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的一統,厲行法治,六代明君

秦國能夠統一六國,絕非一代人的功勞,自秦孝公推行法制,此後六代,代代明君。這在任何時候都是非常難得的。

秦孝公 秦孝公(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渠梁。秦獻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衛鞅(即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大秦帝國的一統,厲行法治,六代明君

大秦帝國 秦孝公劇照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嬴駟,櫟陽人。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秦孝公之子。

十九歲即位,是為秦惠王。以宗室多怨,族滅商鞅,不廢其法。公元前325年,自稱秦王,成為秦國第一位君王。當政期間,文有張儀連橫六國,武有公孫衍、樗裡子、司馬錯,北伐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公元前311年,去世,時年四十六,諡號為惠文,葬於公陵。

大秦帝國的一統,厲行法治,六代明君

秦惠文王 劇照

秦武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蕩,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
秦武王身高體壯,孔武好戰。在政治上,設置丞相,驅逐張儀,結盟魏國,聯越制楚。軍事上,攻拔宜陽,設置三川,平定蜀亂。經濟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築堤修橋。
秦武王喜好比武角力,任用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皆得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大鼎脫手,砸斷脛骨,氣絕而亡,時年23歲,諡號為烈(悼)。

大秦帝國的一統,厲行法治,六代明君

秦武王 劇照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稱秦昭王。嬴稷。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間,發生了著名的伊闕之戰,五國伐齊,鄢郢之戰,華陽之戰和長平之戰。
早年在燕國為人質。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公子稷在趙燕兩國的武力護送,以及右相樗裡疾、魏冉、宣太后等人的擁立下繼承王位。秦昭襄王即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當權,魏冉為咸陽將軍,王叔樗裡疾為相。公元前304年,年滿二十二歲的秦昭襄王在舉行冠禮後開始親自處理決策國事。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當時被稱為四貴的穰侯魏冉、華陽君羋戎、涇陽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擅權,出現了私家財富重於秦王室的局面,昭王聽從魏人范雎的建議,收回宣太后的干政權,驅逐四貴,拜范雎為相,採用范雎所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
秦昭襄王在位期間任用白起為將軍,先後戰勝三晉、齊國、楚國,攻取魏國的河東郡和南陽郡、楚國的黔中郡和郢都。發動長平之戰,大勝趙軍。攻陷東周王都洛邑,俘虜周赧王,遷九鼎於咸陽,結束了周朝八百年統治。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昭襄王去世,終年七十五歲,葬於秦東陵。

大秦帝國的一統,厲行法治,六代明君

秦昭王 劇照

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11月14日,亦稱安國君,嬴姓,趙氏,名柱,秦孝文王於公元前250年秦顓頊歷十月繼位之禮,三日後為其父除喪期間去世,葬於壽陵(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北),其子秦莊襄王繼位。

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前281年—前247年),又稱秦莊王,嬴姓,本名異人,後改名為楚(一作子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戰國時期秦國國君。
子楚早年曾在趙國邯鄲作質子,後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成為秦國國君。莊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丙午病逝,享年三十五歲。秦莊襄王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韓森寨村。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後,追封秦莊襄王為太上皇。

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政治家、戰略家,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公元前247年,嬴政即王位。公元前238年,在故都雍城舉行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自稱“始皇帝”。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臺沙丘。


大秦帝國的一統,厲行法治,六代明君

秦始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