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盜防鹿晗?那是你沒教給孩子怎麼正確追愛豆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性別教育的文章。誰知大家看的時候,主題跑偏了,好多姐妹提到了鹿晗。之前,我對鹿晗最深刻的印象是,8歲的外甥一直夢想“自己能長的像鹿晗那麼帥”。

納悶為啥那麼多孩子喜歡鹿晗?家長圈裡“防火防盜防鹿晗”都成標語了。

追星真就這麼可怕嗎?作為爸媽我們該怎麼辦?一起聊聊~


想必現在不追星的微博控看到#鹿晗關曉彤#這五個字,都會煩吐了吧,打開手機滿滿的視覺衝擊波……

就連我家裡那位60多歲的爹都知道這事了。他笑著說:“鹿晗這個小夥子長得真俊,比他女朋友都漂亮。”

防火防盜防鹿晗?那是你沒教給孩子怎麼正確追愛豆

爹啊,這話您可不敢在外面說,會被“鹿飯”圍攻的!您看看,鹿晗剛宣佈脫單,不僅僅是“鹿飯”圈,整個社交媒體都抖三抖。粉絲們對罵一浪高過一浪,還有人直播割腕,場面血跡斑斑,慘烈無比。

網傳一姑娘因為接受不了打擊而跳樓,後經證實是謠言,但依然讓人很揪心啊;還有一些女粉絲,默默心痛到無法呼吸。

我爹看完“俊姑娘哭成傻大姐”的視頻,頗不以為然:“這事要是擱在那會兒你追星的時候,估計你也要一哭二鬧三上吊了,幸好你偶像是女的。”

沒錯,我年輕時也算腦殘粉一枚了。

那時候,我的愛豆是安室奈美惠。自從飯上她,我就好像把前十幾年從未表達出來的熱情毫不遮攔的展現出來:愛豆的綜藝,我追;愛豆的周邊,我買;愛豆的演唱會,我去不成現場就千方百計找VCD看。

現在回憶起來,滿滿的青春味道。年輕時喜歡一個人並且表達出來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現在當了媽,在不久的將來,也要看著“只愛媽媽”的小寶變成誰的迷弟了。

但對於孩子追星,我倒不怎麼擔心。到什麼年齡就要做什麼事,比如孩子在幼兒時期玩泥巴,到了青春期就滿大街追明星,這叫做天性。

安室奈美惠。

防火防盜防鹿晗?那是你沒教給孩子怎麼正確追愛豆

粉偶像並不是一件低級的事,也並不是值得嘲諷的事,古已有之,不分中外。

往前數100多年,清末民初北京的京劇票友一擲千金地“捧角”;再往前追溯1000多年,美男子潘安每次駕車出行,都會引發女粉絲的瘋狂圍堵,連老奶奶也不能免俗,大家一起往他車裡扔果子,每次都能帶回滿滿一車。

所以,追星到底是好是壞,要取決於陷得有多深。有研究者將追星從程度上劃分為三個等級。

低等程度叫做“娛樂-社會性”追星,這種粉絲會關注明星的動向,並將其作為聊天的談資。這種追星主要滿足的是娛樂價值,不會有太多情感投入,甚至可以豐富自己的社交生活。

中等程度的叫做“強烈-個人性”追星,特點是粉絲與明星建立起了強烈的單方向的情感聯繫,如認為對方是自己的靈魂伴侶,甚至戀愛幻想。追星到這個程度,負面影響就開始顯現了,比如抑鬱和焦慮程度較高,身心健康狀況較差。

去年,一篇初二女生的作文《十年後的自己》嚇倒一片大人。小姑娘幻想自己十年後成了名模,與鹿晗一起拍廣告時擦出愛的火花,然後兩人相愛、結婚,還生了一個女兒“鹿小楠”……

祖國花朵勵志嫁給小鮮肉,這就是典型的“強烈-個人性追星”了。

還有位小學生對李易峰表達愛慕的的“大作”《我有一個夢想》,也廣為流傳。老師的評語很有意思。

防火防盜防鹿晗?那是你沒教給孩子怎麼正確追愛豆

程度最強的叫“邊緣-病態性”追星。顧名思義,已經進入了病理學的範疇,粉絲會出現許多常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和念頭,比如花重金購買一張偶像用過的紙巾;為愛豆自殘甚至自殺。

所以才說,追星不是絕對的壞事,而是一把雙刃劍。

杭州一位中學老師說:

孩子選擇偶像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他們自我完善的過程。比起擔心學生追星,我更擔心他們沒有偶像追星其實是孩子和世界對話的一種方式,如果沒有偶像,孩子沒有信仰,沒有一件事會讓他們變得熱血沸騰,這才是可怕的事。

老師的話,我很認同。根據心理學家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對榜樣的學習和模仿是孩子獲取社會知識與經驗的一種方式。毫不誇張地說,當年的張國榮、周杰倫和現在的小鮮肉都為孩子的成長髮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網友@小蘇打Lucien是蘇打綠組合的迷妹:

蘇打綠教會我,對於夢想,如果不想變成這個社會或者是長輩希望我們變成的樣子,那麼一定要勇敢的為自己站出來,溫柔地推翻這個世界,並且把世界變成自己的。

再往前說,偶像崇拜從人的一出生就開始了。想想咱們自己的成長經歷,學齡前的我們崇拜對象是父母,覺得父母是超人,無所不能。

上學後,我們的交際圈進一步擴大,嚮往美好事物,也容易被時尚潮流所吸引,對明星或其他人的崇拜就自然而然的發生了。這表明我們不再把目光侷限在父母的身上,而是進一步開拓內心的版圖,人格開始走向獨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

孩子崇拜明星,並將他們當成自己的偶像,因為在他喜歡的那些明星身上往往包含著他們嚮往的一些重要價值,比如能力、職業、身份、形象、榮耀等,這也是他們自我認識的一部分,他們需要通過崇拜行為來進行自我塑造。

從這個角度說,孩子追星,爸媽應該高興。孩子的體內自有一股內在的力量引導他們去探索世界,他們跳脫了“家”這個小圈圈,發現了更廣闊的世界、更厲害的人,於是鞭策自己變得更強更好。

不過由於孩子的分辨能力有限,容易迷失自我,所以我們必須當好“引路人”,引導孩子正確追星。

什麼是正確的追星姿勢?拿“虹橋一姐”舉個例子。

“虹橋一姐”追佟麗婭

防火防盜防鹿晗?那是你沒教給孩子怎麼正確追愛豆

“虹橋一姐”真名叫龔玉雯,一個1998年出生的小姑娘,輟學在家沉迷追星,敗了父母不少錢。她每天守在虹橋機場圍堵明星,要到了不少明星的簽名照和合影。

龔玉雯因此迅速走紅,但這種走紅卻充滿了負能量,“虹橋一姐”這個頭銜也滿是嘲諷,很多人批評她追星荒廢了學業和生活。

這是追星的反面教材,真正好的追星應該是這樣的:

知乎上有個著名案例:一個小姑娘高中時無比喜歡英國演員“抖森”(湯姆·希德勒斯頓),自從聽說抖森畢業於劍橋大學,不僅成績優異還會6門外語之後,就勵志大學要學語言,以後跟愛豆一樣走遍世界不用翻譯。

抖森

防火防盜防鹿晗?那是你沒教給孩子怎麼正確追愛豆

為了這個目標,她每天放學路上都聽抖森讀的英文詩,一有空就捧著單詞本背個沒完,但周圍同學都把她“將來去英國看抖森”的話當成白日夢。

2013年臨近高考,抖森來華宣傳,粉絲頭目私下分發見面會門票,致使很多非抖森粉進了會場,絕大部分抖森粉連票都沒見到。整個歐美圈的迷妹都瘋了,互撕、掛人,好不熱鬧。

唯獨這姑娘,巍然不動,還是照常背單詞,睡前聽英文詩,跟沒事人一樣,沉迷學習無法自拔。不是她對偶像的熱情散了,而是在一心一意憋大招呢!

那年高考,某211高校自招小語種只收3個名額,學校報考的人不少,好多成績比她好的都敗興而歸,而她呢,面試時讀了一段英文詩,成了3名幸運兒之一。

再後來,姑娘去倫敦交流,不僅去劇場親眼見到了抖森,還收割了一大堆活在屏幕裡的男神的簽名和合照。

被問及當年不氣憤自己沒得到機會見抖森嗎?她回答:“沒關係啊,我好好學習的話以後總有機會去倫敦見。英文都不會說,見了只會哭有什麼用?”

瞧瞧小姑娘的這心智這毅力,咱們大人都心服口服!

所以啊,追明星,追的就是正能量和不斷向上的動力!

正如網友@櫻紅蕉綠說的:

比我美比我有天賦的人們,那麼敬業,那麼努力,那麼與時俱進,我不進步都不好意思做他們的粉絲!

去年9月,巴西奧運會結束沒多久,我對湖南衛視那期《天天向上》印象特別深,因為馬龍和蔡依林同框啦!這兩個都是我喜歡的人!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同樣的飯愛豆,當你還在對著電腦花痴時,有些人已經和偶像同框了,不僅同框還合唱,不僅合唱還牽手。

防火防盜防鹿晗?那是你沒教給孩子怎麼正確追愛豆

馬龍當蔡依林的迷弟已經十多年了,拿了奧運冠軍之後上綜藝,節目組、蔡依林都給他策劃驚喜。

女神降臨是什麼樣子啊?就是這個樣子啊!

防火防盜防鹿晗?那是你沒教給孩子怎麼正確追愛豆

所以說,最好的追星方式,是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如果你足夠優秀,全世界都會幫你追愛豆。

不管是抖森的迷妹小姑娘,還是鹿晗的“鹿飯”,我最欣賞的,是她們對生活的態度,我更願意相信是她們的生活態度促使自己在追星的道路上學會了知識、實現了自我。

就像許多人說的,追星其實和打遊戲、踢球這些愛好並沒有多大區別。任何愛好都有可能讓人奮起,也有可能讓人墮落。

同樣是追星,有的人可以追得陽光勵志,有的人就追得狗血頹廢;有的人追了好幾年都還是個只會哇哇叫掏錢包的花痴怪,有的人卻可以把在此過程中所學的技能發揮出來藉此展開人生新篇章。

導致最終結果的並不是愛好,而是個人的生活態度。

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學會正確的追星方式,將孩子對偶像的喜愛轉化為讓自己變好的動力。

可以試著和孩子一起“追星”,只有瞭解孩子追的“星”,才可以和孩子談“星”。才有影響力引導孩子選擇偶像、關注偶像身上的榜樣因素;並告訴他們,偶像是前進奮鬥的目標,不是沉迷的藉口。

離他們近一點,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我們要相信孩子不傻也不笨,他不會盲目崇拜一無是處的“loser”,他們追逐的鹿晗、趙麗穎身上有著他們看重和欣賞的特質,他們希望自己擁有的閃光點。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對榜樣的學習和模仿是孩子獲取社會知識與經驗的一種重要方式。成長的每個階段都需要“愛豆”,孩子崇拜的愛豆正是他們成長的動力和方向。在尊重他們獨立自主性的前提下,我們施與合理的干預和引導,會讓愛豆發揮出更強的榜樣力量。


mom看世界:踐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養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與我攜手同行。對啦,目前我在“頭條號、公眾號”兩個平臺發佈文章,名字均為【mom看世界】,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