齊王劉襄便死了。太子劉則繼任齊王。

於是,漢文帝劉恆便又把齊國的城陽郡分出來,立朱虛侯劉章為城陽王,然後,將齊國濟北郡分出來,立東牟侯劉興居為濟北王。劉襄在平滅諸呂之後,不到一年便撒手人寰,可能,就是因為與帝位失之交臂的緣故吧。

我想劉襄這一生最後悔的兩件事,首先應該就是,答應了灌嬰等待消息,沒有立刻揮師長安,錯過了機會,其次,便是輕信了琅琊王劉澤,送他入了長安,最終,在關鍵時刻捅了自己一刀,讓自己失去了唾手可得的帝位,其實,人與人之間,一旦結仇,哪有和談信任呢!齊王劉襄就是太年輕,太天真了。

接下來會有怎樣的故事呢?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下一篇文章,謝謝支持。

喜歡此文的朋友還可以讀一下我的這幾篇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