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你还在犹豫?看看鸭妈妈的做法

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这个问题在一个妈妈那里犹豫了。

西方人的做法是不扶,让他自己起来。我们很多特别是老辈的人的做法是,赶紧跑过去抱着扶起来,甚至还要踩地两脚,怨它:谁让你把我们家宝宝摔倒了!

但是,西方人的做法传入我们这里后,很多年轻的家长觉得那样更理智,所以,也有不少家长在孩子摔倒了之后犹如没看见一样,由着宝宝自己哭,待他没人理了,再自己站起来。

这样真的好吗?看似好像可以锻炼孩子面对困难的独立性,但又似乎有点太冷了点,宝宝摔倒了,大人就在旁边,跟没看见一样,那么冷漠啊!这样宝宝心里会觉得自己是没人可以依靠的,会觉得这个世界太冷酷了吧!无形中,也会伤了宝宝的心啊!这就是上面提到那个妈妈犹豫的地方。

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你还在犹豫?看看鸭妈妈的做法

到底该怎样做合适呢?看看鸭妈妈的做法吧!

公园里,一群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大摇大摆地在人行路上自在行走散步。鸭妈妈不时停一停,让孩子们自由地在草丛中寻找喜欢的食物,随便叼玩儿。有哪只小鸭子远离她的视线了,她会立刻冲它的方向“嘎嘎”地叫唤几声,好像招呼它:别走远了,快回来。那只小鸭子也像听懂了似的,立刻退回到妈妈的视线范围内。引得行人们爱护赞赏不断。

一会儿,鸭妈妈起步,向一个小桥方向走去,小鸭子们纷纷停止玩耍,跟上妈妈的脚步。前面有个两级的台阶,鸭妈妈在下面不远的地方停下,又“嘎嘎”地叫了几声,鸭宝宝们纷纷向台阶走去。台阶有点高度,对于刚出生不久的鸭宝宝来讲有点难了。有的小鸭子就在台阶下犹豫了。鸭妈妈看着宝宝们,“嘎嘎”地发出了行动命令,大一点的、壮实点的,努力使劲地越上了台阶,然后“嘎嘎”地回应妈妈,好像在说,我们上来了。那些犹豫点的也感到不是很难,便努力奋进地向上跳着上了台阶,有的反复跳了两三次才上去。

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你还在犹豫?看看鸭妈妈的做法

最后就剩一只比较瘦弱的鸭宝宝了,它已经跳跃五六次了都摔滚了下来没有成功,好像有点失落,回头看向妈妈,“嘎嘎”地呼唤着,似乎在期待妈妈上来帮他。鸭妈妈原地没动,只冷静地又“嘎嘎”叫了几声,似乎在安慰它;又轻轻“嘎嘎”了几声,好像在鼓励它说:“你行,再去努力试试,一定可以上去的。”

鸭宝宝再次回到台阶下,仰头看看台阶的高度,来会踱了几步,突然发力使劲一跳,还是差了点摔下来;再来,又摔了下来。不远处的鸭妈妈依然没动,只是爱抚地望着自己的宝宝,“嘎嘎嘎”地温和地连叫了好几声,似乎在给孩子鼓劲儿,又像在指导方法。

只见小鸭子又在台阶下来回走了几步,然后再次站到台阶边,猛地使劲向上跳了起来,同时张开翅膀,伸长脖子勾住了上层台阶的边缘,然后,两腿用力攀登,终于上了一个台阶。鸭妈妈“嘎嘎”地赞赏着,鼓励它继续。小鸭子没停下,径直走向第二个台阶,同样努力地上跳、张翅给力、脖子勾住、两脚用力抓蹬,一次性地跃上了第二个台阶,转身,胜利般地冲妈妈叫了两声。

鸭妈妈松了口气般,快步到小鸭子身边,用鸭嘴叼啄了几下小鸭子的羽毛,又“嘎嘎”了几声,好像安抚赞赏一般。小鸭子快乐地张着翅膀跑向前去。

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你还在犹豫?看看鸭妈妈的做法

这就是鸭妈妈的做法:

1. 不扶,对孩子信任

不扶,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信任、一种充满爱心的热情的期待。这份信任与期待,是孩子可以加倍努力付出的最大动力。家长将这份信任传递给孩子,是对孩子能力的一种积极肯定,可以坚定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孩子心中知道不会有伤害,充满战胜困难的勇气。

不扶不是不管,而是充满期待地相信他,相信孩子完全可以顺利进行,相信好的结果一定会在他自己的努力下实现,就如“皮格马利翁效应”那样:你强烈地期待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事实最终也会如你所期待地顺利进行。所以,给孩子强烈的期待。

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你还在犹豫?看看鸭妈妈的做法

2. 耐心,给孩子时间

每个孩子在遇到一种新的困境时都不会一蹴而就地解决,他需要尝试、总结、再尝试、再总结,最终经验形成,能力提高,从而使他克服困境,顺利过关而成长。这个过程是需要家长拿出一份耐心等待的,孩子不可能任什么问题都一下子达标。“揠苗助长”的结果,苗都没能正常成活。所以,我们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要有耐心等待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而真正获得经验能力成长。否则,你急于伸手帮他完成的同时,也剥夺了孩子体验总结、能力锻炼提升的机会,其实是一种对孩子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

很多情况下,不是孩子能力不够,而是家长缺少耐心,总是不耐烦地替孩子完成孩子该完成的事项,结果,孩子的能力没得到锻炼发展,怪孩子吗?

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你还在犹豫?看看鸭妈妈的做法

3. 鼓励,使孩子自信

让孩子走向成功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孩子行为及时给予充分的鼓励,无论何种情况下,恰当的鼓励都是一剂有效的良药。鼓励,这是一种含有技术性的教育方法,是主动积极的,是有选择地进行的,不能盲目,不是应付,而要报以真诚之心,体现了家长的教育智慧。

鸭妈妈在孩子几次遇到挫折的时候,都在报以不同的“嘎嘎”声,我想,那一定是在给孩子鼓励打气,一定在说:“你可以的,你很棒的,你能行的……”

孩子的成长,自我努力是首要的,但外界的影响因素也不可小觑。鼓励可以通过外力使人自信,提高屏蔽外界不良影响的自觉性可以让孩子感到并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所以,要杜绝或减少训斥吼叫的教育方式,它不仅会极大地打击孩子的主动积极性,还影响孩子对家长的亲近尊重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卑情绪。

心理学研究证明,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夸奖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一个人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他积极上进的原动力。

孩子更是如此。积极正面的鼓励,是孩子成长必备的精神食粮,有可能使孩子爆发出超常的能力,从而更容易战胜困难,更顺利地达成目标,增强自信。

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你还在犹豫?看看鸭妈妈的做法

4. 陪伴,教孩子方法

可以看到,鸭妈妈虽然没有上前帮助孩子,但始终注视陪伴在孩子身边,不让孩子有孤独无助感。这种充满爱的有效的陪伴,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

我们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真诚地陪伴孩子经历挫折,使他感到温暖,不觉孤单;陪伴孩子喜怒哀乐,让孩子感到力量,减少悲伤;陪伴孩子游戏散步,给孩子幸福体验,少留遗憾;陪伴孩子阅读学习,教孩子道理,明事懂理。

在陪伴中,理智地智慧地教给孩子遇事冷静思考对策的处事方法,传授孩子解决难题的相关策略,指导孩子处理社交矛盾的明智举措。

有效的陪伴,是爱孩子的真正的体现,是以孩子为中心,感受孩子的感受,发现孩子的需求,积极参与到孩子喜欢的活动中的。它可以让孩子开心、踏实、放松、自信、有安全感,可以治愈孩子的心灵之痛,让孩子充满希望地轻快前行。

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你还在犹豫?看看鸭妈妈的做法

5. 安抚,让孩子温暖

当孩子克服困难、战胜自己时,家长要及时热情地上前,给孩子以安抚,或者拥抱在怀里,或者抚摸轻拍肩脑,要清楚明白地表达出你对他的欣赏肯定,热情地把爱的温暖传递给孩子,让他从心底里感到安全、慰藉,让他清楚地感受到他在你家长心中的重要位置,他是很重要的,是无可替代的,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所在,你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对他的关注,他的成长从来都在你的视线内,从而更加坚定孩子自己独立面对困境、战胜困难的勇气,也更加自信地面对自己的未来。

特别是幼小的孩子,这种安抚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让他知道他不孤独,他的后面时刻有家长的助威。

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你还在犹豫?看看鸭妈妈的做法

总结:当孩子摔倒的时候,不扶,相信孩子,给他时间,耐心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始终关注陪伴在旁,给他信心。当孩子克服哭泣、真的自己站起来的时候,家长及时上前给予安慰,并再次肯定赞赏,强化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摔倒如此,遇到其它困难时,也要如此:完全信任、及时鼓励、给予耐心、随时陪伴、高度赞赏、有力安抚。

只要真正做到了,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更加健康自信、阳光乐观地走向他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