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售價20萬的車成本只有6萬,那麼售價5-6萬的車還能開嗎?你怎麼看?

沒當上演員的演員


撇開稅費、營銷、利潤、研發等大項支出來談成本的“謠傳都是耍流氓”。



房子貴不貴?成本多少?哈根達斯貴不貴?成本又是多少?所以看一臺車的成本首先要看所謂的“成本”包括哪些內容。


一臺車從立項到上市要經歷2-3年的時間,其中研發費用佔到一臺車的5%-15%費用。新車要想在市場上售賣,稅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各種稅費加起來大概有20%左右,因為企業中的增值稅是可以抵扣的,很多企業都享受免稅政策。最後是營銷費用,這一塊大概佔10%-15%,包括4S的一些返點獎勵、電視宣傳廣告,好一點請明星代言等等等等。企業利潤一般不高,大概在5%左右。這加起來大概在50%左右,所謂的一輛20萬的車成本5、6萬,估計是自己去收破爛撿的吧。

鈴木汽車的創始人鈴木道熊說過,一臺車有2萬多個零件,如果每個零件都省一塊錢,那麼一臺車的成本就會大幅度下降了吧。但可惜的是,這種理念不適合在高速發展的現代汽車行業上。到也從側面反應出過低的成本市場並不認同,從鈴木退出中國市場就可以看出。

所以那些所謂的5、6萬的成本賣20萬的車也有可能,成本是從鐵礦石算起。就像買房子,計算時其它不算,就鋼筋水泥的價格,現在市面上1.2.3萬的房子成本也就2000多,太黑了。


更多汽車分析,關注我的頭條號“深藍月華”!


深藍月華


首先來看汽車的成本。汽車的成本不止是硬件部分,稅收也佔據很大的比例。某些時候收稅與成本幾乎等同增值稅、消費稅、城建稅、教育附加稅、地方教育稅、印花稅、直接稅等。

稅收約佔汽車售價的38%左右,餘下的才是汽車硬件成本與利潤。但是汽車的成本並不是簡單的硬件+稅收+利潤,其中還有很多隱形的費用。例如研發費用、新建生產線費、渠道費用、廣宣費用等。車輛賣的越大,車輛成本越低。20萬元的轎車,成本再7-8萬左右。


而售價5-6萬的汽車,多數是小排量汽車,小排量汽車徵稅也較低,因此稅收成本要比20幾萬的汽車低一些。而且售價20萬元左右的汽車,都是合資車,其品牌附加值要高一些。而賣幾萬塊的國產車,稅收會低一些。硬件成本比例可以上升一些。而上面說的合資車品牌溢價+中外兩個企業的利潤,所以售價要高一些,硬件成本比值就低一些。國產車各種費用都很低廉,甚至我們的工人工資都比對方低。幾萬塊的轎車,拼的就是低廉的售價。所以利潤也沒有設定那麼高。最終硬件成本並不會像我們想象的2.x萬。五萬的轎車完全可以開啊!當年售價3.2w的奇瑞QQ,很多人也開到了十年。當然空間舒適型就不用談了,畢竟買車價格也比較便宜。


水墨丹青一世情


20萬的車成本真的只有6萬嗎?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用數據說話是最直觀的事情

車企真的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賺錢嗎?我們可以用目前國內產銷量最大的上汽集團的財報來分析一下,直接用數據解答大家的疑問。

首先是大家最不希望看到的現實,就是車企真的很賺錢,而且比我們想象得還賺錢,上汽集團賺錢的速度幾乎達到了“每天1億”,一天賺的錢就夠多少上市公司一年忙活的了。但是這並不代表車企在每臺車上就能賺很多錢,從上汽集團的財務數據當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在2018年,上汽集團的銷售毛利率為13.25%,而且前幾年也一直維持在一個差不多的範圍之內,而2018年上汽集團的銷售淨利率為5.6%,這個數據顯然是符合工業領域的整體表現的,而且放眼在整個社會上,這種盈利水平也在非常正常的範圍,不存在“暴利”的說法。

物料成本從來就不是全部成本,就如同你不能去飯店要求以菜品採購價賣你炒菜

對於一臺車來說,也許物料成本確實只有幾萬,或者稍微再更高一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車企生產一臺車就只需要投入無聊成本。同樣是以上汽集團為例,在2019年一季度,上汽集團的營業總收入為2001.92億,而總成本為1953.87億,因此,看起來上汽集團賺的錢不少,但是成本也絕對不低,在這1953.87億的總成本當中,營業成本佔了1710.9億,而銷售費用為132.59億,管理費用為42.57億,財務費用還有1.24億,這些成本都是上汽集團在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當中產生的,而這些成本最終都是包含在車價當中的。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其他任何領域,例如你到飯店去吃飯,你不可能要求飯店用原材料的價格將成品的菜賣給你,畢竟一家飯店的經營需要支付房租、水電、稅費、廚師工資、服務員工資、以及適當的盈利,同樣,一臺售價6000以上的蘋果手機其實際物料成本只有1000多元人民幣,然而對於蘋果來說,研發費用是非常高昂的,因此只談論物料成本從來就是一個耍流氓的行為。

5-6萬的車絕對能開

但是5-6萬元的車能不能開呢,是不是他們就是售價低於成本的呢?其實這裡面的情況也絕對不是這樣的。

對於一臺5-6萬元的車來說,首先它們可以用成熟的技術和簡約的設計降低研發費用,同時它們採用的原材料相比售價更高的車型也略有差距,而在關鍵零部件的使用上,他們也會使用更便宜的選擇,例如對於售價低廉的自動擋車型來說,它們的變速箱通常不會採用成本較高的AT變速箱,還是使用成本低廉的AMT或者是DCT變速箱,僅此一項成本就可以數千元,但是在實現的功能上,兩者並沒有本質的差異,因此對於低價車我們也完全不用擔心,只要是車企生產出來商用的並且通過了工信部審核的車型,都是完全符合各項標準可以放心使用的。


以上


當然,大家也可以直接點擊關注我的頭條號:@汽車三國 ,查看更多更全汽車資訊以及評測文章


汽車三國


對啊!而且有的車企比這個比例還大,為何成本5.6萬你買就20萬?很簡單,一個車企養活的可不止車企本身,各種稅,研發費用,時間成本等等等等,光各種稅就是個大頭!

賣5.6萬的車能不能開?當然可以,而且負責任的告訴你,5.6萬的車,養車成本要比你20萬的車低不止一點點,差別在哪裡?呵呵。。。太多了。。。首先說你看不見的,車身用的鋼材就不一樣,不光厚度,抗拉伸,韌性,強度,都不一樣,當然還有研發費用,各種試驗,20萬和5萬的車的標準都不一樣,還有隔音,阻燃,防腐,裝配標準等等,這是你看不見的!看得見和你知道的東西,就是那些電子裝備,舒適性配置,主被動安全性配置,包括全車玻璃的強度都不一樣,至於變速箱發動機和底盤這三大樣,拋開那些花哨的新技術宣傳,本質其實和5萬塊的一個原理而已,這麼說可能會招噴,噴子們看清楚,我說的是原理!


肉我吃膘你長


又來了,網傳iPhone XS MAX的成本只有2000元,那2000元的手機還能用嗎?一輛車賣多貴,成本是多少錢,跟它能不能開有什麼關係?況且都9102年了,不會還有人在認為終端售價-成本剩下的所有錢都是利潤吧?

成本有很多方面,所謂20萬的車成本只有6萬,說的是物料成本,那麼生產和研發要不要成本?人工要不要成本?運輸要不要成本?停放要不要成本?營銷要不要成本?稅要不要付?而且這中間的很多成本正式因為有企業的規模化生產才把生產攤薄了,否則如果給你自己一輛車的所有配件,你自己找人把一輛車攢起來,只會更貴,而且還非常容易出故障。所以,正是因為不同行業的專業廠商,我們才能用到專業的好產品,車也同樣如此。如果一輛車的生產成本佔有商品售價的30%成本,那麼基本可以斷定,所有成本進行核銷後,這家車企的毛利潤率不會超過15%,而現實是,大部分車企的毛利潤率超不過10%。

那麼售價5-6萬的車能開嗎?當然能開,否則就不會有車企研發和生產了,低價車一般又三大特點,動力性能弱,空間小,科技配置少。可以說,民用車發展到今天,更多的都是在奔著更舒適的配置,更高的能效比,更人性化的駕駛體驗發展,但5-6萬這種入門車,則把所有成本全部用在了“行駛”這件事上,畢竟人買車的根本需求還是行駛,那麼發動機、變速箱、底盤、輪胎和外殼等不可或缺,所以為了壓縮成本,往往這樣的車純粹就是用來代步,這也是配合不用的消費需求。


在這個壓縮成本的過程中,給這些車配備排量更低的發動機,更小的車身,一般的底盤和變速箱,都是以經濟性為第一齣發點的,而生產這些低價車的核心目的,就是生產一款便宜而能開的車,所以5-6萬的車當然能開,並且能滿足人們需要的代步功能。


未泯雙瞳


網傳售價20萬的車成本只有6萬,網傳蘋果的硬件成本只有200美元......最近這種關於成本的傳言太多了,如果按這麼計算,一套房子的每平米的建造成本1500一3000元,憑什麼賣到幾萬一平,豈不是更黑心?

所以,計算汽車的成本不能只計算硬件成本,因為無論什麼產品想要上市銷售,都逃不過稅收、廣告、人工、廠房等等成本,汽車也不例外。

汽車的成本構成

1、稅收。稅收其實是汽車成本的大頭,佔據了汽車成本的35-40%左右,包括消費稅(3-5%)、增值稅(17%)、教育附加稅、城建稅和地稅。其中排量大於1.6L的汽車稅收成本大約40%,小於1.6L的稅收成本大約35%。

2、硬件成本。硬件成本大約佔整車的30%-40%,具體根據定價不同可能會有區別,價格越高硬件成本佔的比例越低。

3、研發成本。研發成本沒法核算,要看車企的研發投入,但是這些研發成本也是要核算在每一輛車的成本之內的。

4、運輸、倉儲、終端運營、市場營銷等等成本。這個成本也沒法去核算,特別是市場營銷,新車上市的初期可能有一段賠本賺吆喝的階段,但是慢慢銷量上來了,營銷的費用也能賺回來。

5、經銷商利潤。銷售公司大約即車價的7%(包括銷售成本,廣告營銷等),經銷店利潤大約為車價的5-7%。

6、車企利潤。剩下的部分就是車企的利潤了,有多有少,成本控制好的豐田單車的利潤約為1.78萬元,而大眾單車利潤僅有1.25萬元。豪華品牌中,奔馳的單車利潤達到3.55萬元人民幣,寶馬單車利潤達到了3.38萬元,所以說豪華品牌車型是有很大的品牌溢價的。

售價5-6萬的車還能開嗎?

那麼問題來了,售價20萬的車成本只要6-8萬,售價5-6萬的車還能開嗎?我們得明白,汽車的成本都是按照比例計算的,售價低的車,除了硬件成本,稅收的成本要低很多,再加上營銷的成本更低、車企的利潤也更低,所以留給硬件的成本空間還是很大的。而且說到底,硬件成本佔一輛車成本的比重並不大,無非就是好車用好點,便宜的車用差點,但肯定也能開。

最後,老司機想和大家聊一個概念,就是不一定越好的車質量越好,往往是豪華品牌的一些車型因為功能更多、電子元器件更多,故障率反而更高。所以價格低的車不代表質量不好,只是在舒適性、科技配置、豪華性、動力性等方面有所妥協。


老司機侃侃車兒


我之前就在汽車生產線上工作過並且工種就是把採購過來的零部件組裝成成品車,如果一臺車的成本單算零部件和組裝人工成本 這明顯是不合理的,首先我們公司還有兩棟辦公樓 裡面都是些負責技術方面的,整天都在研究,或者下車間研究,一臺新車型往往都要研究好幾年才能量產。另外新車型開模具 一個部位的衝壓或者注塑件模具就得幾十萬到大幾百萬不等,而一臺車有幾百上千個不同的需要注塑和衝壓的配件 ,這樣下來幾百套模具都是一筆非常大的開支 ,然後還要建好幾條生產線出來 ,像這些前期的投資都會附加在每臺車的成本里面的。。。。。所以有很多車型十萬的車賣一段時間後7萬就能賣了 那是因為前期投入 的本錢回的差不多了。


路人甲147321138


對生產行業來說成本可以估算但成本一直是變動的。比如說一年計劃銷售100個億,按照這個做到了成本估計是80億。但是銷售如果說只做到了80億的話呢?成本難道會是64億?它可能超過70億。所以,對於不同售價的車,企業對成本的控制也會不同。大致來說,銷售價格越高的汽車,利潤越高。50萬售價的汽車,成本25萬;30萬售價的汽車,成本20萬;20萬售價的汽車,成本14萬;10萬售價的汽車,成本7.5萬;5萬售價的汽車,成本4萬。所以我們經常看到,豪華車一降價就是8萬10萬的,而售價10萬以下的汽車,降價幅度就很小,2000 3000,給5000塊錢優惠,那算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就汽車成本來講,直接按照物料成本計算,其他所有的成本都不考慮的話,20萬的汽車6萬的成本,看上去很合理。但是考慮到整個工廠運營所需要的基礎成本,那20萬的汽車就不是6萬的成本了,他可能是10萬,也可能是15萬。如果一個20萬的汽車,他一年下來,一輛都沒賣出去,你說它的成本是多少?現在還真不是說沒有這樣的企業,納智捷,觀致,還有,我都叫不上名字來的,一些汽車,可能他們的銷量很小很小。這時候成本就不是靜態計算的那樣。

所以五六萬售價的汽車裡,看它的銷量,比如小型麵包車,如果說銷量好。它的利潤很薄,但是質量未必差,成本未必說低到不堪入目。


大舟財經觀


網傳不可信,成本屬於商業機密內容,不會有人敢透露出來的。但是這麼高的利潤是不大可能的,因為一輛汽車的成本包含了很多項目,而不僅僅是材料方面。比如進口車進口的稅就挺高的,這些都屬於成本的內容,還有很多我們不懂的。所以涉及商業機密的東西網傳看看就好,不用太在意。



5-6萬的車能不能開,這個擔心有些多餘。五菱麵包車就不用說了,平民神車,性價比極高。還有很多緊湊型的兩廂車都是這個價格,現在很多空間大的轎車低配也都能達到這個價格。


皓子侃車


20萬的車和5.6萬的車本來成本也差距不是很大,只是貴的車利潤高點,便宜車利潤低點,比如桑塔納,剛開始生產的時候上個世紀90年代工資幾百他就賣20萬,現在比那時你車配置提高多了,也僅僅賣5-6萬。賣車就是打心理戰和價格戰,全都低價賣,你會認為這個牌子車不好,有一部分人是先聽價後看車,有的就是要便宜點的,有的就是要貴點的。經商有句話叫看客下菜碟,這邊還有句土話叫見孫不擼有罪。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這個現象。

有次和一個配件店老闆聊天,說過一個人去買機油,2000年左右吧,那時機油沒有特別貴的,她按正常賣價說了,那個人一聽問有沒有貴的,說沒有,就走了,嫌便宜了,過了一會,他轉轉又轉回來了,還是問機油,她過段把價格翻了一倍,那個人高高興興買走了。

還有一次,也是很早之前,我好我哥我嫂子去買衣服。有件褲子在店外掛著處理38元,我嫂子沒看進了店裡看中一條,100多要價,試了大小不合適,那個賣衣服的就出來從38的架子上拿下一條就進去給我嫂子試穿合適,當時我和我哥就在外邊站哪架子邊沒進去,正好看見,賣衣服的不知道我們一起的。我就說,看看賣衣服的要多少錢,講價80都不想賣,等快要談成了,我們進去,就說你剛才在外面明明標著38,給你80你還不賣,就給38,不賣拉到。最終38買了。買了我嫂子心理不平衡了,過年就買條38的褲子,過時候又重新買了一條貴的,說過一次年總不能穿一條那麼便宜的褲子。這就是現實和人的心理問題。東西賣便宜了不一定有人要,那些愛砍價的,你一分不賺他也得砍價,那些不砍價的,你賺他100他也不砍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