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電影才值得推薦,豆瓣高達8.5分,一下子就把人生看透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美國科幻電影《K星異客》,它沒有任何特效,只是很簡單的講述了一個故事。一道光束悄然落在熙熙攘攘的紐約中央公園車站,行人來來往往各自忙碌,無人在意即將發生什麼。一個戴墨鏡的男人從光束中走出來,將因為追趕小偷而摔倒的婦人扶起來,卻被在車站的巡警看到他舉止怪異,將其送往曼哈頓精神病院。

這種電影才值得推薦,豆瓣高達8.5分,一下子就把人生看透

這個人自稱來自天琴座附近距地球一千光年的K星,名叫波特,波特總是一臉微笑的觀察地球上發生的一切,高大的建築,擁擠的人群,甚至細小如橘子從筐中掉落都會引起他的注意。

在醫院,波特見到了因為各種不幸經歷而導致精神失常的病人們,有因想象力豐富而懼怕死亡覺得生活處處暗藏殺機的口罩男,有從不理人,怕一開口就會有煙冒出來的黑髮女,有幻想自己是女王陛下十一年等一個人的女夫人。

這種電影才值得推薦,豆瓣高達8.5分,一下子就把人生看透

波特認為“這裡的人以為這樣是神經病,可我卻覺得是浪漫。”。沒有人是毫無原因就來到這裡的,如果不是受到了傷害,怎麼會願意永遠封閉自己妄想逃離地球呢?

馬克是波特的治療醫生,馬克認為波特是妄想症患者,並對其進行多次的詢問,以求深入瞭解他的病情。波特告訴馬克,自己是通過寄生在人類身上而在地球上生活,經過光束旅行到達各個星球並記錄星系問題。

這種電影才值得推薦,豆瓣高達8.5分,一下子就把人生看透

在之後的治療過程中,醫生的助手發現波特能感應到人類的眼睛無法感應的紫外線,而且藥物對波特的治療無效,這一系列的事情使得馬克對於波特的身份產生了疑惑。

在第二次治療時,馬克將治療室的窗簾都拉上,房間昏暗無比,而波特第一次摘下了墨鏡,也卸下了防備。波特告訴馬克,在K星球自己沒有家庭,沒有夫妻關係,沒有社會結構,甚至不需要分辨對與錯。

這種電影才值得推薦,豆瓣高達8.5分,一下子就把人生看透

這不禁讓醫生產生了思考:地球上人類所有的行為準則和思想規範都是基於前人對生活的摸索,重複別人說過的話,重複別人做過的事,可是對與錯,是與非,我們是否瞭解,又是否明白?

為了幫助病人們治好他們的病,波克向四樓的病患許諾,他將帶一個人回到K星。他的許諾讓老頭每天靜靜地看著窗外尋找藍鳥,鳥兒還真的出現了,每一個精神病人看著窗外的鳥兒都笑得很開心,連一直不出門的中年婦女都出來了,相反正常的人類卻視這種開心為群體性的歇斯底里,是整個樓層陷入騷亂的表現。

這種電影才值得推薦,豆瓣高達8.5分,一下子就把人生看透

為了探尋波特的真實身份,醫生尋求天文學家朋友的幫助。但天文學家發現,波特對於人類所掌握的極尖端的宇宙知識瞭如指掌。在之後的治療過程中,馬克察覺到波特在5年前遇到了一件不幸的事,受到了非常大的打擊。馬克認為波特是因此而患病出現了第二人格。為了讓波特面對過去的事,馬克通過催眠療法發現了波特一段不堪回首的過往記憶。

這種電影才值得推薦,豆瓣高達8.5分,一下子就把人生看透

五年前的一天,一名流浪漢潛入羅伯特的家中,把羅伯特的妻子欺辱後連同女兒一起殺害,而這一幕正好被進門的羅伯特看到,憤怒中的羅伯特扭斷了歹徒的脖子,並在萬念俱灰中選擇投河自殺,然而警察並沒有找到羅伯特的屍體。所以馬克認為波特是羅伯特經受巨大打擊後出現的第二人格。

這種電影才值得推薦,豆瓣高達8.5分,一下子就把人生看透

這一切讓馬克聯想到自己的家庭和遠在國外的兒子,還有什麼比家庭和親情更重要的。回到醫院後,馬克告訴了波特真相,希望他能面對現實,但波特不為所動,仍像往常一樣從容的告訴馬克自己是外星人,並即將離開地球。波特還叮囑馬克,既然已經找到羅伯特,就請好好照顧他。當第二天太陽昇起的時候,波特的房間網絡突發故障,一束光照射進來。當醫生衝進去的時候,在床下發現了不省人事的羅伯特,而一位病友也憑空消失了,只留下了一張寫著“無家可歸”的紙條。

這種電影才值得推薦,豆瓣高達8.5分,一下子就把人生看透

故事的最後,糾結于波特是不是真的外星人也許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波特以外星人的視角審視我們,告訴了我們一些關於宇宙,關於珍惜,關於愛的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