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大國的興替:英法的自由資本主義經濟時代

荷蘭作為資本主義世界早期的代表者,它所主導的海上霸權維持了一個世紀左右,到18世紀就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兩個新的國家,英國和法國。這兩個國家在資本主義發展階段上都各自接連走出了兩步,它們的影響更大,在世界上取得控制權的時間更長。這兩步,第一步是從早期重商主義走向晚期重商主義;第二步是從商業主義走向工業主義。這是走向現代世界的關鍵兩步。

晚期重商主義和早期重商主義的理論差別其實不大,兩者的出發點基本相同,都把貴金屬看作是財富的唯一體現形式,看作是國家基本的追求目標。但是如何得到最多的貴金屬?兩者看法則不相同。晚期重商主義在如何少買多賣問題上有自己的看法,它認為賣東西應該是賣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才有牢靠的保障。別人的東西也可以賣,但賣別人的東西終究有風險,天災人禍一來,別人的東西就沒有了,你就無法賣;沒有東西賣了,從哪裡去獲得金銀呢?這是晚期重商主義非常重要的思想。

自己的東西從哪裡來?這是一個問題。自己的東西最好就是自己生產出來,農業生產的糧食可以賣,但賺不了多少錢;最好是賣製造品。這樣一來,手工業生產就重要了,因此,國家鼓勵生產,尤其是鼓勵手工業的發展。英、法在這個方向上邁出了重要一步,使它們和荷蘭的情況不再相同。荷蘭在18世紀開始衰落,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重商主義始終停留在早期階段。荷蘭太小,資源也太少,今天這個荷蘭已經比原來大出1/3了,是填海造出來的。原來的荷蘭面積更小,很難在生產的方向上取得突破。

資本主義大國的興替:英法的自由資本主義經濟時代

法國印第安人戰爭

英、法的資源要豐富得多,人力資源也多,一旦把注意力轉向生產,工業主義的傾向就會出現。換句話說,工業革命的前提之一是社會注意力轉向生產,尤其是製造業生產。生產環境如果比較好,有比較好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保障;同時對生產的需求不斷增加,對產品的接受能力非常大(包括海外市場),這時,人們就會想盡辦法保證需求得到滿足。這種情況下,如果已有的人力資源和生產潛力已經發揮到最大,仍無法滿足市場需要,人們就會在其他方向上想辦法,會在新的技術、新的生產組織方面考慮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工業革命就出現了。這就是英、法為什麼又邁出了第二步。

資本主義大國的興替:英法的自由資本主義經濟時代

1588年格拉沃利納海戰英國擊敗西班牙

都鐸王朝統治下的英國和波旁王朝統治下的法國都具備了向現代社會過渡的一些條件,即它們都走出了中世紀,走出了封建分裂狀況,形成了統一國家和強大的中央政府,在強大政府的保證下,執行著重商主義的經濟政策。我堅持一個非常基本的觀點,就是重商主義並非個人行為,而是國家行為。在英國和法國,當它們建立了統一國家、克服了封建分裂狀態之後,強大的國家政權推行晚期重商主義的經濟政策,使國家出現了較快發展,並且把自己變成歐洲強大的國家——英國成為海上強國,法國成為陸上強國。英國成為海上強國其實並不早,16世紀下半葉都鐸王朝形成後英國才建立第一支海軍,都鐸王朝建立前,海洋對英國所起的作用都是負面的,它為入侵者提供了一條進入英國的大道,所有人都可以坐著船進入英國,進行入侵。而一旦海軍建立起來,海洋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成為英國走向世界的通暢途徑。都鐸王朝大力發展生產,保護和促進貿易,使英國第一次成為歐洲強國。

資本主義大國的興替:英法的自由資本主義經濟時代

1654年斯赫維寧根海戰

法國的波旁王朝也一樣,它也動用國家力量執行重商主義,發展本國工商業,特別是發展手工業。但兩國側重點不同,英國注重像羊毛這樣的日用品,而法國比較偏重宮廷用品、貴族消費品,比如說香水,直到今天都有這種傾向。一開始就出現的細微區別,到後來影響到工業革命的不同特徵。這樣,英、法在17、18世紀都成為重商主義的歐洲強國。但第二步是從商業主義走向工業主義,這一步的影響更大,工業革命就是在這個階段出現的。但這一步是絕對主義王朝統治所不能完成的。絕對主義王權控制下的重商主義實際上是在國家嚴格控制下的經濟活動,專制君主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而對各經濟部門採取不同態度,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強烈的束縛作用。絕對主義王朝統治曾經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段裡對國家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可是越出這個階段,就會阻礙國家發展。

所以重商主義和絕對主義政權之間有非常微妙的關係。

這樣看來,走出第二步的條件應該是在經濟領域之外尋找新的環境和制度建構。我們看到英、法的確在這方面出現了新動向,出現了推翻絕對主義君主制的努力,在英國表現為17世紀的革命和光榮革命,在法國表現為從大革命開始的一系列政治革命。

資本主義大國的興替:英法的自由資本主義經濟時代

英國在17世紀爆發革命,旨在推翻君主專制。但最終它是通過光榮革命克服了絕對主義王權、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光榮革命創造了新的政治制度,這就是君主立憲制,在這種制度下,君主仍然存在,但權力被議會取代,議會成了國家最高主權。光榮革命後的英國出現寬鬆、平和的政治和社會氛圍,並且一直維持到今天。光榮革命後的300多年中,英國內部始終沒有出現過其他國家所不斷髮生的內亂、動盪、內戰和暴亂,這對英國來說是非常難得的,使它把注意力集中在經濟發展上。光榮革命後出現的新政治結構有可能讓社會中的每個人為追求自身利益而發揮創造性,這種社會和政治形態在當時的世界是獨一無二的。

18世紀,英國經濟突飛猛進,前半個世紀是“農業革命”,後半個世紀爆發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一方面得益於國內市場擴大,一方面與殖民擴張有關。英國殖民統治和西班牙、葡萄牙的不同,英國把殖民地當成帝國商業網絡的組成部分,殖民地和母國之間是一種以生產為基礎的商業往來。這種關係及帝國在整個世界的大規模商業活動,使英國產品的需求量不斷擴大,最終達到無法滿足的程度。這樣,人們開始尋找新方法、新技術、新的生產組織形式等等,企圖去滿足無限擴張的需求,於是工業革命就被刺激出來了。

資本主義大國的興替:英法的自由資本主義經濟時代

我想這就是英國最早發動工業革命的原因。

回過頭來看法國。無論是從資源的豐富、政府的強大、國力的增長,還是從各種資源的整合來說,法國都遠遠優越於英國,理應比英國更早發動工業革命。但是法國沒有做到這一點;問題出在法國的絕對主義王權統治沒有像在英國那樣及時消失,它太強大,太牢不可破。法國直到18世紀末才終於啟動推翻絕對主義君主制度的過程,結果就沒有能及時從第一步邁向第二步;而在終於邁出第二步時,受到的干擾又太大。

資本主義大國的興替:英法的自由資本主義經濟時代

推翻絕對主義君主制度的過程延續了很長時間,法國大革命本身就延續了25年,結果又沒有能完成這個任務,後來又多次發動革命,才算初步解決問題,但這已經是19世紀中葉了,英國早已啟動了工業革命。可是法國的絕對主義陰魂不散,仍然以其他形式表現出來,到19世紀下半葉我們仍不時看到恢復個人統治的努力和企圖,法國的政治氛圍始終不利於經濟發展。

資本主義大國的興替:英法的自由資本主義經濟時代

但英國的工業革命對法國造成了巨大壓力。工業革命一旦啟動,就立刻對周邊造成巨大壓力,而法國是最早受到壓力的地區,並且壓力最大,所以它也最早體會到必須追上英國的步伐。英法爭奪海洋控制權已有一個世紀,18世紀兩國一直在爭奪世界霸權,法國已經居於下風,而英國的工業革命一爆發,法國就意識到不得不緊緊追上。所以法國在19世紀面臨著雙重革命,即同時要進行政治革命和工業革命。從結果看,法國做得相當不錯,到19世紀末,法國的國家制度問題終於得到解決,工業化也基本完成,成了歐洲第二個工業化國家。法國在和英國爭霸中始終屈居第二,原因很多,但和法國在制度轉換過程中經歷了更多曲折、遭遇了更多困難是有根本聯繫的。

當這兩個國家完成工業化時,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工業主義階段。兩國工業化是在自由主義理論指導下進行的,國家執行自由放任政策。兩國的強國地位,標誌著自由資本主義的鼎盛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