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一代雄主:耶律阿保機傳奇

一,愛情,都是愛情

遼朝,本名契丹,曾用名大契丹,學名遼,傳九帝,享國210年。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廣闊,東至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臨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臨河北保定白溝河,堪稱當時中國北方諸多少數民族政權中的第一強國,後來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此時還只能在遼朝的高壓統治下苟延殘喘。

契丹一代雄主:耶律阿保機傳奇

如此強悍的帝國,卻起源於一個美麗的愛情傳說。

相傳,很久很久前的一天,有一位神人乘白馬順土河(內蒙古老哈河)而下,有一個天女駕青牛泛潢河(內蒙古西拉木倫河)而上,土河和潢河於木葉山處合流,兩人就在此相遇、相知、相愛,結為夫妻,生下八子,繁衍生息,遂成契丹八大部落。

契丹族起源的傳說,簡直就是經典的韓劇套路:一個是高富帥(乘白馬),IQ超過200,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外帶一張360度全景無死角的酷酷冷臉,一個是灰姑娘(只能騎青牛),必須家境貧寒,必須父母雙亡,必須外出打工,必須無數次遭受生活的重擊(只能騎著青牛外出討生活),陷入低到塵埃之中的境地,然而卻始終懷著一顆金子般善良的心。

於是,命運的洪流,註定要將這兩個世界的人緊緊拴在一起(土河和潢河最終在木葉山處交匯),邂逅相遇,一見鍾情,反覆糾纏,生離死別,總而言之,命運虐我千百遍,我待命運如初戀。最終,王子牽手灰姑娘,男女主角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結為夫妻,生下八子)。

可見,在契丹族的血脈裡,始終流淌著浪漫的愛情基因(如此,就不難理解蕭燕燕與韓德讓的愛情故事了)。

當然,這個美麗的傳說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高貴血統論,茲以證明契丹祖先為天神下凡,日後建立遼朝實乃天命所歸。

不過,這些溢美之詞,只是日後發達了的契丹人拿來裝點門面的飾品而已。

事實上,從公元4世紀始見於中國史籍,到公元9世紀下半葉唐朝鹹通年間,在長達五百年的契丹民族發展歷程中,這個可憐的民族卻一直在強大的中原王朝與強悍的少數民族政權之夾縫中求生存,在波詭雲譎的歷史長河裡隨波逐流,不知漂向何方。

直到,一個傳奇人物的出現。

契丹一代雄主:耶律阿保機傳奇

耶律阿保機

二,牛人誕生

這個人,就是,耶律阿保機。

唐朝鹹通十三年(公元872年),耶律阿保機出生。

傳說阿保機的母親懷孕時,夢見太陽落到懷裡,而他出生時,居然和宋太祖趙匡胤頗有幾分相似,同樣是紅光滿屋,同樣是渾身異香。

更有意思的是,這個嬰兒一出生,就如三歲孩子一般大,馬上就能爬行,三個月後就能直立行走,並開口說話,進化速度非常的快。

他還時常自言自語,稱身邊有神人庇護,更神奇的是,他居然擁有未卜先知的特異功能。

總之,阿保機學從一出生,他的人生彷彿就按了快進鍵,各種奇聞異事,讓人目不暇接。

阿保機的奶奶覺得這個孫子異於常人,害怕別人謀害他,乾脆將他藏在營帳中,不讓外人看見。

阿保機出生時,他的家族已經很有權勢了:二伯父敵輦任迭剌部夷離堇(部落酋長),三伯父釋魯則任契丹族的于越,所謂于越,乃是契丹族的貴官,非大功德者不能授予此職。

因此,三伯父釋魯在整個契丹族中都具有非常崇高的威望。

阿保機還有一個族兄弟,名叫葛魯,既是發小,又是親戚,兩人關係非常好。

釋魯非常看好這兩支潛力股,曾經當面稱讚道:“興我家者,必二兒也。”

阿保機果然不負眾望,成年後,身高九尺,力大無比,能輕易拉開一把三百斤的強弓,更重要的是,阿保機智略過人,腹有良謀,曾經略施小計,降服了草原上另一支雄鷹——小黃室韋部(蒙古部落前身)。

長得又帥,力氣又大,IQ爆表,EQ超常,長輩看好,同輩崇拜,簡直就是天生的領導人才。

很快,阿保機身邊就聚集了大量的粉絲,一顆政治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耶律阿保機:一代契丹雄主!將契丹一舉帶入歷史的舞臺!

契丹一代雄主:耶律阿保機傳奇

三、新舊制度的衝突

耶律阿保機所屬的部落,號稱迭剌部,從其七世祖泥禮開始,就已經成為了契丹八大部落的夷離堇,並立遙輦部的迪輦俎立(不要問為什麼,這就是他的名字)為契丹族的可汗。由此而始,每一代的契丹可汗均由遙輦部推選,每一代的夷離堇則由迭剌部擔任,由於夷離堇掌握契丹的軍事大權,因此,實際上真正的權力掌握在迭剌部手中。

作為被老一輩迭剌部領導班子看中的接班人,耶律阿保機成年之後,自然而然被推舉為夷離堇,從而順利掌握了整個契丹族的軍事大權。

接下來的幾年,阿保機率契丹鐵騎東征西討,威震四方,連當時名聞天下的猛將兄李克用,都主動向其示好,最終雙方達成軍事聯盟。僅此一點,耶律阿保機之威望可見一斑。

實際上,當時真正的契丹可汗名叫痕德堇,這位仁兄卻常年位居草原深處,從不拋頭露面,以致於當時外人“只知耶律阿保機,不知痕德堇可汗”。

這種局面,註定不會長久。

公元906年12月,痕德堇可汗病死。

如日中天的耶律阿保機,完全具備了自立為汗的實力和機會。

於是,親密戰友葛魯率群臣反覆勸進,耶律阿保機在例行公事般推脫三次之後,終於“認命”,於公元907年正月,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契丹族的可汗。

從此,壟斷汗位170餘年的遙輦部退出,迭剌部獲得了汗位的世襲權力。

然而,看似美妙的開局,卻潛藏著新舊制度衝突的深層危機。

契丹一代雄主:耶律阿保機傳奇

四,真正的征服

在契丹的古制中,可汗是有任期的,即“三年代立”,幹滿三年,就要重新推選,所在部落的成年男子均可參與選舉,這顯然是原始社會氏族部落民主推選制度的遺存。

但是,對於阿保機來說,這是不可能的:都什麼年代了,還搞老掉牙的那一套?憑什麼自己辛辛苦苦拼來的汗位要讓給別人?三年?我屁股還沒坐熱呢!

然而,對於阿保機的幾個親兄弟來說,這也是不可能的:憑什麼大哥佔著汗位不讓,還有沒有天理了,老祖宗立的規矩不可破壞!

阿保機弟弟們:可汗輪流做,今年到我家,還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於是,衝突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眼看著大哥佔著汗位不挪窩,耶律阿保機的親弟弟們終於按耐不住,於公元911年5月預謀發動爭奪汗位的叛亂,二弟剌葛帶頭,領著三弟迭剌、四弟寅底石、五弟安端,準備造反。

幸好安端的老婆粘睦姑同志革命覺悟比較高,馬上密報耶律阿保機。

聽說親弟弟謀反,阿保機大吃一驚,立刻派人調查,果然確有其事。

陰謀很快被挫敗,畢竟是自己的親弟弟,耶律阿保機並沒有深究此事,而是採取了頗為溫和的處理辦法。

他領著諸位弟弟,來到山上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共同對天起誓,絕不背叛。

第一次謀反,就這樣無疾而終。

然而,剌葛等人並不會善罷甘休,畢竟,三年一選是老祖宗定的規矩。

親兄弟,也得明算賬啊,這老大的位置,我們也是有份的,不能就這麼輕易地被剝奪了。

沒多久,這幫人再次造反,剌葛率大軍直衝阿保機營帳。

這次,阿保機沒有和他們發生正面衝突,而是避其鋒芒,率軍東趨幾十裡,到了一個叫十七濼的地方。

在這裡,耶律阿保機很嗨皮地搞了一個隆重的儀式:柴冊禮。

所謂柴冊禮,也是契丹的古老傳統,具體方式就是,弄一大堆柴禾,搭成一個上尖下寬的類似金字塔的柴堆,然後點上一把熊熊大火,火焰直衝雲霄,藉以告知上蒼:俺們選了新的領導了。

這就是契丹族的老規矩:選舉新的首領必須舉行柴冊禮,只有經過柴冊禮才是名正言順的老大。

深諳此道的耶律阿保機,根本就不願意搭理那幾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弟弟,於是,他就帶著自己人找了個清靜的地方,安安靜靜地搞了個柴冊禮,燒了一把火,告訴上蒼:哥就是老大。

契丹一代雄主:耶律阿保機傳奇

耶律阿保機同志完美地利用了規則,這種方式,完全符合契丹族的老規矩。

一句話:沒毛病。

這下,剌葛等人傻眼了,鬧了半天,哥哥燒把火、跳個舞、搞個篝火晚會,就把我們打發了。

大哥,不帶這麼玩的啊!

可是,木已成舟,面對既成事實,剌葛等人只好認輸,乖乖地向大哥請罪。

第二回合結束,阿保機勝。

第三回合很快開始。

這次,剌葛學乖了,他先自己準備了一套天子旗鼓,以示正統:不就是個儀式嘛,我也會。

然後,剌葛派四弟寅底石率軍偷襲耶律阿保機行宮。

此時,耶律阿保機率軍在外,行宮中只有皇后述律平,危急關頭,述律皇后立刻組織部隊據險死守。

戰鬥打到最激烈的時候,叛軍四處放火,焚燒宮帳,縱兵大掠,臨走,還不忘搶跑了行宮中的天子旗鼓——好歹弄了一套正宗的,這下,終於名正言順了。

剌葛拼死拼活,好不容易搶到了正規的旗鼓,正高興呢,得知消息的耶律阿保機率大軍殺回來了。

結果毫無懸念,剌葛等人又被殺得丟盔棄甲,人仰馬翻,狼狽逃竄。

最終,在耶律阿保機的強力碾壓下,長達數月的叛亂終於得以平息,包括剌葛、寅底石等人在內的三百餘暴亂分子全部束手就擒。

這次,剌葛等人又明白了:其實,搞儀式也好,備旗鼓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實力。

阿保機能搞儀式,能備旗鼓,那是源自他強大的實力,沒有實力,盡整這些虛頭巴腦的,有何意義?

可惜,剌葛知道的太晚了。

這次叛亂規模最大,對於契丹部落的影響也甚大,史載“士卒煮馬駒、採野菜以為食,孳畜道斃者十七八,物價十倍”,嚴重地破壞了整個草原地區的經濟基礎。

作為叛亂的首惡分子,剌葛自知罪孽深重,這次看來是死罪難逃了。

果然,耶律阿保機看到二弟剌葛的時候,立刻氣不打一處來,親手拿起木棍,把剌葛狠狠地砸了一頓。

砸完之後,阿保機擺擺手,將剌葛釋放了。

撿到一條命的剌葛,感激得痛哭流涕,這次,他是真的服了。

對於迭剌、寅底石、安端這幾個親弟弟,耶律阿保機也一律予以寬大處理,稱這幾個弟弟生性懦弱,參與叛亂是為剌葛所脅迫,如今既然已經認錯,就釋放回家反省吧。

至於另外的叛黨三百多人,運氣就沒有這麼好了,經過部落長老的集體審判,全部定為死罪。

耶律阿保機嘆道:“人命至重,死不復生。死之前,讓他們盡情的歡樂吧。”

於是,在處死這些人之前,阿保機賜宴一天,令其盡平生所好,唱歌跳舞,摔跤射箭,喝酒猜拳,一個個酩酊大醉,狂歡盡興。

第二天,這三百餘人被當眾處斬,無人再有怨言。

真正的征服,不是源自武力的威服,而是源自內心的誠服。

契丹一代雄主:耶律阿保機傳奇

五,建立遼國

經過三次平叛,耶律阿保機終於清除了來自迭剌部內部守舊勢力的威脅。

然而,新舊制度的更迭註定不會一帆風順,不久之後,其他七個部落有樣學樣,也開始高舉民主選舉的旗幟,展開了爭奪汗位的行動。

公元915年,耶律阿保機可汗任期的第九年,契丹七大部落長老聯手逼宮,要求阿保機遵守祖制,按照“三年代立”的傳統,讓出汗位。

耶律阿保機仔細掂量了一下,認為自己的實力還不足以對抗另外七個部落,於是,很快做出了選擇:交出象徵汗位的天子旗鼓。

但是,他提出了交換條件:我這麼多年,為了契丹大家庭的利益,南征北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就一個條件,歷年征戰,我手下俘獲了大量的漢人,你們必須給我一個安置他們的地方,如何?

這個太好辦了,對於契丹來說,遊牧民族就是天為廬蓋地為席,逐水草而居,哪裡需要什麼定居點。

現在你要,給你便是了,沒有人稀罕。

於是,大家樂呵呵地同意了。

於是,阿保機亦可賽艇地跑到灤河邊的滑鹽縣跑馬圈地,修築城池,種植五穀,安居置業。

老百姓有飯吃,有衣穿,漸漸就安心紮根於此,沒有多久,此地便百業俱興,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更重要的是,滑鹽縣境內有鹽池,盛產食鹽。

在物資匱乏的草原地區,作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食鹽,簡直就是硬通貨。

每隔一段時間,契丹其他七大部落都要派人專門來此地,用牛羊馬匹等物品與耶律阿保機交換食鹽。

於是,通過交換貿易得來的大量物資便源源不斷地進入滑鹽縣,這樣一來,耶律阿保機的實力與日俱增。

眼見時機成熟,耶律阿保機遂採納述律皇后的建議,派人告知七大部落酋長,稱:“我有鹽池,每年供諸部食用,你們難道只知道食鹽之利,而不知道鹽的主人嗎?是時候,來犒勞犒勞我了。”

部落酋長們接到阿保機的邀請函,想想也是,吃人家的,拿人家的,還搶了人家的汗位,是應該去串個門,交流一下,順便發個紅包,表示感謝嘛。

於是,七大部落的長老們趕著牛羊,捧著美酒,屁顛屁顛地趕來滑鹽開PATTY。

於是,諸位大人毫無懸念地掉了腦袋。

於是,耶律阿保機重奪汗位。

屬於他的時代終於到來。

契丹一代雄主:耶律阿保機傳奇

耶律阿保機

公元916年二月初一,耶律阿保機在龍化州(今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八仙簡鎮西)稱帝,國號“契丹”(遼太宗時改為“遼”,為了敘述方便,統稱“遼”),是為遼太祖。

好基友耶律葛魯,則因佐命之功,被封為于越,成為遼朝正式建國之後的第一位於越。(終遼一世,共有三位於越,耶律葛魯是第一個。)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位十一年,期間,重用康默記、韓延徽、韓知古等漢人知識分子,改革舊俗、制定法律、創制文字、營建皇都,促進了新興的契丹王朝逐步發展壯大。

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機率軍東征渤海國,在契丹鐵騎的強力衝擊之下,渤海國舉國投降,阿保機遂將渤海國改為東丹國,封皇太子耶律倍為東丹王,管理東丹國事務,自己則率軍返回皇都(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當年七月,在返程的路途中,一代雄主耶律阿保機病逝於扶余府(今吉林省四平市西),終年55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