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懂得超限效應,孩子就不會那麼煩你

經常看到寶媽留言說,現在的孩子太難教了,自己多說一句話,他就開始不耐煩,根本沒辦法溝通下去。

不止這位寶媽有這樣的煩惱,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現象:明明是為了孩子好,多叮囑兩句,孩子反而不高興了。

就拿吃青菜來說,你肯定是這樣對孩子說的“不要挑食,多吃點青菜,有維生素,挑食的孩子長不快,一定要多吃青菜,不能只吃肉,知道了嗎?”,看到孩子無動於衷,然後你又說了一遍,結果孩子更加不吃了。

寶媽只想說句,我太難了!

其實錯在哪?並不是孩子,而是你太囉嗦了,引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如果你懂得超限效應,孩子就不會那麼煩你

著名的超限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就如同你叫孩子多吃青菜一樣,不斷地給孩子灌輸青菜的好處,其實說一遍就可以了,因為孩子不理解青菜的營養,而你說的越多,孩子就越反感。

不僅是吃飯這問題,包括寫作業,你叫孩子寫作業時,第一次叫他寫,他會答應你;你第二次叫時,他可能就不耐煩了;第三次、第四次叫時,他就會說“知道了,煩死了”。

你叫的次數越多,越接近他反感的界限,最後達到臨界點,他就開始逆反了。

所以,孩子不是無緣無故地煩你,很可能是你不斷地嘮叨,讓他產生了厭煩。

如果你懂得超限效應,孩子就不會那麼煩你

說的越多,話語力越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一個現象,孩子往往會聽嚴肅、話少的長輩或者老師的話,為什麼?因為他們說的少,每次說時都是簡短而有力的話,孩子就能聽得進去。

就像再刺頭的孩子,到了軍隊,在教官面前就像只小貓一樣,服服帖帖,對於教官的指令從來都執行的很徹底,因為教官說話不拖泥帶水,不嘮叨。

所以,想要孩子能聽進去你說的話,就不要囉嗦,能簡潔地表達時就表達,能說一遍時就不要說第二遍、第三遍。

想要孩子不煩你,就不要做唐僧,一天到晚在孩子面前唸叨。

如果你懂得超限效應,孩子就不會那麼煩你

長話短說,少說

如果避免超限效應,就是要改掉唐僧唸經似的嘮叨,這樣孩子才不會煩你。

在吃飯時,只說一句“多吃點青菜,不要老吃肉”這就夠了,他要吃自然會吃,不吃時你說的再多也沒用。

孩子看電視時,說一句“再讓你看5分鐘,然後去寫作業,我不會再說第二遍,自己安排好時間”就夠了,如果他還不寫作業,那就讓他第二天捱罵,自然就長記性了;這比你一直嘮叨效果來的更立竿見影。

所以,在孩子說“我知道了,煩死了”,你就應該意識到自己說多了,引起了他的反感,就要馬上閉嘴,走到一旁,讓孩子安靜下。

沒有人喜歡一件事反覆地被別人拿來說,反覆強調,好像沒你不行一樣,你是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懂得超限效應,才能更好的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