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非給娃立“標杆”,這才是TA該追求的

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非給娃立“標杆”,這才是TA該追求的

一位好朋友和我說,最近她在輔導孩子寫作業,肺都要氣炸了,從來沒見過這麼笨的孩子。和女兒講了兩遍這道題的解法,她表面答應著“會了”,可是換個數字又不會了。

我問她:“你究竟是給孩子‘講’呢,還是在吼她?”朋友說記不清了,反正給她講過。然後又絮絮叨叨地說,以前希望孩子有出息,後來希望她快快樂樂身體健康就好,現在只求自己安康了。

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非給娃立“標杆”,這才是TA該追求的

從她的語氣中,糖媽能明顯感覺到她的失望,可想而知孩子在父母的期待落空之後,承受著怎樣的壓力。其實這個小女孩兒很有語言天賦的,只是數學上學得慢了點,但也不是拖後腿的狀態。

朋友很心急,越是在這個科目上幫女兒發力,孩子就越焦慮。總拿別人家的孩子立“標杆”,小姑娘從心底是不接受的,又沒有能力反駁,只能任由母親這樣吼來吼去。

現在仍然是獨生子女家庭居多,但差不多每家都要有若干“編外人員”,對了,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多才多藝,而自家的孩子只知道埋頭苦讀;別人家的孩子上次考試進步了20名,而自己的娃只前進了區區5名,簡直不值得一提;別人家的孩子性格活潑,見到人都會主動熱情地打招呼,而自家孩子只是微笑點頭,輕輕說了句“早上好”。

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非給娃立“標杆”,這才是TA該追求的

這世間萬物,別人有的你沒有,於是自己有的也覺得無趣了,父母對待孩子尤其如此。

可是你想過嗎,如果每個孩子都被塑造得一模一樣,都是聽話省心愛學習運動好的,還用父母做什麼?關鍵那是他想要的生活嗎?作為父母,這件事應該認真思考下了。

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非給娃立“標杆”,這才是TA該追求的

孩子的“與眾不同”,或許正是TA的閃光點

在育兒這條路上,越來越多的人在崇尚“技術文”,孕產、健康知識的我不反對,但是在孩子性格養成和所謂的“行為偏差”上,實在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孩子愛哭鼻子怎麼辦”“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咋辦”,然後列舉了很多“統一治療”的方案。

毫不否認,這裡面有合理的成分,但是孩子不是統一的產品,家長在帶娃的過程中,是要靈活應對的,並沒有哪種方法是包治百病的,那些模型和公式真的適用於我們獨一無二的孩子身上嗎?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親密如孿生子也是有差異的,在家長反覆訴說孩子的“問題”時,先捫心自問下,你真的瞭解孩子嗎?

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非給娃立“標杆”,這才是TA該追求的

小糖果所在的幼兒園有個男孩子叫小峰,平時話不多,在參加活動時也不是最活躍的那個,在男孩子堆裡非常不起眼。

但是他很細心,而且觀察能力也很好,常常在其他小朋友都玩的時候自己安靜地看看花,給小花兒澆澆水。

媽媽曾鼓勵他去找其他小朋友玩,小峰說比起遊戲他更喜歡看花開花落,以及葉子從春天生長出來到秋天落在地上。他並不孤獨,也沒有受到排斥,而是會安排自己的獨享時光,來感知這一切。

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非給娃立“標杆”,這才是TA該追求的

寶媽對此一直心存疑慮,直到國慶節的彙報演出,她才真正認識了兒子。臨演出前服裝道具才送到班級,所有小朋友都緊張地開始換衣服,但是小峰發現這批衣服都明顯大了一圈。

他去和老師反映情況,老師這才發現是租衣服的小店送錯了地方,把給另外一家幼兒園大班的演出服裝送到了這裡,中班孩子穿很不合身。

老師及時聯繫了商家,他剛出去沒走多遠,還沒有發現這個失誤呢。演出順利進行,獲得了家長的好評,班級小朋友對小峰也充滿了崇拜之情。

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非給娃立“標杆”,這才是TA該追求的

寶媽從小峰眼中看到了驕傲和自豪,誰能說這樣的孩子不優秀呢?

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並不是放任不管

如何才能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很多家長有誤區

一是對孩子過於放縱,養成了娃自由散漫的性格。不少家長認為,支持孩子的個性化發展就是放任自流,這樣才能實現自我成長。

如果看到孩子的缺點不去說,看到孩子的行為問題不去解決,這不是自由,而是害了娃。

二是對孩子不敢說、不敢碰,生怕觸碰了孩子的一顆“玻璃心”,傷了自尊。小孩子社會認知有限,閱歷也不夠豐富,很多時候他們失敗了、害怕了,是需要父母來多引導拉一把的。

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非給娃立“標杆”,這才是TA該追求的

如果父母一味讓孩子沉溺於陰影中不能自拔,還不出手相助的話,這不是保護他,而是讓他變得更加脆弱,失去了抗挫折的能力。

成功人才的心理基礎可以用公式來表述:成功人才=認知能力×情緒能力×行為能力。

家長怕傷害孩子而總是寵著、捧著,很可能就是在捧殺孩子,孩子也很難成功。

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非給娃立“標杆”,這才是TA該追求的

如何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一個孩子,明明喜歡繪畫,可是家長偏要將他送去學架子鼓,認為這樣“超酷”;

一個孩子,性格安靜,不喜“爭寵”,父母卻慫恿他去競選班幹部,哪怕是課代表都可以,這樣父母才感到臉上有光;

一個孩子,活潑好動,總有釋放不完的精力,家長對此很頭疼,逼迫他將學習桌對著牆,想讓娃“一心只讀聖賢書”。

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非給娃立“標杆”,這才是TA該追求的

如果你是這個孩子,你會怎麼想?會坦然接受父母的安排呢,還是心中充滿了不甘和抱怨,我想多半是後者吧。父母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身教勝於言傳

與其喋喋不休地指責孩子的缺點,不如家長先做個良好的示範,來帶動孩子克服缺點,解決問題。例如在指責孩子亂扔東西之前,先把自己的物品整理好;在要求孩子對人熱情之前,父母不要一副高冷範兒,先融化別人,再教育孩子。

▼針對不同性格育兒

有兄弟兩個人,哥哥做事比較灑脫,凡事看得開,很少有煩心事,缺點是常常缺乏責任感,少一點擔當意識。

而弟弟則相反,做事一絲不苟,如果設定的目標沒有達到會很自責,總是將錯誤歸結在自己身上。在同學中弟弟很受信任,但是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這種情況下父母就應該針對孩子不同的特點來教育。可以分配給哥哥一些任務,並對完成任務的哥哥予以表揚,讓他有責任感和自豪感。

而對於弟弟來說,家長在學習上幾乎不用操心,唯一注意的是要引導孩子做情緒的主人,正確歸因,不要將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那樣會很累的。

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非給娃立“標杆”,這才是TA該追求的

不追求完美的孩子

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無暇的,家長也不是,那為什麼單單要求孩子做到呢?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還要孝順懂事,隨時能跟得上父母的標準變化,太難了。

父母之愛子,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他就是我的孩子,僅此而已。不能因為孩子成為你理想中的孩子就愛,有缺陷就不愛。家長不追求完美的娃,才能給他更大的發展空間和選擇餘地,也是給自己一個放手的理由。

很多時候,家長在反覆折磨孩子要變成什麼樣的人時,從未想過他本是怎樣的人,他想成為怎樣的人,這不是負責,而是一種自私。

把歸屬於孩子的夢還給他,拾回父母本來的生活,不再總以孩子為中心,你會發現你和孩子成為了朋友,還親密無間!

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非給娃立“標杆”,這才是TA該追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