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公司制律所,為什麼有年輕人享受壓榨?

起底公司制律所,為什麼有年輕人享受壓榨?

在很多法律人眼裡,“公司制”的含義等於工資高,即使已經對公司制律所的工作強度有所耳聞,也無怨無悔地向它撲去。

可我那位去了公司制紅圈所實習的好友,在經歷了各種熬夜、通宵、水都顧不上喝的折磨之後,卻憤恨地對我說:“其實公司制就是壓榨律師的勞動力,錢還給得少。”

我在心裡翻了個白眼:哥們,不知道多少人羨慕你呢,你還嫌錢少???

起底公司制律所,為什麼有年輕人享受壓榨?


01

初年級律師不過是暫時風光的苦工

可是當我剋制住內心翻起的白眼,聽完好友的哭訴之後,卻發現公司制律所確實像一座龐大的工廠——初年級律師就像生產流水線上的工人,日復一日地完成機械的操作,非常苦。

- 工作內容單一、重複

實行公司制的律所一般都設置了新人池,所有進入律所的新人都會歸在一個新人池裡,當合夥人需要新人來完成一些盡職調查或基礎的底稿工作時,就會到新人池裡挑選合適的人選。這就意味著,律所新人的工作仍然是以盡職調查或者一些簡單的文書工作為主,內容是非常單一的,而且是一輪一輪地重複。

我翻了一下和我那哥們的聊天記錄,5月15日入職沒多久後,他說正在做一個董監高核查的表格。6月22日凌晨我還在睡夢中被他的微信騷擾醒來:“還在做董監高的核查,大家還沒有要下班的意思,瘋了。”

7月3日,他又和我說在查董監高的關聯企業。我忍不住問:“哥你怎麼老是在董監高關聯企業核查?”他一臉嚴肅地說:“你不懂,我這次跟你說的核查跟上次的核查是不一樣的。”

Fine,我真的不懂,但我看得出來這工作內容確實是單一得可以了。

起底公司制律所,為什麼有年輕人享受壓榨?

- 工作時間長,工作量巨大

盡職調查的工作是繁瑣細碎的,積壓起來的工作量非常大,因此佔用的工作時間也是很長。比如上面說的董監高關聯企業核查,就有好幾輪,工作量就可想而知。

就實習生而言,加班到熬夜甚至是通宵都是常態,更不用說那些再高一級的初年級律師們了。這對初年級律師來說,當然是一種對身體和生活的壓榨,不僅喪失了屬於自己的生活,隨時還有生命健康的危險。

也不知道多少次在通宵過後,迎著朝陽的餘暉,打了的回家,洗了把臉又匆忙地往甲方爸爸的方向趕,臉上印著的黑眼圈卻已是無法消去的痕跡。

- EL 雖高,卻有天花板

公司制律所的EL高是大家都所羨慕的,實行公司制的紅圈所EL都進入了20K以上,相比其他律所來說,確實在薪酬待遇方面是超過了平均水平很多的。

只是,在公司制律所裡的薪酬水平可能會一直停滯在這個區間,即使隨著年級晉升,工資升漲的幅度也並不大,很容易到達天花板,從而失去奮鬥的激情。

這大概也是我那哥們為什麼覺得錢還給得少的原因,在發展到一個階段以後,薪酬待遇其實和工作內容是不足夠匹配的。

起底公司制律所,為什麼有年輕人享受壓榨?


02

這麼苦也還是留下來了

聽完哥們的哭訴,我都想勸他別幹了,還是生命比較寶貴。但這哥們卻笑笑跟我說:“哎呀,其實還是能學到很多東西的,確實自己的思維也開拓了很多blablabla……”

Excuse me?那你說什麼公司制壓榨你了??

起底公司制律所,為什麼有年輕人享受壓榨?

於是,我平復了一下內心,再重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維路徑,確實也發現了公司制的一些閃光之處,不然為什麼頂尖的律所基本都實行了公司制?

確實從某個層面來看,公司制律所對於人才資源是物盡其用,但這也不能否定公司制對於律師成長的積極意義。

起底公司制律所,為什麼有年輕人享受壓榨?

- 律師技能基礎的沉澱

其實無論是公司制律所還是合夥制律所,身為律所新人,在一開始,總是避免不了重複性的基礎工作。如果連基礎的工作都沒有做好,律師又怎麼會交給你進一步的任務?

在大量的重複性工作之中,能夠掌握業務能力的熟練度,這也是作為一名律師的根本。而在此的關鍵是,你是要沉浸在抱怨工作的無聊枯燥,還是跳出這個思維提醒自己要掌握好律師技能。

- 職業路徑的關鍵

可能有人會認為,在公司制裡面再怎麼混,也還是一個年級律師,想要熬到合夥人是漫長而艱難的事情。但是它也能對你的職業路徑起到關鍵的發展作用,現實中,有一些在公司制律所的律師會選擇跳槽到投行、券商,或者當一名法務。那麼此前所積累的工作經歷就是決定跳槽的重要性因素。

而對於想要晉升合夥人的律師來說,如果沒有前期所積累的業務技能基礎,就很可能導致自己的發展會遇到瓶頸,無法順暢地晉升。

- 個人發展的穩定性

曾經在方達工作的師兄說,新人在公司制律所的發展是比較穩定的。由於合夥人的能力比較強,能夠保證新人發展的穩定性,並且新人能夠接觸到的業務是比較具有綜合性的,有利於在接觸、瞭解各種業務之後再選擇專業化的領域方向。

起底公司制律所,為什麼有年輕人享受壓榨?




03

到底選不選公司制律所?

對於新人來說,要不要選擇公司制律所,是非常難抉擇的。實質上,這其中還隱藏著一個命題:是要選擇公司制律所,還是合夥制律所?

相對於公司制來說,進入合夥制律所的新人只服務於特定的團隊或者合夥人,所接觸的業務也是受限於團隊或者合夥人所開拓的業務,因此業務面沒有公司制這麼廣。

但這也代表律所新人的工作彈性相對會更大,自主權也更多。在薪酬方面,不同的團隊會有不同的水平,但如果能夠跟到比較好的合夥人,薪酬待遇也是比較可觀的。

律師的起步本來就是異常艱辛的,拋開薪酬和工作強度,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其實有兩個衡量的重要因素,來思考清楚自己究竟應該選公司制律所還是合夥制律所。

首先是專業領域的確定,如果你已經有了自己喜歡的專業領域,那麼建議可以去合夥制律所,能更快接觸到專業領域的東西,相比較公司制而言會更深入。而如果是還不確定自己喜歡的專業領域,建議可以去公司制律所,先廣泛接觸各項業務領域,在有所瞭解之後再確定自己的專業領域。

其次就是職業規劃的選擇,如果以後有跳槽投行、券商、法務的打算,先在公司制律所積累自己的基礎是一個比較好的選項。而如果以後是想當一名專業化的律師,建議還是選擇一家心儀的合夥制律所,專心打磨自己的專業化技能。

起底公司制律所,為什麼有年輕人享受壓榨?




結語

選擇即是意味著失去,所以在進行選擇的時候,要做好自己不會後悔所失去的準備,像我的哥們儘管一直抱怨公司制的壓榨性,但他還是奮不顧身繼續在公司制律所加班工作,因為他知道,他最終想要跳槽到投行,他必須要先打好紮實的基礎。

如果你在公司制律所,先不要埋怨加班的苦;如果你在合夥制律所,也不要抱怨工資太少。要把握住在這個階段,去培養作為律師的能力,未來才是最重要的。堅信只要能堅持下去,一定可以收穫自己所想要的。


今日話題

公司制與合夥制

你更看好哪類律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