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冬季》:有些人见三百次都没用,有些人见三次就够了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情是人类最脆弱的情感,只是不知,是因为美好而脆弱,还是因为脆弱而美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的内心当中,都有自己的“白月光”,可是令人感伤的是,爱情总在我们以为将要开始的时候悄然离去,当我们回头望去时,却不知从何处回想。

这就是爱情,《大约在冬季》里的爱情。

《大约在冬季》:有些人见三百次都没用,有些人见三次就够了

“……你问我何时归故里,

我也轻声的问自己,

不是在此时,

不知在何时,

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当齐秦天籁般的嗓音唱出凄婉的歌词时,无数人在欢呼中落泪,舞台上绚丽的光将泪珠折射成爱情的模样,我们的思绪飘向了远方,最终可能定格在某个人的身上。

对于安然来说,当她再次听到《大约在冬季》时,她想到的,是哪一个瞬间?是她和齐啸的第一次见面,是齐啸向她展颜一笑,还是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们不知道,正如我们总是不懂爱情一样。

有不少人都说,电影《大约在冬季》讲述的是又一个关于爱情的阵痛的故事,但这不妨碍电影院里的观众们哭的梨花带雨,不是因为观众太傻,而是因为,他们曾经都相信爱情,他们在电影里找到了共鸣。

《大约在冬季》:有些人见三百次都没用,有些人见三次就够了

一部优秀的电影应当引起观众的共情,而电影《大约在冬季》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电影讲述的,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北师大才女安然(马思纯 饰)是齐秦的粉丝,她梦想走进体育馆,去看自己偶像的演唱会,可是她却没有演唱会的票。倔强的安然准备在大雪里待在台阶上,也要把演唱会听完,她没有想到,会有人送给自己一张票,而且这个人还是这样的温柔,这样的帅气。其实对于齐啸(霍建华饰)来说,这只是一次善意之举,他不忍心看到一位女孩在大雪里受冻,就这样简单。可是事情真的有这样简单吗,许多事情,其实一开始时,它的萌芽就已经在我们的内心中根植了。单纯而热烈的安然在体育馆里兴奋的欢呼着,而来到大陆的台湾摄影师齐啸,则拿起摄影机,记录下了这美好的一刻,这一瞬间,他已经动心了。

《大约在冬季》:有些人见三百次都没用,有些人见三次就够了

电影里齐啸有一句台词:“有些人见三百次都没用,有些人见三次就足够了。”这其实正是电影关于爱情要表达的观点,当我们遇到对的人时,我们都会失去理智,奋不顾身。所以,当齐啸第三次和安然见面时,他们在一起了。

安然与齐啸的邂逅是美好,他们的爱情是甜蜜的,可在一起时有多快乐,要分开时,就有多悲伤。安然要留在北京工作,齐啸要回到台北照顾父亲,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这样的痛苦,发生在许多人的身上,当我们深爱彼此时,却因为现实被迫分离,这份煎熬,痛苦至极。更何况安然和齐啸的距离,是从北京到台北,跨越了海峡的1700多公里。

《大约在冬季》:有些人见三百次都没用,有些人见三次就够了

注定要分开的爱情,要不要开始,这是许多看完电影的观众的思考。我不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比如安然,她的选择,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开始这段爱情,即使结局注定痛苦。

电影里的结局是令人伤感的,当安然与齐啸分离时,他们没有立下什么海誓山盟,他们只是看着彼此,因为他们其实已经知道,这一别,或许就是永别。可是安然终究是期待着,她梦想着有一天齐啸会回来,会在大雪纷飞时,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给她一个拥抱。然而安然最终没有等到齐啸,正如现实中的许多人也没有等到那个人。

可是,《大约在冬季》最冷酷的,就是它揭开了爱情下的伤疤:然后呢?是啊,然后呢,当齐啸两次拒绝安然,让安然伤透了心以后,安然嫁给了苦苦追求她的于枫(魏大勋 饰),可是,这对于所有人来说,是释怀吗?

《大约在冬季》:有些人见三百次都没用,有些人见三次就够了

恰恰不是,安然选择嫁给于枫,是对于枫最大的伤害。这位一直陪伴在安然身旁的男人,最终得到了自己的爱人,但他却没有得到爱情。电影里齐啸的一句台词可以修改一下:有些人见三百次都没用,就算在一起以后,还是没有用。残忍吗,太残忍了,可我们能去责怪谁呢?去痛斥齐啸的不负责?去痛斥安然对于齐啸执着的爱?还是痛斥执迷不悟的于枫?其实都没有办法,如果我们没有经历这样的事情,从旁观者的角度,我们可以说出个正确与否,但爱情里,从来都不计算得失;而我们若是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我们可能会说不出话来。

电影里最令我感动的,是结局齐啸的儿子一天(林柏宏 饰)和安然的女儿小念(文淇 饰)的重逢,他们在齐秦的演唱会上相聚,我们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再次奋不顾身的扑向爱情,我们期待他们再次奋不顾身的走向爱情。

立冬已过,冬至将至,我们还不知道冬天的第一场雪何时到来,但我推荐你,走进电影院,去感受在冬季,那场炽烈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