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濟南戰役的槍林彈雨洗禮,見證解放路的變遷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很多故事,一條路的名字,包含著一段歷史的銘記。

有一條路叫“解放路”,幾乎遍佈全國大小城市,即便你身處外地,偶然間遇到和家鄉一樣的路名會產生一種穿越的錯覺,看見這“同名異景”的道路甚至會讓人鼻子一酸。

歷經濟南戰役的槍林彈雨洗禮,見證解放路的變遷

據說解放路來源和解放軍密不可分,解放軍解放一座城市都受到當地百姓的歡迎,當地百姓為了紀念,或多或少的都以當時最主要的道路或者橋樑來命名紀念或改名紀念。

在濟南,也有一條解放路。

歷經濟南戰役的槍林彈雨洗禮,見證解放路的變遷

濟南解放路,東起濟南市二環東路甸柳莊,西至青龍橋,全長3500多米,是連接濟南東部新城區和老城中心區的一條交通要道,也是進出濟南的交通主幹道之一。

始建於1958年的濟南市中心醫院、始建於1975年的東郊飯店、1917年開通第一條線路的濟南公交總公司……解放路就像一本厚重的書,承載著幾代人醫、食、住、行方方面面的記憶。

歷經濟南戰役的槍林彈雨洗禮,見證解放路的變遷

和其他城市的“解放路”一樣,濟南解放路名字的由來,也和解放軍分不開。

1948年9月,濟南戰役打響,華東野戰軍司令員聶鳳智麾下的九縱強佔茂嶺山,俯瞰濟南城。他沒有走進城的老路,而是站在這裡,看到了一條筆直的“解放之路”,於是揮軍向西,直插濟南府。

歷經濟南戰役的槍林彈雨洗禮,見證解放路的變遷

(資料畫面)

濟南市歷下區姚家莊黨委副書記蔣峰向記者介紹,濟南戰役的第一槍是在姚家莊打響的,從姚家莊一直打到現在的解放橋、青龍橋一帶,打出這麼一條路,攻入內城。

勢如破竹的九縱狂風暴雨般橫掃馬家莊、甸柳莊後,又一路向西,經過八天八夜浴血奮戰,解放了濟南城。

而這條勝利之路,也因此在後來被命名為解放路。

歷經濟南戰役的槍林彈雨洗禮,見證解放路的變遷

(資料畫面)

從前的解放路可不像現在這樣寬闊筆直、路面平坦。當年,解放路的路面是石頭、沙子,還有濟南的黃硬土,路兩邊都是莊稼地。

聽說那時候解放路上有兩處地標性的建築,一處是“小白樓”,也就是現在的水利設計院。另一處是“小紅樓”,也就是現在中心醫院的紅樓,是集門診和住院於一體的蘇式建築。

歷經濟南戰役的槍林彈雨洗禮,見證解放路的變遷

當時的解放路被兩道洩洪溝攔截,第一道在小白樓西側,第二道在中心醫院西側。

夏秋雨季,山洪滾滾,水勢浩大。於是解放者在兩道洩洪溝上架起兩座橋,第一道洩洪溝上架的橋叫解放橋,第二道洩洪溝上架的橋叫文化橋。

但其實,當年的解放橋和文化橋也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解放橋和文化橋。

濟南市歷下區姚家莊黨委副書記蔣峰向記者介紹,當年的解放橋其實是個“大轉盤”,隨著城市的發展和調整,這座橋已經埋在地下看不見了;文化橋呢,是在中心醫院往西大概50多米,就是當年的文化橋了。

歷經濟南戰役的槍林彈雨洗禮,見證解放路的變遷

70多年過去,現在的解放路寬又直,早已經和現代濟南的發展洪流融為一體。

甚至作為濟南CBD“西大門”的解放東路的道路拓寬改造也已經完成。

今天,我們之所以去探尋解放路的前世今生,正是為了緬懷革命先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