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威海,才知道多麼文盲!那些一輩子不用的字,在這全用上了

沒來威海之前,才發現平日裡不用的很多字,在威海卻成了常用字。最常見的便是地名。

別的地方,村落,要麼是莊、村、屯等,而在威海確是夼、疃、泊、崖、埠、皋、耩等等,感覺每個字都是生僻字。其實,這些後綴不是亂寫,它們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在威海,懂得看村落的後綴,通常能直觀地瞭解村落的地勢、產業、功能等多項信息。

在威海,地名帶“夼”的不在少數。山間谷地名為“夼”。夼者,大川也,山間谷地稱之為“夼”,舊時威海百姓選擇山谷聚集建立村落,最重要的是山谷中氣候適宜,外來的強風可以被山峰擋住,帶有溼氣的海風爬過山頂進入山谷容易形成降雨,所以山谷之內往往四季如春,威海馬蹄夼、黃家夼都是代表。

地名中帶“泊”的也有。河濱平原名為“泊”。泊者,白日臨水。威海大水泊、安子泊較為著名。

還有“疃”。遷移生根名為“疃”。疃者,留童守田。疃的本意是“野獸踐踏過的地方”,而在威海,過去外地人遷移至此,往往只有幾戶人家,例如九家疃、五家疃等,選擇“疃”為村落後綴,據說是因為這些人祖上不是本地人,但生下的孩童都留在了這方田地上。

還有“埠”。停船的碼頭,靠近水的地方,埠口、陳家埠、孫家埠等。

來到威海,才知道多麼文盲!那些一輩子不用的字,在這全用上了

此外,還有一些字因為發音有問題,你說的地方和威海人認為的地方很難對的起來。

比如說港西鎮,普通話讀gǎng,而你說到gǎng西鎮,當地並不知道是哪裡,因為他們讀jiǎng。這是在威海本地約定俗成的叫法:港(jiǎng)西鎮。

還有,張家產,這可不是產業的產,你要讀chǎn,就會被人家笑話,文登區的這個鎮,約定俗成都shǎn。還有榮成的崖頭鎮,可不讀yá,而是都yai。

而這個字,耩,要是不會讀,可就是識字不多了,因為這是個正經字,讀jiǎng,指的是用耬播種或施肥,比如耩糞、耩種子、耩棉花,在威海,也是村名,比如市區的廟耩、黃姑耩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