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小丑》这部电影观后感如何?能说说你从开头到结尾的心理历程吗?

说说乐


说真的,这部电影真的令我整个人都非常不好,感到很压抑,也让我想起以前很多不快的经历。这版本里小丑的诞生说起来并不复杂,就是一个被悲剧人生、腐败社会不断煎熬和折磨,最终被逼走向疯狂和扭曲的“普通人”而已。

他的形象和电影剧情的确是反映了现实社会的不少问题,「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句话很贴切形容了这个版本的小丑。令我有点失望的是暴力和血腥的画面并不是很多,虽然不是爽片,但不会令你觉得无聊。如果你过去有什么不快、受欺凌、被排斥、抑郁过或有过一些心理疾病,你绝对有可能在电影中找出一些共呜甚至会感同身受。





信中有你


《小丑》这部电影是小丑成为小丑之前的故事,让我们一步步见证亚瑟是怎样从一个普通人逐渐变为小丑。

亚瑟和小丑仿佛是两个不同的人格,他们共同存在于一副躯体之中。

以前一直都是亚瑟人格占领主导地位,直到一系列事情让小丑人格挣脱束缚,成为了身体的主宰。

电影前半部分亚瑟上楼梯和后半部分亚瑟下楼梯形成鲜明对比。

前者压抑、颓废、沉重,后者自信、高昂、癫狂。

前者是亚瑟陷入人生低谷,后者是小丑走上人生巅峰。

电影开头他一边化妆一边流泪,还抓着自己的嘴巴强颜欢笑。

电影最后他用鲜血给自己画出一个笑脸,和开头形成呼应,此时他已经完全成为了小丑。

从此没有了亚瑟,只剩下了小丑。

《小丑》的各种海报、宣传物料中都有着明显的象征。

印度一家电影院的台阶的布置也有这样的寓意。

从下往上看是亚瑟,从上往下看是小丑。

走进电影院时看到的是亚瑟,看完电影时他已经成为了小丑。

电影中男主角前后的变化也非常明显。

电影前半部分他很颓废,走路时步伐很沉重,反映出他压力很大。

当他第一次开枪杀人后,他反而变得很轻松,还跳起了舞。

越到后面他的步伐越轻快,一改之前的沉重,甚至多次跳舞。在楼梯上跳舞,在浴室里跳舞,在汽车上跳舞……

正是因为他小时候经常被家暴,母亲不阻止男友,反而去逼迫身为受害者的他保持微笑,从而让他从小就埋下了一颗邪恶的种子。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笑声听起来一点都不快乐,反而很恐怖。

被家暴了还要逼你笑,这笑声能是快乐的吗?

这样的话就很可怕了。

这个故事里,他从一个社会底层的失败者,一步步成为了一群坏蛋的领袖,成为了哥谭犯罪之王。

想着想着他就笑了,因为他发现这一切都是个笑话,自己也只是个笑话。

以前他认为自己的生活是一出悲剧,其实它是一出喜剧。


小暴看电影


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相信每一位看过的朋友都能够看出来。

出生在单亲家庭,小时候还经常遭到母亲的虐待,即使这样他还是爱着她的母亲,电影中他就是通过扮演小丑的方式挣钱维持生活和照顾母亲。这时的他心中还是对生活充满希望的。而他也没有想过伤害任何人,甚至感到能够为别人带来快乐他也很开心。他只是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人们的尊重。

这段剧情就代表着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一样,挣钱养家糊口。在往更好的生活的路上艰难的走着。

他的背影很像我们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一天之后回到家的背影,是那么的疲惫,那么的孤独。

然而现实却硬生生的把他推往无尽的深渊。

朋友的一个建议却把他的命运彻底改变。

一把手枪成为了他打开心中压抑了许久的魔鬼小丑彻底的释放了。有句话说的很对,不要欺负老实人,因为一不小心你会没命。而他却是整个世界。

当一个人一无所有的时候才是最可怕的时候!

特别是对人和世界抱有敌意的时候,疯狂这个词都只是对他的赞美。

因为他已经失去了灵魂,剩下的只是一个毁灭世界的魔鬼。

也可以理解成另外一个意思的:宁要我负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负我。


王多余真的很多鱼


没有特效、没有奇观、甚至没太多动作场面,他戴上面具,总想为他人带来欢笑; 如今他卸下伪装,只想活出自己的人生。 他是人们眼中的失败者,也成了另外一群人心目中的英雄。 他在世界舞台翩翩起舞,宛如一名艺术家。 以前他认为自己的生活是一出悲剧,现在他意识到,它是喜剧。只是强行拼贴各类社会症候,作品内部都近乎架空,侈谈与时代现实共振。假装“进入”人物,但实际上在人物周边建了一张坚固的透明薄膜,在膜中陈列的一切都有“真实”的光晕——但没有概念维度的作品只能缔造无缝于生活的假像,无法让人觉察目光的在场。小丑不是社会制造的怪物,而是每个人内心阴暗面的折射,疾病隐喻贯穿始终,在电影中的大量纵向封闭镜头中,在逼仄的公寓走廊,狭长的电车车厢,幽暗的城市小巷,阳光明媚的监狱通道里小丑走向了疯狂,不管是社工的敷衍还是警察的无能乃至媒的推波助澜,社会的运行机制失去了作用,打破了仇恨和罪恶的枷锁,民众的集体无意识仅仅是为他们的不公与不义买单?还是他们内心受害者意识的觉醒?华尔街金融家和电视明星成为了牺牲品,但普通人就幸免了吗?小丑的笑是最高明的伪装,舞蹈是自我存在的幻觉,面具实际上是无法面对真实的懦弱,正如《黑暗骑士》中超越个人痛苦的蝙蝠侠,没有人不会有痛苦,我们不是因为都有痛苦而一样,而是因为战胜痛苦而伟大,黑暗之后终究有光明……


今晚电影伴


看完了《小丑》这部电影作品,内心有点压抑,内心是复杂的。一个每天扮小丑作为工作在社会底层的人,被逼成一个唾弃社会,杀人狂魔的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影片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因为富人从来不去注意穷人过的生活怎样,去站在穷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个社会体系,甚至把像小丑这样的人当做失败者、小丑。富人只会考虑自己和自己的利益。影片中的小丑由一人变成了一个阶层的人。这是一部审视社会体系,从不同阶级生活人出发,对社会平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

电影开头是亚瑟在努力的微笑着,把欢快又滑稽的舞蹈带给路人,替琴行拉生意,却被几个小混混欺负,却没人在意他。想给小朋友带去欢乐,却被责怪。亚瑟努力的争取社会的认可,努力的生活,生活却总是在和他开玩笑,让不由的人同情他。我们也总是做别人眼中的小丑,明知道无用,却还是做着,说着无趣的话,哄着对方开心,哗众取宠。

亚瑟幻想和自己的偶像莫瑞同台演出,他相信母亲的话,他有一个使命,让世界充满欢笑。亚瑟也有梦想,他没有向困难的生活低头,他在努力的去实现。这不由的让人去敬佩亚瑟。偶像这个角色,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太多的影响,人们往往盲目的去迷信他,去相信他,去崇拜他,把他捧在高处。

可遭朋友陷害,失去了工作,内心已经崩溃到了极点,生活压的他喘不过气来,几个小混混又开始欺负他了,这时亚瑟内心的另一个人格被唤醒了,射杀了几个混混。内心的‘正义’悄然而生。大家觉得他做的对,这就是欺负老实人的后果。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别以为可以任意欺压老实人,容忍也是有底线的,欺负狠了,羞辱狠了,突破了心理底线,老实人也会奋起还击。压迫有多狠,仇恨就有多深,反抗就会有多猛烈。

亚瑟的行为上课电视了,大家开始关注他,亚瑟看到新闻时,有点沾沾自喜,似乎内心变得平衡了。可坏事不断,政府要关闭心里医疗,放弃他们,从此亚瑟再也没有地方拿免费药了,这使亚瑟内心的另一个人格越来越强大。在得知母亲和富人韦恩的事情后,想去寻求父亲的一点温暖,一个拥抱,却得知了另一个真相。此时的亚瑟内心是多么的无力。有一种爱存在的时候,他们感到它好像永远不会离开。当它离开以后,他们感到他好像从未来过。这个社会没有人会真心为你付出,没有人可以信任,没有人靠得住。感情淡薄,内心冷漠,我们只能时时戒备。

当你惹毛了一个被社会遗弃,被当成垃圾的小人物的时候,你会自食其果。亚瑟杀害了同事,因为他陷害了自己。杀害了母亲,因为她欺骗了自己。杀害了莫瑞,因为他嘲笑了自己。身边的人都在欺骗他,他彻底放弃了这个人格,这个朋友,这个家,这个社会。暴力、无序、仇恨、罪恶的小丑人格由心而生。亚瑟在底层社会成为了英雄,找到了自己扭曲的人生价值。我觉得人生就是人的生存,一切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人生大抵就是这样,而人们的人生观或许千差万别,这和人们自己的经历品性有关。人最根本的本性不是善与恶,而是追求快乐,回避痛苦。这是自然选择,没有例外!






大鸭梨小影视


在《小丑》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几乎泪流满面。究其原因,大概是《小丑》几乎脱离了善恶分明的超级英雄宇宙,哥谭可以是任意一个既有高楼也有臭臭下水沟的现代都市,而本名Arther的小丑基本上是个普通人。当然,影片还是点了几个我们熟悉的名字,蝙蝠侠布鲁斯·韦恩,高登警长,但他们几乎无足挂齿。因此,尽管漫改+金狮使影片成为争议中心,它内容的游离和形式的风格化可能会使冲着DC宇宙去看的观众失望。这里没有超级英雄,也没有超级反派。

  在诺兰的《黑暗骑士》中,希斯·莱杰塑造的小丑是一种极端的哲学抽象:无端由的恶,对秩序的反动。“疯狂就像地心引力,只需轻轻一推。”他毫无保留地勾起每个人深藏心中的邪恶,让我们发现纯粹的恶也可以美得惊心动魄。蝙蝠侠有所牵挂,而小丑没有什么可以失去。因此小丑成了那个给蝙蝠侠带去最大伤害的人。“Why so serious?”以他为符号的运动对蝙蝠侠为代表的价值体系构成了根本冲击。在他设置的近乎黑暗森林博弈的两艘船的难题中,《黑暗骑士》不得不以囚犯们人性光辉爆发来挫败小丑的计划,从而给出一个事实上不大可能的理想主义结局。

  因此,《黑暗骑士》中的小丑一方面是神经质的,反常的,一方面,他的思维和行动很难说不是理性计算的结果。他精准地把握住人性,一次次释放致命一击。在这个意义上,他和蝙蝠侠旗鼓相当,他绝不是普通人。严格意义上,我们甚至不能说他是疯狂的,因为他尽管钟情犯罪,脱离社会规范,却拥有和运用理性。

  而《小丑》中的小丑则是疯狂的。这里没有什么可剧透的,它讲了一个社畜都算不上的小透明犹如复制粘贴的一天又一天,一种以我们时代的任何标准计算都全然无价值的人生。在后半段某些场景,你会想起《搏击俱乐部》。但它又没有《搏击俱乐部》那重重叠叠的符号——IKEA,机械复制,消费主义……尽管部分情节暗示了贫富差距,等级悬殊,尽管哥谭肮脏得像个老鼠洞,《小丑》全力勾画的其实是一种绝对孤独的生存状态。它不剖析原因,只扔出结果:无人注意的生命甚至不是齿轮上的一环,活或死都没人在意。

  Arther不是哲学家,不是革命者,是个几乎连话都说不出的可怜人。他对着电视做白日梦时,不像每个握着手机做白日梦的我们吗?他做梦时的笑容反而比我们更羞涩,更天真,因为他相信着,而对着手机快活的我们其实已经不相信了。他坐着地铁来来往往时,孤独得就像北京地铁晚高峰上的每个疲惫而麻木的社畜。

  影片最杰出的设定是Arther的大笑。“我为什么总是面带笑容?”《黑暗骑士》中,小丑给了两个版本的答案。而《小丑》中我们发现,Arther一方面真诚地梦想成为著名喜剧演员,给人们带去笑声,一方面由于病理原因经常爆发无法自控的大笑。当他认真工作时,没有想象中的笑声,只有机械经过的人群。而当笑声不合时宜地爆发出来,迎接他的只有不解和厌恶。华金·菲尼克斯的笑声凄长,笑到最后仿佛要呕出灵魂。我们为什么不再笑了?什么时候,笑声也成了刺耳的噪音。在影片的一个时刻,悲剧和喜剧的一线之差被参透,小丑诞生了。

  作为一个小透明,Arther说话也没有人听,索性不说话了。于是我们看到小丑无时无刻不在舞蹈。面对并不存在的观众,演练着出场、亮相、致意、舞动,这些都在慢镜中无比残忍。言语的尽头是舞蹈。当人类创造的语言无法沟通时,交流和表达的欲望、“我存在”的呼喊在舞蹈中冲破身体而出。作为社会规范下的人,我们只能在特定场合,如酒精的麻醉和酒吧的音乐中舞蹈。而小丑,他替我们把世界变成了舞台。

  我们在各种电影中见过小人物的舞蹈。《白日焰火》中出卖爱人恢复原职的中年人舞蹈,油腻而悲凉,《燃烧》中的夕阳独舞是马上就要逝去的美。它们渲染出一种意境,让小人物也成了目光焦点,让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也变得鲜明。音乐片中,舞蹈让整个世界旋转起来,所有人自动被吸引进来。而小丑之舞是格格不入,像社畜偷偷在电梯里舞蹈。







板砖看电影


小丑这部电影怎么说呢,我感觉导演从刚开始就一直想表达我叛逆,我反抗,我是被逼无奈我有理。想表达人性,想表达阶级之间的矛盾,想发声。可是不知道是因为环境问题,还是文化问题,还是说我们的经历和小丑的经历差别太大,导演反复强调的东西没让我产生共鸣,反而让我觉得小丑是一个消极懦弱的精神病。真正的反抗不是消极的,真正的叛逆不是懦弱的,真正的精神病不会反复强调自己是精神病。黑暗的人会觉得黑暗即正义,因为这是他的价值观,当亚瑟黑化后,这时候他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刚毅的,充满激情的,而不是一个满口自嘲浑身发抖的精神病。反正给我的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有点失望。



杜凡339


说实话 没多大触动 只感觉太黑暗了 被主角的演技所折服 挺精彩 难得的好片


西瓜小丸孒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29a00022221f0b4743f\

好嘢吖你


新版小丑解禁后,我就第一时间去观看了。

怎么说呢,的确与之前所期待不一样,由于旧版小丑这个角色塑造得太过深入人心,我一度认为,有菲尼克斯这种演技之王加盟肯定会对影片有Buff加持吧。

起初我以为会延续老版本小丑的人物设定与故事背景,来讲小丑怎么又一次凭借高超的智商血虐那些满天飞的超英的。

事实证明是我想多了,导演给我们来了一个现实社会中可能会存在的黑化小丑。

这反转就有点大了,起初有点难以接受,心里琢磨着:把小丑这个DC里的头号反派角色安插在一个患有深度妄想症的精神病患者身上?这玩笑开得有点大吧!

事实再一次证明,我又想多了。

新版小丑完全抛弃了以往超英电影里的人物设定与故事背景,以写实的风格重塑了这个最具魅力的反派角色。

即:边缘人是怎么一步步被生活的重担所摧残,从而走上另一条道路的故事。

主人公生来就是悲剧的,开头日记本上写的:我希望我的死比我活得更有价值。

这得有多绝望才会说出这种话来,相信小丑此时已经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了。而这句话也侧面印证了小丑接下来的自杀式呐喊。

然而就在心灰意冷的时候,遇到了电梯里的妹子,主动跟他互动了一次,这时候他的妄想症出现了,幻想着他们已经成了情侣,这还不是最让人振奋的,通过偷看母亲的信件,居然发现了自己是当代亿万富豪布鲁斯韦恩的私生子,这又给他燃起新生的希望。

但是,他忘了他是谁,他是小丑,他是哥谭之王,他是超英最为忌惮的反派,注定幸福美满跟他无关。

在被布鲁斯韦恩无情打脸加嘲讽后,他彻底黑化了,释放了自己心内的恶魔,彻底成为一个犯罪分子。

从小丑的心路历程来看,这何尝不是现实社会中会出现的故事?

一个边缘化,得不到社会关注,享受不到社会福利,饱尝人情冷暖的人,放在他面前的路基本就不会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这是谁的过错呢?谁都没有错,谁都没有义务为他的身世,遭遇买单,但同时所有人都要为他成为小丑负责,正是你们每一个人的不作为,漠视,欺压,这些点点滴滴压榨着他心里那薄弱的救命稻草。

小丑本质坏吗,没人会说他坏吧,那他最后为什么成了一个犯罪分子?我想这就是导演最后想让我们回答的问题吧。

所以此片拍的并不是小丑,而是一部现实纪录片,一部关于社会边缘人的纪录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