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共生摧毁了多少孩子,那些“越界”的行为,你中招了几个?

病态共生摧毁了多少孩子,那些“越界”的行为,你中招了几个?

“我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了你好”,家长们把自己一切的希望都寄予在了孩子身上,同时,也把孩子的自由限制的死死的,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你”也是一种道德绑架

曾经有一个孩子叫“徐力”,他因为不堪忍受学习重负,而亲手“解决”了自己的母亲

在浙江省某市内,一位妈妈因为自己普通工人的身份而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所有的事情都要做的最好,平常对孩子的管制和生活上的照看也是非常“周全”,孩子好像活在了因为母亲的肉体里,任何一方面都不放过。她就是徐力的母亲。

据了解,因为母亲吴凤仙工资不高,就帮别人加工毛线衣赚点钱供儿子读书,让孩子过着“吃穿全包,一心读书”的生活。等到他读高中的时候,,徐力考进了学校的重点班,但是成绩一直以来都不理想,直到过了一年以后。吴凤仙对孩子的成绩进步感到喜出望外,要儿子以后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排在班级前10名。然而,悲剧也就从这时候埋下种子。

后来,她不断要求孩子,不断提高自己的标准,每次孩子考试不顺利或者退步的时候,她都会变得很生气,激动的情绪之下,对孩子动手是难免的。等到脾气消了,事情过了,孩子好好认错的时候,她又会给孩子煮鸡蛋,表示自己的“爱”。

一边挨打,一边接受着母亲的“爱”,如此扭曲的生活让徐力的内心世界变得疯狂,终于,他把自己的疯狂变成了行动,他杀害了自己的母亲。他觉得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自己得到解脱,也可以让妈妈轻松一点,不用一个人做几份工作了。

病态共生摧毁了多少孩子,那些“越界”的行为,你中招了几个?

徐力

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是第二人生,显然是不正确的。家长一味的用爱来掩饰自己的私心,病态共生,单向依赖,没有距离的爱会毁了一个人。

1、病态共生,缺乏边界

什么是病态共生?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共生的概念。在我们还是婴幼儿时期的时候,大多依赖父母,因为我们的行为能力和意识都还没有形成,无法独立生活。而在这之前,我们与母亲的共生关系就已经产生了,那就是在妈妈身体里的时候。

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一切的活动都依附于母亲,他们也只能依靠母亲生存下去。在身体和心理上没有独立,受母体的影响非常大。

病态共生摧毁了多少孩子,那些“越界”的行为,你中招了几个?

等到孩子出生6个月以后,慢慢的有了自我的意识,开始牙牙学语,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也会对自己的喜好做出选择,比如不喜欢吃的东西会摇头,想要妈妈买什么会用手指着物体。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没有完全的脱离家长,仍然需要依靠父母来完成一些事情,与在妈妈身体里不同的是,他们的心智开始成熟,有了个体的意识

再长大一点儿,孩子到了2岁的时候就开始有自我了。这个年龄的孩子会突然出现“叛逆”的行为,明明是乖孩子,可是突然就会选择拒绝父母,反抗,有的时候也略带脾气,情绪的起伏比较大。

然而在孩子2岁的时候,在他们自由意识和独立意识萌芽之时,家长过多限制孩子,从而磨合出一套“听爸爸妈妈”的行为模式的话,“病态共生”就渐渐扎根了。

比如孩子想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但是爸爸妈妈们有各种的理想和想法拒绝孩子;孩子觉得可以自己吃饭,但是父母觉得这个年龄的宝宝还是喂比较好。于是,

慢慢的孩子渴望自己动手的想法被打破,自然而然的接受了父母给予的一切,为成年后的叛逆创造了理由。

就像陈奕迅写的歌词一样,“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变态共生的家庭教育方式,最开始让孩子有恃无恐的享受着父母的“爱”,但是一旦爱的限度超出了孩子承受的范围,不能接受,或者其自主意识觉醒,寻求独立的时候,从小积蓄的欲望爆发,引起矛盾,甚至挽救不了的后果。

爱会过期,因为同样的表达不能适应于任何的成长阶段,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用强制的手段从孩子人生的起点开始限制他。

病态共生摧毁了多少孩子,那些“越界”的行为,你中招了几个?

陈奕迅

2、哪些行为表示父母已经“越界”?

这些行为说明父母的爱已经超越了界限,你中了几条?

过度溺爱。溺爱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恃宠而骄,形成自我的性格,觉得全世界的中心都在自己身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当然这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另一种是寄生虫式的,永远依附于家长,当受到权利的自由诱惑时,原先享受的生活被自己打破,开始思考自由的力量。

肆意插手安排孩子的人生。《小欢喜》备受关注,其中,每个孩子的高考是剧中比较有亮点的一个情节,不管是哪个家庭,在高考这件事上都重视万分。孩子们辛苦了这么多年,最终却因为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连选择上什么学校的权利都没有。

家长不尊重孩子,把孩子看着自己的私有物,是变态共生的最大病症。

孩子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我们家长的附属品。

病态共生摧毁了多少孩子,那些“越界”的行为,你中招了几个?

3、父母应如何保持“边界”?

没有边界的爱意会毁了感情,再多好都变成了迫害。面对共生下的种种问题,家长们该怎么应对?试试这些方式,保持最优“边界”。

1.把夫妻关系放在亲子关系之前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3.给予孩子有“边界”的爱

4.尊重孩子的人格独立

5.对孩子的离开给予理解和支持

孩子从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脱离了依附的行为,他们该有自己的思想、自由和选择的权利,家长对孩子的爱该有限度,正确的表达自己的爱。

病态共生摧毁了多少孩子,那些“越界”的行为,你中招了几个?


关于这个话题,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和我们一起分享讨论。

这里是朗姐育儿说,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