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在歷史上,李白和杜甫的成就,究竟誰更高?

匠心物道 | 蔣勳:在歷史上,李白和杜甫的成就,究竟誰更高?

01

年少時喜歡李白

中年後讀懂杜甫

李白和杜甫剛好跨越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成為兩個高峰,他們只相差十一歲,可是個性明顯不同,我們稱李白為“詩仙”,稱杜甫為“詩聖”。

李白之所以被稱為“詩仙”,是因為在詩的國度裡,他是一個不遵守人間規則的人。可以說李白把道家或老莊的生命哲學做了盡情發揮,變成一種典範。

匠心物道 | 蔣勳:在歷史上,李白和杜甫的成就,究竟誰更高?

杜甫是“詩聖”,“聖”與儒家學說有關,儒家生命的最高理想是成為聖人,“聖”需要在人間完成。“仙”是個人化的自我解放,“聖”則是個人在群體生活當中的自我錘鍊

雖然同時分享了大唐盛世時的詩歌高峰,李白呈現出來的生命意境與杜甫呈現出來的生命意境非常不同。

在青春期,很自然會喜歡李白。因為那個時候很想背叛學校的教育,很想背叛家庭的規矩,很想像李白一樣出走冒險。這未必是對李白絕對正確的理解,可是李白令人感覺到他的生命可以豁達到孤獨地出走。

匠心物道 | 蔣勳:在歷史上,李白和杜甫的成就,究竟誰更高?

今天對於杜甫的感動,是在進入中年的滄桑之後,開始明白他對人世間的悲憫,以及他把個人放入群體當中,對使命與責任的承擔。

02

李白、杜甫

孰優孰劣

“聖”與“仙”是非常不同的兩種形態。在中國的整個思想極度成熟,文學達到登峰的時刻,李白體現了老莊思想的最高完成,杜甫體現了孔孟哲學的最高完成。

宋朝就開始討論到底李白、杜甫孰優孰劣,從文學的技巧上來講,杜詩可以學,李白不能夠學。李白才氣縱橫,杜甫有嚴格的規範,在杜甫詩的國度中有蹤跡可循。

匠心物道 | 蔣勳:在歷史上,李白和杜甫的成就,究竟誰更高?

有一天晚上,皓月當空,你一個人喝酒,感覺到生命的孤獨與茫然,體會到李白的詩最美的部分;有一個寒冷的冬天的夜晚,在地下道里面,你看到一個乞丐在行乞,也許你會想到杜甫詩中最感人的部分,你會想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二者其實是不同的感動,我不覺得在皓月下喝酒的那個我,走到地下道看到乞丐就不會有悲憫之心。這中間並不衝突,而是生命的兩種完成,一味爭論李白與杜甫哪一個更好,是把文化弄得小家子氣了

03

李白、杜甫

令人感動的情誼

寫李白寫得最好的詩,是杜甫的詩;對杜甫懷念最深的詩,是李白寫的,他們兩人是很好的朋友,至少在創作領域彼此交匯,在生命領域各自發光。我們看不到他們對立的痕跡。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很自然地看到他們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們對於對方生命的懷念與感動。

不一樣,常常造成互相欣賞。

杜甫一輩子都沒有辦法像李白這麼瀟灑,所以他最喜歡李白;而李白一輩子都沒有辦法像杜甫那樣關心生活裡的小事物,所以李白也喜歡杜甫。

匠心物道 | 蔣勳:在歷史上,李白和杜甫的成就,究竟誰更高?

大唐盛世的迷人不止是李白生命的豐富,更是李白與杜甫一起構成的大豐富,因為他們如此不同,又是同一個花園裡開出來的花朵。他們彼此也知道各自的定位都是對方不能取代的。

如果沒有了李白,歷史上很多亮光就沒有了,李白讓人覺得生命還可以發亮。如果沒有了杜甫,也會遺憾得不得了,因為杜甫是照到最角落的地方的光。我們從來沒有發現有人在那個角落生活,可是杜甫看到了。

匠心物道 | 蔣勳:在歷史上,李白和杜甫的成就,究竟誰更高?



杜甫與李白之間有一種知己情誼。

歷史上最讓我感動的畫面,是李白與杜甫在酒樓上坐下來喝酒,談他們的生命理想。這種感情就是“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大約七百年後,在佛羅倫薩,達·芬奇與米開朗基羅兩個人的對話關係,是歷史上另一個令我深深感動的畫面。

匠心物道 | 蔣勳:在歷史上,李白和杜甫的成就,究竟誰更高?

李白與杜甫,達·芬奇與米開朗基羅,他們的相遇是不可思議的生命的撞擊。從李白轉到杜甫,不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更有趣的是在我們自己身上發現屬於李白的部分和屬於杜甫的部分。

每一個生命裡面都有這兩個部分:對個體生命完成的追尋,讓我們放歌山林;回到這世界上,對於最卑微的生命又有同情、悲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