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陽市赫山龍燈花鼓簡介~非物質文化遺產

龍燈花鼓,是赫山湖鄉農民在每年正月初一至元宵期間,一種最熱烈、最隆重、最流行的民間群眾文化活動,它歷史悠久,是群眾喜聞樂見,男女老少皆愛的自娛自樂形式。

龍燈花鼓,由布龍、牌燈、地花鼓、鼓樂隊四部分組成,它能在鎮街平地演出,更能走村串戶。其遊行演出的程序是:隊伍的最前面,是一位頭扎紅頭巾的小夥子,手舞火流星開路。火流星是用一個園形鐵絲籠,在籠內裝上待燃的木炭,用鐵絲繫繩握在手中,在空中飛動,炭火迎風,越燒越旺,似火紅流星飛舞夜空,展示吉祥喜慶。流星之後,是四個人手舉的兩排長方形牌燈,每個牌燈上寫著四個醒目的紅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以此來祈禱豐收,慶賀新春。牌燈之後,是一條搖頭擺尾,威武雄壯,由11個青壯年舞的黃色紅邊布龍,布龍身後,是一面兩人抬打的桶鼓和大鑼。緊跟著的是一醜一旦的地花鼓,帶嗩吶的打擊樂隊,邊行進邊吹打,為龍燈花鼓奏樂助興,隊伍每到一家,四盞牌燈排列大門兩邊,布龍進堂屋拜繞一圈,然後躍出堂屋,在地坪中央表演龍舞,或表演“黃龍過江”,或上演“金龍出洞”,舞到精彩處,房主要放鞭炮丟紅包,以示獎勵和慰問。龍舞過後,地花鼓又在歡樂的嗩吶中閃亮登場,人少在堂屋中演出,人多則在地坪中演出。一旦一醜,邊舞邊唱,旦角扭動水蛇腰,柔情脈脈,含蓄迷人。丑角行著矮子步,活潑放蕩,滑稽可笑。撩人的動作,逗人的唱詞,引得觀眾捧腹大笑不止,使觀看的人越聚越多,裡三層外三層,地坪里人頭攢動,水洩不通,演到看到精彩處,房主要主動放鞭炮鼓勵或丟紅包慰勞。龍燈花鼓隊演後出門,房東又要放一掛鞭炮,歡送隊伍到另一家演出。


  

赫山農民對地花鼓情有獨鍾,因為它生長在湖鄉熱土上,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土生土長的一朵民間文藝之花,它貼近生活,貼近人民,百看不厭,常看常新。之所以取名為地花鼓,是因為它演員不多,道具簡單,演出靈便,不需要搭建舞臺,在農家堂屋,屋場地坪,均可舞唱。地花鼓,一般是一旦一醜的對子花鼓,或兩旦一醜、兩醜一旦的三人花鼓。其曲調都是採茶調、望郎調、洗菜心、拜新年等歡樂悅耳曲調,詞意多為歌唱勞動生活和男女愛情,鄉土氣息濃厚。在表演上講究唱、作、吟、舞四種基本功。兩人中以旦為主角,旦高醜低,旦行醜隨,旦角表演要含蓄端莊,柔情脈脈,小丑表演要活潑放蕩,滑稽可笑,力爭做到:“小丑臉抖嘴歪鼻動功,舞眉弄眼妙趣生,紙扇飛舞隨意轉,上蹦下跳矮步行,小旦起步風擺柳,手出蘭花柳葉巾,低頭抿嘴眼傳情,輕移漫步舞絲巾”。兩人手舞足蹈,一唱一和,一問一答,語言詼諧,動作滑稽,看得觀眾如痴如醉。


赫山地花鼓,以伴奏樂器來區分,有“嗩吶花鼓”和“弦子花鼓”。弦子花鼓以鑼鼓釵和大筒伴奏,曲調柔和,唱腔輕快。嗩吶花鼓以嗩吶鑼鼓、大筒伴奏,以嗩吶唱主角,演唱起來,曲調熱烈歡快,高吭激昂,使田野村莊充滿了喜慶氣氛。所以這兩種形式的花鼓,赫山人更鐘情於熱情奔放、大吹大鬧的嗩吶花鼓,覺得嗩吶吹出了赫山人的豪情壯志,也吹出了赫山人嚮往美好未來的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