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帝王術:明知雍正死於丹藥中毒,乾隆為何故意放走煉丹道士?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清世宗雍正是中國古代非常有熱度的一位皇帝,從影視劇中的後宮爭鬥,到史學領域的九子奪嫡,雍正皇帝身上似乎有說不完的爆點,而他的死因之謎更成了幾百年來爭論不休的話題。


雍正皇帝的死著實非常離奇,根據《清世宗實錄》的記載,雍正皇帝在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時還照常辦公,但到二十三日子時卻突然駕崩了。也就是說,雍正皇帝是暴亡的,從病重到去世僅僅一天時間。

微妙帝王術:明知雍正死於丹藥中毒,乾隆為何故意放走煉丹道士?

對於雍正皇帝的死因,清廷官方史料並無明確記載,似乎是諱莫如深。而從張廷玉的私人記載來看,雍正當時是七竅流血,死狀非常驚悚,以至於張廷玉見到後“驚駭欲絕”。

那麼,雍正皇帝到底是怎麼死的呢?對於這個問題,民間流傳最廣的說法是:雍正死於呂四娘刺殺。

在雍正年間的一場著名文字獄中,早已死去多年的晚明遺民呂留良被剖棺戮屍,其子孫後代也幾乎被滿門抄斬,唯有呂留良的一個小孫女因為當時外出不在家,有幸逃過一劫。這個小女孩就是呂四娘,她為了報血海深仇,苦練武功,最終成功在頤和園內砍下了仇敵雍正皇帝的頭顱。所以,雍正死後只留下一具無頭屍,下葬時不得不鑄造了一顆金頭裝入棺槨。

微妙帝王術:明知雍正死於丹藥中毒,乾隆為何故意放走煉丹道士?

這個呂四娘殺雍正報仇的故事確實很精彩,很傳奇,反映出清朝百姓對文字獄以及嚴刑峻法的不滿與反抗,但這個故事卻只是坊間傳聞,權當娛樂,並不可信。

至於雍正皇帝暴亡的真正原因,細讀歷史,其實也不難找出答案。其中有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情,或許可以揭開雍正皇帝的死因之謎。

史料明確記載,就在雍正駕崩後的第三天,新上任的乾隆皇帝就下旨將雍正寵幸的道士張太虛等驅逐。當時,乾隆還就此事下了一道聖旨:“聖心視之與俳優人等耳,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且深知其為市井無賴之徒,最好造言生事,皇考向朕面諭者屢矣。今朕將伊等驅出,各回本籍,從寬驅逐,乃再造之恩。若伊等因內廷行走數年,捏稱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搖煽惑,一經訪聞,定嚴行拿究,立即正法,決不寬貸。”

乾隆皇帝的這道聖旨大意就是:我父皇雖然寵幸你們但也只是把你們當成小丑一樣,從來沒有聽過你們的話,也沒吃過你們的藥,而且他知道你們都是些市井無賴之徒,最喜歡造謠生事,所以在我面前說過很多次。現在,我對你們從寬處理,只把你們驅逐回原籍。如果你們因為在宮裡待過幾年而捏造關於我父皇的一言一字,一旦查實,立即正法,決不寬恕。

微妙帝王術:明知雍正死於丹藥中毒,乾隆為何故意放走煉丹道士?

乾隆皇帝驅逐煉丹道士的舉動本來就很可疑,而他的這道聖旨就更可疑了。因為清朝內務府《活計檔》等官方史料明確記載,雍正早在當皇子的時候就對煉丹產生了濃厚興趣,至少從雍正四年起,雍正就開始服用一種叫“即濟丹”的藥物,而且服用後自我感覺良好,還屢次以“仙丹”賞賜親信大臣。

既然如此,乾隆聖旨中說的“

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顯然是與史實不符的,倒是很有幾分“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

雍正皇帝還寫過一首題為《燒丹》的詩:“鉛砂和藥物,松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這裡明確指出,雍正常年服用的“仙丹”,是用鉛燒煉而成的,而歷史學家們經過長期對清宮檔案的研究,也普遍認為雍正很可能是死於丹藥中毒,更確切地說應該是死於鉛中毒。

微妙帝王術:明知雍正死於丹藥中毒,乾隆為何故意放走煉丹道士?

無論從雍正皇帝的死狀來看,還是從乾隆皇帝的異常表現來看,筆者也認為雍正皇帝確實很可能是吃“仙丹”吃死的。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乾隆對雍正的死因心知肚明,他為什麼不直接殺光煉丹道士,而要對他們從寬處理,只是將其驅逐回原籍呢?

這個疑點也不難解開。因為,如果乾隆皇帝真的在雍正皇帝死後大批量處死煉丹道士,那麼這無疑是將雍正皇帝的真正死因公之於眾。如此一來,皇家的顏面何在?雍正的威嚴又何在?

面對雍正皇帝的暴亡,史料尚且諱莫如深,作為雍正皇帝的兒子和繼任者,乾隆皇帝更要謹慎處理,所以他才退而求其次,下了一道漏洞百出的聖旨,將雍正生前寵幸的大批煉丹道士全部驅逐出宮,並警告他們不可“捏造”關於大行皇帝的一言一字。

參考資料:《清世宗實錄》、《活計檔》、《清史稿》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