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因为1杯酒,致使这1技术被欧洲人学会,损失何止10000亿

提起中国瓷器如何传到欧洲,就不得不提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中国瓷器由马可波罗(MarcoPolo,约1254-1324)的《马可波罗游记》首先外传欧洲,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极大热忱。

康熙皇帝因为1杯酒,致使这1技术被欧洲人学会,损失何止10000亿

明 德化窑瓷塑

中国瓷器的传说

据说马可波罗还把一件德化窑的白瓷带回欧洲,因为美如贝壳,所以瓷器的英文名叫Porcelain。马可波罗在中国也没见过如何烧制出来的,就猜测可能是贝壳烧制的,于是真的有欧洲人用贝壳进行测试,结果烧成了糊糊。

更为离奇的是有人说瓷器是地里种出来的。把陶土种到底里,经过80年,地里就长出瓷器。这种方法必然是造不出瓷器的。

康熙皇帝因为1杯酒,致使这1技术被欧洲人学会,损失何止10000亿

明 德化窑梅花杯

欧洲人燃起了仿制瓷器的热情

明代晚期中国瓷器传到欧洲,立即为欧洲人所赏识,海外贸易路途遥远,运输困难使流入欧洲市场的中国瓷器非常昂贵。当时欧洲商人必须用金银币购买进口东方瓷器,致使欧洲金银库存日渐枯竭。

而生产本地陶瓷则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人的当务之急就是了解瓷器的制作工艺。虽然欧洲人迅速燃起了仿制瓷器的热情,但却深受瓷器之谜的困扰。

康熙皇帝因为1杯酒,致使这1技术被欧洲人学会,损失何止10000亿

外销瓷

因为瓷器的半透明特性,当时欧洲人就尝试将玻璃粉掺入到黏土中,以期能够造出精美的瓷器。由于不能正确选择熔剂原料,欧洲人仿制瓷器一直没有获得成功。

16 世纪初,一位来自德国纽伦堡的玻璃制造工人伦纳德·佩灵格试图用玻璃制造的方法来制作陶瓷。他的产品纯粹是无光泽的霜状面玻璃,其白色是通过加入氧化锡而造成的。

康熙皇帝因为1杯酒,致使这1技术被欧洲人学会,损失何止10000亿

美第奇瓷器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些贵族希望在他们的炼金术的实验里揭开瓷器的奥秘。16世纪70年代,一位热情的炼金术士佛朗西斯科·马里奥·美第奇决定研制瓷器,并成功造出了欧洲第一代软质瓷——美第奇瓷器。

一生中收藏了两万件瓷器的奥古斯特二世,感觉自己不能光收不练,于是抓了炼金术师博特格,传言博特格掌握了让普通金属变黄金的秘密。奥古斯特二世抓住博格特后,逼他研究出瓷器烧制的秘方,不然就处死他。

康熙皇帝因为1杯酒,致使这1技术被欧洲人学会,损失何止10000亿

梅森“中国龙”瓷器

博格特在生命的威胁下,经过30000多次试验后,终于终于在1708年10月,烧出硬质瓷。奥古斯都二世为此砸钱在欧洲投了全欧洲第一个皇家瓷器工厂,但这件陶瓷厂直到奥古斯都二世去世,还在亏损。这就是顶级瓷器品牌Meissen的前身。

英国间谍用一杯葡萄酒骗走制瓷技术

德国人烧出了硬质瓷,算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法国人也不甘心,但采取的措施却比较下流,直接把目光投向了瓷器工艺的产地——中国。

法国直接派名叫殷弘绪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为了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从而获取瓷器烧制技术,进献了大量宝物。而进献的一瓶葡萄酒康熙喝了后,龙颜大悦,准许殷弘绪永久居住中国。

康熙皇帝因为1杯酒,致使这1技术被欧洲人学会,损失何止10000亿

梅森仿中国龙纹蒜头瓶瓷器

1703世纪,传教士殷弘绪来到了景德镇。最初因为语言不通,当地人也防着这个老外,所以也没搞明白瓷器具体是怎么烧制的。但混久了,汉语说得比中国人还溜,为当地人以西医治病赢得好感,终于拿到了青花瓷器的烧制方法,并先后写了两封长信,把中国瓷器制作的关键配方寄回欧洲。

在信中明确标明了中国瓷器是使用高岭土与瓷石烧制而成,这封信回到欧洲后,就传播开来,中国瓷器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康熙皇帝因为1杯酒,致使这1技术被欧洲人学会,损失何止10000亿

梅森仿三多纹的“洋葱花”系列瓷器

1781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后,不仅大大提高了瓷器的制造效率,而且不同批次的瓷器的品质都能得到保障。黏土的研磨和陶坯的制作等非常耗费人力的工序都被机器取代了。瓷器制造便第一次做到了质量和数量同时都能提高。

之后英国人发现地将牛骨粉加到高岭土中,这样烧制出来的瓷器更加洁白,比单纯用高岭土烧制的瓷器更结实,抗撞击力更强,因此可以做得更薄,甚至薄到半透明的状态。

康熙皇帝因为1杯酒,致使这1技术被欧洲人学会,损失何止10000亿

天猫梅森瓷器价格

国外陶瓷产品经过不断创新,提升品质,渐渐打开了国际市场。许多欧洲的陶瓷公司,一件陶瓷餐具动辄上千元,已经不是普通人能够消费的起。反观国内,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出口国,但制作的瓷器基本是普通瓷器,而高端品牌却缺失。

曾几何时,欧洲贵族还以拥有中国的瓷器而自豪,而现在中国陶瓷在世界上只是廉价的代名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