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35歲,是職場上的一道坎!”我會告訴你如何跨過這道坎

35歲,無論對於職場男性還是職場女性來說,都是一道坎,也就是職場上的黃金分割線,一旦多了35歲,很多職業都會考慮是否聘用你。

當然,對於職場女性來說,會比男性嚴重得多,因為很多企業會考慮到到了一定年齡女性的身心都不如男性,所以,招聘“鄙視鏈”一直存在。


女性到了35歲,大部分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庭,面對企業的招聘“鄙視鏈”、照顧家庭的責任、年齡大的力不從心,或多或少都會存在焦慮。

有的人的焦慮來得早,有的人焦慮來得晚,這就要取決於個人的職業危機來得早晚的問題。

同樣作為職場女性,我希望以下的建議能幫助你解惑,並能幫助你走出職場焦慮的窘境。

首先,我們需要分析一下“焦慮”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女性的35歲,是職場上的一道坎!”我會告訴你如何跨過這道坎

“焦慮”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女性的35歲,是職場上的一道坎!”我會告訴你如何跨過這道坎

01、沒有做好職業規劃



職場上,職場“焦慮”不僅僅是一個問題,而且是很多職場人職業道路上的一個關卡。

如果這道關卡走過去了,那就能順利走過後半生的職業生涯。

如果過不去,要麼就是職業平平,要麼就會出現持續性、間歇性的焦慮。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職場焦慮或遭遇職場危機呢?

其實,第一個也是最重要一個核心關鍵問題就是,沒有做好職業規劃。

在我們的學涯和職業生涯起始時期,沒有人告訴我們什麼是職業規劃,怎麼做職業規劃?

畢業後,我們開始盲目地選擇工作,最初選擇工作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養活自己,討口飯吃,要麼就是薪資高,滿足最基本的訴求就可以了。

可是,工作多年以後,我們會發現自己的職業軌道走得並不是那麼稱心如意。

因為,我們當初所選擇的這條職業道路也並非是自己所喜歡的、擅長的,或者說是並不符合個人價值觀的。

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我們會因各種各樣的因素而選擇跳槽,薪資、工作環境、職業晉升等等。

雖然表面看上去我們跳槽的目的非常明確而且有目的,但是當我們跳槽後的目的達到或者沒有達成後,又繼續選擇跳槽。

每一次跳槽的目的都不一樣,簡單地說,你只是在實現短期眼前的利益目的,而長遠的目的並沒有。

這也就是我們欠缺職業規劃的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這也就是大部分職場人工作多年以後容易出現職業迷茫期、瓶頸期的原因。

無論是剛畢業,還是已經畢業多年,還是你已經處於職場危機時刻,都不要著急著去找下一份工作,先停下來想一想你的職業目標是什麼

,你所有的行動的路徑都是圍繞你的職業目標來開展的。

02、“中年危機”的 恐慌



“女性的35歲,是職場上的一道坎!”我會告訴你如何跨過這道坎

第二個因素,就是“中年危機”的 恐慌,所謂的中年危機除了職業上的危機外,還來自於生活方面的。


(1)、職業方面

人到中年,無論是身體還是心智,都不如年輕人。

心理學上,人的智力分為兩個方面, 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

流體智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並在成年時到達頂峰。頂峰過後,流體智力就會開始穩步下降。

晶體智力是我們的知識儲備,是後天習得的,包括語法、數學、藝術技能等。

和流體智力在20歲左右到達頂峰不同的是,晶體智力因為對應的是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所以是一直處於增長態勢的,到了65歲左右,才會有所下降,有點“越老越值錢”的感覺。

在大部分的企業中,除了某些崗位是需要利用員工的多年的工作經驗外,其他大部分崗位都需要利用到員工的流體智力,也就是創新的意識。

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企業每年都會去招聘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招聘外部企業的人才,是為了給企業提供注入新鮮血液,這部分人才可以為企業提供比較有創新意識的想法,推動企業的發展。

人到中年,學習能力自然不如年輕人,對於企業而言,當然選擇學習能力較強的年輕人,所以,這就給職場中年人構成了一定的危機。

(2)、生活方面

人到中年,生活方面,上有老下有小,想往上衝一衝,但是又不得不考慮家庭方面的因素。

對於已婚已育的女性來說,這個時候不僅僅處於事業的上升期,更是兼顧家庭的重要事情,因為孩子還小,所以需要抽出時間來照顧小孩。

甚至有的女性在上班以後還得給小孩輔導作業,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

所以,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如何權衡,也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而對於未婚未育的女性來說,如果在職業還沒有晉升到一定程度的話,在職場上也是會受到影響的。

很多公司會考慮你到了這個年齡,是否要結婚生孩子,影響到工作,雖然你說不會影響,但是HR是不會相信的。

所以,無論是從職業還是生活來說,每一箇中年人,到了一定年齡,都會出現危機恐慌意識。

其實,所有的問題都是沒有做好職業規劃和沒有及時對職業進行調整造成的。

03、職場和生活中“比較”心理



“女性的35歲,是職場上的一道坎!”我會告訴你如何跨過這道坎

第三個因素就是“比較”心理。

我們都是俗人,都逃離不了紅塵俗世,也就是我們會有“比較”心理,不是和自己比,而是和其他人比。

職業方面,我們會比較和自己同齡人,他們做到了什麼職位、賺了多少錢、開辦了自己的公司等等。特別是和自己身邊的人、同學、朋友等等進行比較。

會考慮到自己到了這個年齡,為什麼和其他人比起來,差距就會這麼大呢。

自己後續還有沒有衝勁?這輩子就這樣了?

生活方面,職業發展的不順,自然也會對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

特別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如果家裡經濟一般,具有愛比較的心理的話,這個也會給自己造成困擾。

我見過很多中年人,要麼比較老公、要麼比較孩子、要麼比較家境。

其實人從來就不是生來富裕,每個人的家庭和成長環境不一樣。

所以,不要輕易去“比較”,最重要的是和自己比,和過去的自己比,只要自己比過去過得好就可以了。

人到中年,心態是非常重要的。

“女性的35歲,是職場上的一道坎!”我會告訴你如何跨過這道坎

如何應對“焦慮”危機?

“女性的35歲,是職場上的一道坎!”我會告訴你如何跨過這道坎

01、做好職業規劃



無論你是正在遭遇職業危機,還是職場焦慮,還是正步入35這道坎...

我建議你的是,不要著急著往前走,看清楚、想清楚了再走

職場人之所以會遭遇職場危機,就是因為工作的前幾年一直在低頭走路,而忘記了自己要去哪裡。

人最可怕的就是沒有目標,做好職業規劃,給自己制定一個職業目標,再去行動。

個人做職業規劃,其實和企業做組織戰略一樣,問自己三個問題:

  • 我是誰?
  • 我從哪裡來?
  • 我到哪裡去?

全面地認清楚自己、瞭解自己,人只有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才能做好事、做成事。

然後問問自己曾經過往走過的路,自己具備哪些能力;未來想到哪裡去。

找準自己的職業目標,再細化行動,一步步往前走。

那麼,如何做好職業規劃呢?

簡單地說,就是“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情。”

最簡單的方法,其實和上面的三個問題一樣,就是問自己問題:

  • 我是誰?
  • 我的性格是什麼?
  • 我適合幹什麼?

想清楚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的性格是什麼樣的,我適合幹什麼樣的工作。

去思考並想清楚這些問題,給自己一個準確的職業定位,在設定職業定位後,踏入職場才能不至於白走這麼多彎路。

大部分企業在人才招聘的時候很少會做職業測評,也不會給職場人士做職業規劃,面試時反而會問你:“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

這就要求我們在職業發展的初期做好職業規劃,並做好職業定位,在求職的過程中才能知道這份工作到底是不是適合我。

如果你沒有一個準確的職業定位,就盲目投入在職場中,即使你智商再高,再勤奮努力,都無濟於事。

因為,你的價值在現有崗位上無法得到體現,而崗位的需求你也沒有滿足。

找到適合自己的,做好人職匹配規劃,聰明的你才能更好地發揮個人價值。

而對於企業而言,更是要做好人職匹配的把關。

在人才招聘的時候,應該做好人才的職業測評,綜合評估和分析所招聘的人員是否符合企業的需求、崗位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人員是否與崗位符合,是否適合做對應崗位的工作。

由於很多職場人在職業發展的初期並沒有給自己做好職業規劃,而且工作多年以後也不清楚自己的職業定位是什麼,這就造就了找工作的時候會依據之前的工作經驗,延續前期的職業路徑來繼續走。

所以,對於企業而言,人才是企業的核心,員工是創造利潤的主體,如何將員工的價值最大化,最關鍵的因素就是要做好人職匹配。

只有員工在合適的崗位上做合適的工作才能創造出最大化的價值和利潤,也才能驅動企業的發展。

如果出現人和職位不匹配的情況,任憑聰明的你再如何努力,都等於白瞎,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職位。

光線影業副總裁劉同說過這樣一句話,很多人在職業這條路上找到梯子搭著牆就開始很努力地一直往上爬,可是,當他到達牆頂端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爬錯了牆。

02、調整個人心態



“女性的35歲,是職場上的一道坎!”我會告訴你如何跨過這道坎

每一個成年人的世界都是不容易的。

那麼,面對一些我們無能為力抑或在現在不能改變的事情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個人心態。

現代社會壓力太大,特別是職場女性,壓力會比男性大很多,當然,有時候,焦慮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

作為中年的我們,要學會給自己的身體和心理放個小假。

身體是我們面對壓力最直接最關鍵的因素,健康的身體是所有存在的先決條件。

只有當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以後,才能很好地面對壓力,解決問題。

當我們擁有健康身體的時候,健康的身體狀態就是納入我們的自我感知評估體系內。

當身體健康時我們的自我認知評估系統就會感到勝任感,好比搬一個很重的東西,身強力壯的人就會感到很輕鬆,覺得能搞定,身體瘦小的人就自然感到無能為力,當你感到無能為力的時候你的壓力就來了。

無論是經常加班,還是工作中各種積蓄已久的壓力或情緒,都會影響到工作工作的質量和能動性。

這個時候,我們要學會休息,給自己的身體和心靈放個小長假。

休息有很多種方式,比如下班後回到家或週末時間可以聽聽輕音樂、看看書、旅旅遊,讓自己的大腦放鬆。

或者是是暫時的離開工作環境,找一個舒適的環境暫時小憩,外出旅遊都可以讓人從這個高強度、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解脫出來。

相信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呆個一天半載,然後讓自己換個角色,換種體驗、換種心情,才能讓我們更好地進入到工作狀態中去。

調整個人心態,要學會給自己的身體和心理放個小假,才能更好地前行。

03、持續學習成長



“女性的35歲,是職場上的一道坎!”我會告訴你如何跨過這道坎

無論你是青年,還是中年,還是老年...在職業這條道路上,一定要保持不斷的學習和成長

也許這個時代會拋棄我們,但是隻有我們自己不會拋棄我們自己。

因為,只要我們自身具備過硬的學習實力,儲備更豐富的營養知識。才能與社會同步,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這個時代最不缺的是學習,但是最缺的也是學習。

我們都知道著名的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即是一個人只要持續專注某一項技能一萬小時,那麼他就會成為這一方面的天才。

一萬小時只是是一個數字概念,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

也就是說當我們確定目標以後,朝著目標走,不改變方向,保持學習的動力,並不斷持續進行練習。

即使中途面臨重重困難,也要堅持走下去。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的一個問題就是,部分人出現迷茫,有可能也是因為忘記了當初為什麼而出發,也就是忘記了當初工作的目標,職業發展的目標。

也有可能是很多時候因為沒有堅持下去,導致能力弱化,不足以實現目標,然後就失去了方向。

所以,確定目標後,一定要持續學習和練習,這樣才具備實現目標的能力。

無論你是身在職場的女戰士,還是待在家中全職的寶媽,都不要忘記學習,

學習是你與這個世界保持平行的加持器。

“女性的35歲,是職場上的一道坎!”我會告訴你如何跨過這道坎

35歲,對一個不知道要去哪裡的職場人來說,是一道坎;但對於有目標,知道自己要去哪裡的職場人來說,那都不是事兒。

面對職場危機或焦慮,只要你自己清楚你想要什麼,你就能看見前方,並想辦法到達。


- end -

作者:王丹豔,意得首席諮詢顧問、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BSC高級職業規劃師、美國舒伯學派職業規劃師、8年以上企業項目管理、5年以上企業培訓講師、多平臺職場領域人氣作者、註冊國際心理諮詢師(CIPC)。專注職場領域,實現個人成長。

歡迎關注:意得職業諮詢王丹豔,分享更多職場領域成長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