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陽的地理位置重要嗎?

獨行客地圖帝


“居天下之中”的河南省,共有18個地級單位(17個地級市,以及由省直管的濟源市)。在18個地級單位中,最北的是安陽市與濮陽市,最東的是商丘市,最西的是三門峽市,最南的是信陽市。

一般來說,河南省都被視為北方省份,但河南省最南端的信陽市,卻經常被當成南方城市。這有些類似江蘇省西北的徐州市,江蘇省是個非常典型的南方省份,但徐州市卻是一個再典型不過的北方城市。

信陽正北是本省的駐馬店市,西北是本省的南陽市,東北是安徽省阜陽市,正東是安徽省六安市。信陽的正南方向,由東往西分別是湖北省黃岡市、湖北省孝感市、湖北省隨州市(位於信陽市西南)。信陽市面積約為1.89萬平方公里,約相當於三個上海市的面積。

信陽的知名度非常大,有一部分來自於著名的茶葉——信陽毛尖。信陽之所以出名,還是因為在歷史上信陽是一座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信陽以西不遠,就是著名的桐柏山,淮河就發源於桐柏山,然後一路向東,奔流入海。信陽城北就是淮河上游,信陽東南是大別山。信陽,可以說是兩山夾一河,是古代長江中游地區與中原之間的戰略要道。信陽以南的山區有大隧關、直轅關、冥阨關(皆為春秋時關名)三道關隘,早在春秋時期,三關就是聞名天下的險塞要道。

楚國扼守三關,就能防禦北方之敵。但在公元前506年,楚國最危險的敵人出現了,卻不在北方,而在東方,就是吳國。吳王闔閭勵精圖治,文用楚人伍子胥,武用齊人孫武,國勢強盛。吳國要稱霸,必須先滅掉南方第一強國楚國。

吳軍進攻楚國都城郢(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並沒有沿長江兩岸逆行西進。3萬吳軍的具體行軍路線是坐船北上至淮河,然後溯淮河西進,在信陽以東的潢川(另一種說法是在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吳軍下船登陸。吳軍在淮河南岸急行軍,穿過信陽以南的三關,直插楚國腹地。不過,此時的楚國依然氣定神閒,左司馬沈尹戍對令尹囊瓦說:“不要怕什麼吳兵,我從方城(河南省南陽市方城方向)一帶出兵直扣三關,堵死三關,吳兵就被關在瓶子裡了。然後你從長江一線向北逆擊吳兵,則吳兵可滅。”可惜囊瓦沒有聽沈尹戍的建議,結果被暴打,楚都郢被吳兵攻克,引發楚國曆史上的一次塌天大禍。之後,就是著名的伍子胥鞭楚平王屍三百的典故。

進入戰國時期,楚國向北擴張速度加快,北線已至河南省漯河、周口一線,信陽已在楚國腹地。但是信陽及三關夾在桐柏山、淮河、大別山之間,是楚都郢的北面門戶,楚國守住信陽及三關,郢無憂(不包括秦國從西線進攻郢)。至於楚國的東線,越國雖滅掉吳國,但已不足以對楚國造成致命威脅。

到了南北朝時期,由於南北對峙,信陽的戰略位置更加突出。南朝與北朝,東約以淮河為界,西約以秦嶺為界。曾有人說(南北分裂時)天下之重,莫重於襄陽。看地圖,襄陽正好處淮河與秦嶺之間的平原地帶。如果北朝得襄陽,則向西可取蜀,向東可順江取吳,可以將南朝斬成兩段。襄陽的戰略地位不需多言,信陽對南朝來說的戰略地位,幾乎可以與襄陽相當。而事實上,信陽是襄陽的東面門戶,一旦信陽落入北朝之手,不說淮河難保(信陽之得失,關乎淮河重鎮壽陽之安危),襄陽也難保。

南朝齊末年,東昏侯蕭寶卷昏庸無道,逼反了坐鎮襄陽的雍州刺史蕭衍。蕭衍舉兵從襄陽東下,直取南京。南朝內亂,北朝君臣笑得合不攏嘴,北魏的東豫州刺史田益宗就給宣武帝元恪上表,提出了他的應對之策。

很簡單,田益宗希望北魏出兵攻佔時稱義陽郡的信陽。當時北魏已趁南朝齊內亂,拿下淮河重鎮壽陽,但是信陽還控制在南朝齊手中,這對北魏保護壽陽是非常不利的。由於淮河東段為南朝齊佔據,北魏無法從淮河東段入淮,只能走淮河西段。可信陽卡在北魏從淮河西段舟船入壽陽的必經之地,不拿下信陽,壽陽無險可守,隨時可能丟掉。

田益宗建議攻信陽,主要是從保住壽陽這一戰略重鎮出發的。北魏中山王元英則希望朝廷出兵襄陽,將南朝齊一斬為二,然後西取蜀,東取吳,平定天下。北魏認為元英的計劃太過宏大,以現有實力未必能吃掉南齊。保住淮河重鎮壽陽,威脅到長江南岸的齊都城南京,更符合實際。北魏沒有采納元英的建議,而是聽從田益宗的建議進攻信陽。元英也認清現實,說信陽現在已陷孤絕之境,我軍一出就能輕易拿下信陽。

北魏景明二年(公元501年)十一月,北魏派田益宗率兵進攻信陽。但是北魏真正大舉南下進攻信陽是在北魏景明四年(公元503年),主將是元英,志在必得。此時蕭衍已廢齊建梁,他知道信陽的戰略價值,一旦丟了,襄陽將受到極大的威脅,遂派大將曹景宗等人急救信陽。由於信陽城中兵少,加上司州刺史蔡道恭病故,城中軍心不穩。曹景宗作壁上觀,梁朝大將仙琕倒是主動出擊,但被魏軍打得鼻青臉腫。北魏正始元年(公元504年),魏軍攻下信陽。

二十多年後,蕭衍趁北魏陷入內亂,才收回了信陽,總算為襄陽奪回東大門。等梁兵收復壽陽後,信陽又成了壽陽的西大門,是南朝的一線重鎮。南朝陳宣帝陳頊太建北伐,收復了被北齊佔領的淮南。但是陳朝並沒有拿下信陽,這為日後丟掉淮南埋下了伏筆。

到了南宋與金對峙時,又重複了南北朝局面,信陽的戰略地位一如南北朝。南宋人說過:信陽扼淮河之源頭,是淮西地區的戰略屏障,絕不能丟。否則,金人可以信陽為跳板,向東攻壽州(即壽陽)、合肥,向西攻襄陽,形勢危矣。古人曾言:信陽北距中原河洛不遠,南距湖廣不遠,向西可趨南陽北上,向東可守壽州、合肥,為天下形勢之地。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信陽這個地方自古以來是南北交通要道,所謂的義陽三關就在信陽,分別是九里關、武勝關和平靖關,是華南進入中原的最便捷的地方。建國初期一軍就在信陽,後來調防浙江。當時信陽有劉帥建的信陽步校(信陽陸軍學院)九十年代被合併到濟南陸院,還有信陽炮校後來遷往桂林,原址給了從東北遷來空軍航校,現在又被合併了。總之,以前這地方是南北要地,現在無人搭理!


老張125900391


信陽是中原大地的天然屏障

坐過京廣線的都不會陌生,從廣州一路向北,廣東、湖南、湖北境內多山,但自過了信陽以後則是一馬平川,信陽以北的中原地區山脈很少,在信陽南部則是大別山脈。早在北宋時期,信陽與中原地區就同屬一個行政區,與洛陽同屬京西北路,在此後的元明清中,信陽都是河南的一部分,儘管它是楚文化的代表,與中原文化不盡相同,但卻是中原地區最為優良的天然屏障。

信陽氣候優良

良好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信陽優良的氣候條件,淮河從中穿過,信陽境內多山多水,水稻產量富足,是河南的水稻糧倉。信陽地處我國南北分界線,是我國十大宜居城市之一,被稱為“北國江南”,是河南不可多得的一個地方。總之,無論從地形上,還是從它所處地理位置帶來的風土人情上,信陽的地理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是河南這些事兒,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