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你還在猶豫?看看鴨媽媽的做法

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這個問題在一個媽媽那裡猶豫了。

西方人的做法是不扶,讓他自己起來。我們很多特別是老輩的人的做法是,趕緊跑過去抱著扶起來,甚至還要踩地兩腳,怨它:誰讓你把我們家寶寶摔倒了!

但是,西方人的做法傳入我們這裡後,很多年輕的家長覺得那樣更理智,所以,也有不少家長在孩子摔倒了之後猶如沒看見一樣,由著寶寶自己哭,待他沒人理了,再自己站起來。

這樣真的好嗎?看似好像可以鍛鍊孩子面對困難的獨立性,但又似乎有點太冷了點,寶寶摔倒了,大人就在旁邊,跟沒看見一樣,那麼冷漠啊!這樣寶寶心裡會覺得自己是沒人可以依靠的,會覺得這個世界太冷酷了吧!無形中,也會傷了寶寶的心啊!這就是上面提到那個媽媽猶豫的地方。

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你還在猶豫?看看鴨媽媽的做法

到底該怎樣做合適呢?看看鴨媽媽的做法吧!

公園裡,一群小鴨子在鴨媽媽的帶領下,大搖大擺地在人行路上自在行走散步。鴨媽媽不時停一停,讓孩子們自由地在草叢中尋找喜歡的食物,隨便叼玩兒。有哪隻小鴨子遠離她的視線了,她會立刻衝它的方向“嘎嘎”地叫喚幾聲,好像招呼它:別走遠了,快回來。那隻小鴨子也像聽懂了似的,立刻退回到媽媽的視線範圍內。引得行人們愛護讚賞不斷。

一會兒,鴨媽媽起步,向一個小橋方向走去,小鴨子們紛紛停止玩耍,跟上媽媽的腳步。前面有個兩級的臺階,鴨媽媽在下面不遠的地方停下,又“嘎嘎”地叫了幾聲,鴨寶寶們紛紛向臺階走去。臺階有點高度,對於剛出生不久的鴨寶寶來講有點難了。有的小鴨子就在臺階下猶豫了。鴨媽媽看著寶寶們,“嘎嘎”地發出了行動命令,大一點的、壯實點的,努力使勁地越上了臺階,然後“嘎嘎”地回應媽媽,好像在說,我們上來了。那些猶豫點的也感到不是很難,便努力奮進地向上跳著上了臺階,有的反覆跳了兩三次才上去。

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你還在猶豫?看看鴨媽媽的做法

最後就剩一隻比較瘦弱的鴨寶寶了,它已經跳躍五六次了都摔滾了下來沒有成功,好像有點失落,回頭看向媽媽,“嘎嘎”地呼喚著,似乎在期待媽媽上來幫他。鴨媽媽原地沒動,只冷靜地又“嘎嘎”叫了幾聲,似乎在安慰它;又輕輕“嘎嘎”了幾聲,好像在鼓勵它說:“你行,再去努力試試,一定可以上去的。”

鴨寶寶再次回到臺階下,仰頭看看臺階的高度,來會踱了幾步,突然發力使勁一跳,還是差了點摔下來;再來,又摔了下來。不遠處的鴨媽媽依然沒動,只是愛撫地望著自己的寶寶,“嘎嘎嘎”地溫和地連叫了好幾聲,似乎在給孩子鼓勁兒,又像在指導方法。

只見小鴨子又在臺階下來回走了幾步,然後再次站到臺階邊,猛地使勁向上跳了起來,同時張開翅膀,伸長脖子勾住了上層臺階的邊緣,然後,兩腿用力攀登,終於上了一個臺階。鴨媽媽“嘎嘎”地讚賞著,鼓勵它繼續。小鴨子沒停下,徑直走向第二個臺階,同樣努力地上跳、張翅給力、脖子勾住、兩腳用力抓蹬,一次性地躍上了第二個臺階,轉身,勝利般地衝媽媽叫了兩聲。

鴨媽媽鬆了口氣般,快步到小鴨子身邊,用鴨嘴叼啄了幾下小鴨子的羽毛,又“嘎嘎”了幾聲,好像安撫讚賞一般。小鴨子快樂地張著翅膀跑向前去。

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你還在猶豫?看看鴨媽媽的做法

這就是鴨媽媽的做法:

1. 不扶,對孩子信任

不扶,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成目標,這是對孩子的一種信任、一種充滿愛心的熱情的期待。這份信任與期待,是孩子可以加倍努力付出的最大動力。家長將這份信任傳遞給孩子,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積極肯定,可以堅定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使孩子心中知道不會有傷害,充滿戰勝困難的勇氣。

不扶不是不管,而是充滿期待地相信他,相信孩子完全可以順利進行,相信好的結果一定會在他自己的努力下實現,就如“皮格馬利翁效應”那樣:你強烈地期待什麼,就會得到什麼,事實最終也會如你所期待地順利進行。所以,給孩子強烈的期待。

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你還在猶豫?看看鴨媽媽的做法

2. 耐心,給孩子時間

每個孩子在遇到一種新的困境時都不會一蹴而就地解決,他需要嘗試、總結、再嘗試、再總結,最終經驗形成,能力提高,從而使他克服困境,順利過關而成長。這個過程是需要家長拿出一份耐心等待的,孩子不可能任什麼問題都一下子達標。“揠苗助長”的結果,苗都沒能正常成活。所以,我們要給孩子成長的時間,要有耐心等待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真正獲得經驗能力成長。否則,你急於伸手幫他完成的同時,也剝奪了孩子體驗總結、能力鍛鍊提升的機會,其實是一種對孩子極度不負責任的行為。

很多情況下,不是孩子能力不夠,而是家長缺少耐心,總是不耐煩地替孩子完成孩子該完成的事項,結果,孩子的能力沒得到鍛鍊發展,怪孩子嗎?

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你還在猶豫?看看鴨媽媽的做法

3. 鼓勵,使孩子自信

讓孩子走向成功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對孩子行為及時給予充分的鼓勵,無論何種情況下,恰當的鼓勵都是一劑有效的良藥。鼓勵,這是一種含有技術性的教育方法,是主動積極的,是有選擇地進行的,不能盲目,不是應付,而要報以真誠之心,體現了家長的教育智慧。

鴨媽媽在孩子幾次遇到挫折的時候,都在報以不同的“嘎嘎”聲,我想,那一定是在給孩子鼓勵打氣,一定在說:“你可以的,你很棒的,你能行的……”

孩子的成長,自我努力是首要的,但外界的影響因素也不可小覷。鼓勵可以通過外力使人自信,提高屏蔽外界不良影響的自覺性可以讓孩子感到併發揮出自己的潛力。所以,要杜絕或減少訓斥吼叫的教育方式,它不僅會極大地打擊孩子的主動積極性,還影響孩子對家長的親近尊重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甚至自卑情緒。

心理學研究證明,獲得別人的肯定和誇獎是人類共同的心理需要。一個人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滿足,便會成為他積極上進的原動力。

孩子更是如此。積極正面的鼓勵,是孩子成長必備的精神食糧,有可能使孩子爆發出超常的能力,從而更容易戰勝困難,更順利地達成目標,增強自信。

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你還在猶豫?看看鴨媽媽的做法

4. 陪伴,教孩子方法

可以看到,鴨媽媽雖然沒有上前幫助孩子,但始終注視陪伴在孩子身邊,不讓孩子有孤獨無助感。這種充滿愛的有效的陪伴,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

我們要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真誠地陪伴孩子經歷挫折,使他感到溫暖,不覺孤單;陪伴孩子喜怒哀樂,讓孩子感到力量,減少悲傷;陪伴孩子游戲散步,給孩子幸福體驗,少留遺憾;陪伴孩子閱讀學習,教孩子道理,明事懂理。

在陪伴中,理智地智慧地教給孩子遇事冷靜思考對策的處事方法,傳授孩子解決難題的相關策略,指導孩子處理社交矛盾的明智舉措。

有效的陪伴,是愛孩子的真正的體現,是以孩子為中心,感受孩子的感受,發現孩子的需求,積極參與到孩子喜歡的活動中的。它可以讓孩子開心、踏實、放鬆、自信、有安全感,可以治癒孩子的心靈之痛,讓孩子充滿希望地輕快前行。

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你還在猶豫?看看鴨媽媽的做法

5. 安撫,讓孩子溫暖

當孩子克服困難、戰勝自己時,家長要及時熱情地上前,給孩子以安撫,或者擁抱在懷裡,或者撫摸輕拍肩腦,要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你對他的欣賞肯定,熱情地把愛的溫暖傳遞給孩子,讓他從心底裡感到安全、慰藉,讓他清楚地感受到他在你家長心中的重要位置,他是很重要的,是無可替代的,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所在,你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對他的關注,他的成長從來都在你的視線內,從而更加堅定孩子自己獨立面對困境、戰勝困難的勇氣,也更加自信地面對自己的未來。

特別是幼小的孩子,這種安撫更是一種心靈的慰藉,讓他知道他不孤獨,他的後面時刻有家長的助威。

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你還在猶豫?看看鴨媽媽的做法

總結:當孩子摔倒的時候,不扶,相信孩子,給他時間,耐心鼓勵他自己站起來,始終關注陪伴在旁,給他信心。當孩子克服哭泣、真的自己站起來的時候,家長及時上前給予安慰,並再次肯定讚賞,強化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摔倒如此,遇到其它困難時,也要如此:完全信任、及時鼓勵、給予耐心、隨時陪伴、高度讚賞、有力安撫。

只要真正做到了,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更加健康自信、陽光樂觀地走向他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