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路早晚,預示“智商高低”?家長可別被忽悠了

每個寶寶對於一個小家庭來說,都是尤為重要的,孩子第一聲啼哭、第一次蹣跚學步、第一次說話足以讓爸爸媽媽們的內心充滿成就感。不過家長的“攀比心”,似乎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

家長都希望自家的寶寶更聰明,贏在起跑線,長大成人後能出人頭地。甚至很多家長連孩子走路的早晚都要暗暗比較。

前幾天在小區樓下散步,因為天氣很好,所以有幾個老奶奶帶著孫子孫女出來透氣,其中一個老奶奶就說:“我家孫子太聰明瞭,八個多月就會走路了,你家的娃咋樣?”另外一個奶奶就說:“差不多差不多,我家這娃也是八個多月就會走路了,都說孩子越早走路,智商越高。”

孩子走路早晚,預示“智商高低”?家長可別被忽悠了

難道走路早晚可以預示“智商高低”嗎,其實這也不過是老一輩人比較傳統的觀念,孩子走路早晚其實和智商沒有太大關係,家長可不要被這些傳言忽悠了。

孩子走路早晚受什麼因素影響呢?

因素一:協調能力。

每個人的協調能力都是不同的,有些人甚至會出現“順拐”(也就是同手同腳)的情況,說明協調能力比較差,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孩子的智商低,如果協調能力好的孩子,走路時間會比較早。

因素二:腿部發育情況。

走路肯定是和腿部有關的,因此如果寶寶的腿部發育情況良好,到一定時間段雙腿自然有足夠的力量支撐身體,會有意識地直立行走。就能夠比較早的學會走路。

因素三:運動能力。

孩子的運動能力也因人而異,有的孩子活潑好動,似乎都不知道疲憊,這樣的孩子運動能力較強,走路時間就會比較早,而有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平時不太喜歡動,運動能力一般,走路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晚,和智商卻沒有聯繫。

孩子走路早晚,預示“智商高低”?家長可別被忽悠了

作為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學習走路呢?

做法一:練習蹬腿。

練習蹬腿就是幫助孩子鍛鍊腿部肌肉,腿部肌肉的強弱和孩子走路的早晚有直接關係,父母可以抱著孩子,讓孩子的雙腿自然下垂,然後在前方放置一些玩具等等,起到“引誘”的作用,讓孩子練習用腳去觸碰玩具,從而訓練孩子的運動能力,鍛鍊腿部肌肉。

孩子走路早晚,預示“智商高低”?家長可別被忽悠了

做法二:訓練孩子爬行能力。

孩子還不會走路的時候是在地上爬的,因此練習孩子的爬行能力,能夠幫助孩子學習走路,在孩子爬行的過程當中,全身的肌肉得到了鍛鍊,協調能力也會變強,直到雙腿有力量支撐孩子的身體,自然就會站起來了。

做法三:訓練孩子肢體協調能力。

家長可以採用“踢皮球”的方法,託著孩子的腋下,移動孩子的身體去引導孩子踢皮球,能夠鍛鍊腿部肌肉、腹部肌肉以及提高孩子的協調能力,協調能力好,走路的時間就相對較早。

事實證明,孩子走路早晚和智商高低沒有關係,一切要順其自然,因為過早的走路未必是一件好事,還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出現不利,因此切忌拔苗助長。

孩子走路早晚,預示“智商高低”?家長可別被忽悠了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