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叛逆期,是父母最好的成長期

孩子的叛逆期,是父母最好的成長期

孩子在經歷叛逆期時,很奇怪,不可理喻,家長怎麼做都沒用,拿孩子一點辦法沒有。但如果我們懂得傾聽孩子的心聲,針對孩子的不同問題和矛盾,找到恰當的方法去幫助孩子理性應對,就可以實現良好的親子溝通,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所謂叛逆期,其實是孩子的第二快速成長期,它屬於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孩子通過反抗一切強加的意志來構建獨立自我。這些意志一般來自父母。有心理學家甚至認為,不叛逆,無獨立;所以,我們會在生活中觀察到,父母的意志越強,越不理解孩子,孩子的叛逆就會越明顯。那麼,叛逆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嗎?無論事大事小,只要年齡一到,孩子一定會對父母說不嗎?一定會把家裡鬧得雞犬不寧嗎?未必。

幾乎所有的父母對叛逆期都有很大的成見

網絡上的定義太專業了一些。我喜歡用最貼近實際生活的語言來表達:通常我們說的叛逆期,就是孩子不聽話、自作主張的時期。這樣說,是不是就好理解了?這樣的理解,是不是讓你聽起來感到更加深刻?

那每個孩子的叛逆期都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不聽話”“學習沒精神”“做事不積極”“回到家裡拼命地玩遊戲”“講道理不管用”“油鹽不進” ……在我們看來,還沒長大的孩子,有時候會處處覺得自己很有理,處處和我們對著幹,就是不服管,就是不聽話,這就是叛逆期的表現。

從父母的角度出發,一個乖巧溫順的孩子當然更討人喜歡,聽話最重要,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多好。乍一看來,糾正孩子的叛逆似乎沒有什麼錯誤,畢竟孩子的確也是在某些方面與我們的期望有所差別,或者說在我們的教育觀中存在不聽話的表現。可是再好好想想看,孩子的叛逆從何而來?他的叛逆到底應不應該被稱為是“叛逆”呢?

在人的一生中,通常會出現三次叛逆期,其中第一次叛逆期在2.5~3歲之間,第二次叛逆期會在7~9歲之間,第三次叛逆期會在孩子12~15歲之間。

孩子的叛逆期,是父母最好的成長期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左右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麼樣的,在他那裡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孩子的叛逆期,是父母最好的成長期

第二個叛逆期:7-9歲的小大人兒

孩子進入小學後,學會了更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是個“小大人兒”了,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不然頭疼的是你自己,而且孩子還會因為沒得到恰當引導,變得更加叛逆,甚至學習成績也因此下降,最終無法挽回!

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

此時,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非常重要,比如飯前做作業,飯後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於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