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宝宝走路越早越好,这样的想法你有吗?

眼看别人的宝宝还不到一岁就已经可以自己走路,小米看着自己家已经满了1周岁的宝宝还只会在地上爬,偶尔能够站一下,从来没有自己迈出过一步,听说走路早的宝宝比较好,自己家的宝宝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

关于孩子的运动发育规律,总结起来是这样的: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可见,宝宝的“坐、站、走”都是顺应自然发育规律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宝宝的身体条件还没发育到相应的阶段,过早的进行这些活动,会对宝宝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久而久之,宝宝将来有可能会出现“X”型腿或罗圈腿等问题。

宝宝走路越早越好,这样的想法你有吗?

所以说,家长们不要心急,宝宝走路晚,并不单纯就是孩子不够聪明或者发育迟缓,有很多的因素都会导致孩子走路晚一些。

宝宝开始走路的早晚与宝宝本身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宝宝性格天生就比较外向,胆子大,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总是会伸手去拿,当自己能够站和走之后,就会很容易的迈出第一步。而有的宝宝性格就没有那么积极,对于站起来或者走路没有太多的欲望,这样的宝宝走路开始的时间就会稍微晚一些。

宝宝走路越早越好,这样的想法你有吗?

另外,宝宝走路还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夏天的时候宝宝学习走路相对来说更快,因为夏天衣物穿的少,宝宝活动起来更加方便,而在冬季的话,宝宝穿的比较厚实,动作也就不会那么灵敏,活动起来就会受到限制,所以如果宝宝在冬天的时候到了应该走路的时间,家长不必着急孩子走路晚的问题,等到了春天,宝宝身上的衣物减少了,四肢自然也就活动开了。如果家里没有一个宽敞的空间供宝宝练习,宝宝只能由大人抱着或者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也是不利于宝宝学习走路的。在孩子有想站或想走的欲望时,应该及时的给孩子提供一个练习的场所。

宝宝走路越早越好,这样的想法你有吗?

此外,心理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宝宝学习走路难免会摔倒,如果家长在一开始就过度的保护宝宝,害怕他们摔倒,孩子也会在这种消极的暗示之下对摔倒产生害怕的心理,一旦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摔倒的情况,宝宝就会产生惧怕的情绪,不愿意再去尝试。家长们应该适当的对宝宝放手,在宝宝爬行阶段就可以慢慢培养孩子用于尝试的性格,之后循序渐进,让孩子扶着东西练习站立,慢慢过渡到行走。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给予宝宝充分的鼓励,耐心地引导,一定不要勉强孩子。

通常来讲在孩子1岁或者1岁半的时候开始走路,但每个孩子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件因人而异的事情,家长们要根据自己宝宝的情况来看,不要听信谣言,认为孩子越早走越好,而是要顺应孩子的发育规律,顺其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