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北上廣深不相信眼淚,三四線城市大有作為

每隔一段時間,逃離北上廣深的話題就會熱起來。過不多久,對應的就是離開北上廣深真的好嗎的討論。

人到中年:北上廣深不相信眼淚,三四線城市大有作為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在北上廣深打拼的無數職場中人,在夜深人靜時,內心也許會憧憬另外一種生活:有一輛不用搖號不限行的小汽車,不在路上花費2個小時;每天不用或少量加班,週末能有時間陪陪父母和孩子;住著150平的大房子,可以在大陽臺上仰望星空。這些都無時無刻不在刺激著快要麻木的神經。

人到中年:北上廣深不相信眼淚,三四線城市大有作為

曾經青春年少的你,初生牛犢不怕虎,帶著路費,懷揣夢想,隻身來到北上廣深打拼。這些年,住過“握手樓”,每天通勤花兩個小時以上,加班是家常便飯,工作的壓力無人可傾訴,但仍然在一線城市堅持,只為心中那個夢想。

現在,人到中年,領導罵的時候都低著頭,時刻想著身上背的房貸壓力,不敢吭聲。但有一些勇敢的先行者,回到了家鄉的三四線小城市,過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或許,是時候作出改變了。

人到中年:北上廣深不相信眼淚,三四線城市大有作為

一線城市有更好的就業機會,更多的創業機會,更公平的社會競爭環境,更好的教育資源,那麼,三四線城市有什麼呢?

我有一個朋友,就叫他小A吧。原來和我一起在深圳上班,前幾年回到湖南老家,一個典型的四線城市,在湖南都算經濟不發達的。小A的老家有一種水果,由於土壤特殊,味道不錯,在市場上小有名氣,但由於沒有直銷渠道,種植戶很難賺到多少錢。小A是學電子商務的,從事的也是這方面的工作,2014年果斷回到老家,創立了一個電商品牌,成立了種植合作社,專門在線上銷售水果。通過幾年的努力,現在銷量已非常可觀,不僅自己賺到了錢,還帶動了當地不少農民致富,受到了當地政府的表揚和大力支持。

一線城市的眼界和遠見,三四線城市未被開發和發掘的資源,在一個逃離北上廣深的中年人身上有了交集,於是就有了創業成功的故事。

人到中年:北上廣深不相信眼淚,三四線城市大有作為

如今,農村留下的大多數是老人和小孩,荒蕪的土地越來越多,隨著國家在農村試行土地流轉制度,在土地上做文章的也越來越多。承包大量土地做養殖,把有機無害的農產品送到大城市,是許多創業者者的方向。政府相應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更多的補貼獎勵政策不斷湧現。

另外,現在連一線電商都在下沉,它們看中的正是低線城市的消費升級。十年前,許多縣城都沒有電影院,但現在基本每個都有一到二家。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把一線城市的成功品牌複製到三四五線城市也是一個創業方向。

或許,很多想逃離一線城市的人,不想也不敢創業,那回到家鄉看中的什麼呢?

逃離北上廣回到家鄉,父母送上安慰,朋友給予鼓勵,會讓人感到無比的溫暖。一個同學,用小B來代替。名牌大學研究生畢業,在上海一家大公司做中層管理,年薪到手50萬左右。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但在前年,小B放棄了在滬的工作,回到了湖南老家,並在當地一家公司上班,薪水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後來遇到了他,問為什麼放棄這麼好的待遇回到家鄉時,小B沒有直接回答,只是問我,你看我現在是不是更精神?確實,以前聯繫他,不是在加班就是在開會,總是很忙。身體看起來總感覺很虛。

以前一年回一次老家,現在父母年紀越來越大了,再不在身邊,盡孝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每天早上7點起來還可以晨練1個小時,不耽誤8點30上班,身體越來越好;在大城市大公司積累的工作經驗和獨到的眼光,讓公司領導和同事非常器重和尊重,沒有太多的人事壓力。身心愉悅,顯得精神是不是很必然的?小B現在的生活,其實就是很多想逃離一線城市的中年人所要的。

誰喜歡漂泊,誰不愛家鄉?

人到中年:北上廣深不相信眼淚,三四線城市大有作為

逃離也罷,逃回也好,心安之處是故鄉。但要心安,不能僅靠個人的奮鬥和修養,還要靠社會創造條件,給予呵護。

事實上,現在很多的三四線城市正在制度和政策上面給予返鄉創業的很多支持,讓大家回得來,住得好。

人到中年,改變是需要很大勇氣的,但一旦決定,逃離北上廣深,回到家鄉,或許,另一種生活,嚮往的生活,正在向你招手。

喜歡本文,就點擊右上角關注“職場雷達”,更多職場相關文章等著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