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援:勿忘他在兩航起義中的特殊貢獻

今年,是“兩航”(原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起義70週年。我們在紀念這一被毛澤東主席贊之為是“

一個有重大意義的愛國舉動”的歷史事件時,不能忘記一位為了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做出重大貢獻的無名英雄——潘漢年。

羅援:勿忘他在兩航起義中的特殊貢獻

潘漢年當時擔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和中共上海市委社會部部長、統戰部部長,上海市常務副市長等職。

上海解放後,當華東航空接管委員會主任蔣天然同志在接管“兩航”留守機構時,瞭解到蔣介石集團正在脅迫“兩航”人員參加內戰,或攜機飛往臺灣。

羅援:勿忘他在兩航起義中的特殊貢獻

而“兩航”的兩位老總尚在慎重抉擇之中,有跡象表明他們傾向即將誕生的新政權。時任上海軍管會主任陳毅、副主任粟裕同志認為我黨可以爭取他們。

於是,中共華東局給中央軍委寫了《爭取兩航公司的工作報告》,提出策動“兩航”起義的建議。作為中央華東局和中共上海市委負責情報、策反和統戰工作的主要負責人潘漢年同志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羅援:勿忘他在兩航起義中的特殊貢獻

可以說,“兩航”起義的最初動議就起始於陳毅、粟裕和潘漢年同志。

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周恩來同志接到中共華東局的報告後,敏銳地抓住這一重大戰略動向,立即回電同意,並組成了以中央社會部李克農部長為首的工作班子。

羅援:勿忘他在兩航起義中的特殊貢獻

潘漢年參與策劃了“兩航”在香港的機構和員工的起義,同時也參與了聯絡和策動國民黨政府資源委員會和上海海關的起義。

其實,潘漢年情報系統早在抗日戰爭期間就注意到“兩航”員工中的一些內部變化,並開始著手做這些員工的工作。當時,“兩航”的許多員工對國民黨反動派投靠美帝的賣國行徑極為不滿和義憤。

特別是“兩航”中的美籍職員作威作福,橫行霸道,儼然以太上皇自居。在中國籍飛行員中有許多是華僑出身,在抗戰期間,他們空懷一腔愛國熱忱,期盼“航空救國”,但始終得不到重用,不能更好地為抵禦外敵效力。

羅援:勿忘他在兩航起義中的特殊貢獻

他們飛了十多年,最多隻能當一個副駕駛員,硬是被美籍機長壓著,還經常受到美籍職員和機長的凌辱,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心促使他們渴望早日脫離國民黨反動派,回到人民的民主陣營。潘漢年情報系統提供的這些有價值的動態情報,是我黨決定策動“兩航”起義的民意基礎。

抗戰勝利後,我黨就通過各種渠道做“兩航”的工作。1946年初,周恩來在南京梅園新村領導中共辦事處工作時,黨組織就同“央航”的副總經理查夷平有了接觸。

同年夏天,潘漢年調回上海工作,也開始參與這一項任務。同時,又通過查夷平做“央航”的總經理陳卓林的工作。經過反覆說服和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陳卓林表示願意留在香港不走,待時機成熟時舉行起義,並且開始著手進行起義的準備工作。

1946年6月,潘漢年又通過“中航”業務科長何鳳元(中共黨員)等人做“中航”總經理劉敬宜的工作,幫助他認清大勢,解除顧慮。1949年1月,潘漢年、夏衍、張駿祥、於伶在香港通過何鳳元與劉敬宜繼續商談“中航”飛機通航北京的問題。

羅援:勿忘他在兩航起義中的特殊貢獻

不久,潘漢年指示香港的地下黨開始做個別飛行員的策反工作。1949年8月,“央航”兩架飛機起飛,返回大陸。但是,地下黨同志認為單機起義雖然容易發動,但會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注意,影響全局的工作。因此,他們向黨中央彙報,建議中央對“兩航”整體起義早日作出決斷。

在周恩來的親自領導下,正確分析了“兩航”的形勢和港英當局對人民解放戰爭的態度,決定抓住難得的戰略機遇,在香港這一特殊地點,發動一場有特殊意義的“兩航”起義。

羅援:勿忘他在兩航起義中的特殊貢獻

(“兩航”起義飛行線路圖)

由此看來,“兩航”起義這一驚天壯舉絕不是一朝一日之功,它是我黨長期情報工作、統戰工作、策反工作集腋為裘的結果;它也絕不是哪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我黨隱蔽戰線無名英雄們和“兩航”愛國員工們集體智慧、集體力量的結晶。

羅援:勿忘他在兩航起義中的特殊貢獻

▲1949年11月15日,周恩來總理在北京飯店宴請“兩航”起義北飛人員

特別是周恩來、李克農、潘漢年同志做出了突出貢獻,組織和領導“兩航”起義的核心小組成員呂明、查夷平、朱漢明、何鳳元、陸元斌、陳耀寰等同志發揮了關鍵作用,“兩航”的兩位總經理劉敬宜、陳卓林也功不可沒。

羅援:勿忘他在兩航起義中的特殊貢獻

“兩航”起義的成功推進了全國解放進程,加速了國民黨反動統治集團的滅亡;促使國民黨駐港機構紛紛起義;為新中國的民航事業奠定了人力和技術基礎。

“兩航”起義的歷史功績將永載史冊!

羅援:勿忘他在兩航起義中的特殊貢獻

潘漢年同志在組織領導“兩航”起義一線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大智大勇,其富有前瞻性和開拓性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將永遠鐫刻在“兩航”起義的豐碑上。

(作者是原周恩來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兩航”起義策動者之一羅青長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