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觀區塊|83 信任之戰

當幣圈沉醉於區塊鏈、比特幣腦門上扣著的“黑帽子”被摘掉興奮中時,一個巨大變化發生了,這個變化會影響到未來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格局。

什麼變化呢?

庸觀區塊|83 信任之戰

這個變化是區塊鏈小眾與大眾分界線造成的,小眾時代,儘管常與CX混淆在一起,由於參與者少,參與者大多是奔著賺錢效應來的,交易所這種幣民出入頻繁、最賺錢的場所,只要有,只要口碑還可以、可以提供主要幣種的深度交易,可以對抗來自全球各地黑客有意無意地光顧,吃得滿嘴流油,是比較容易的。區塊鏈及其去中心化交易精神,其實不重要,重要性被“賺錢效應”掩蓋了。

所以,儘管以太坊時代基於0X協議的去中心交易、EOS上的鯨交所和NEWDEX等持續努力,卻依然無法改變中心化交易所佔據主流位置的基本格局。

2019年以來,在之前諸多項目方努力、技術創新迭代、政策放開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區塊鏈突然就不再那麼小眾了,開始光明正大、大大方方地走向世界,站立於萬眾注目的聚光燈下。

知道比特幣、區塊鏈的人越來越多了。

Libra與SEC的較量,全球公開,引各國政商名流注目。

國內有些地方的黨內刊物也已公開承認比特幣應用的成功,有些地方明確提出要爭當區塊鏈排頭兵。

總而言之,區塊鏈全球政商共識已形成,知道區塊鏈,瞭解區塊鏈精神的人,正在迅速增加,判斷一個項目是不是區塊鏈的標準,也越來越公開化,人們對信息上鍊公開透明的需求大概率越來越剛性了。

基於此種宏觀大趨勢的積聚和形成,你有何感想?

我第一感覺是,掛羊頭賣頭肉的偽劣區塊鏈項目存活率越來越低了,即將湧入區塊鏈世界的人們,除了一上來就對比特幣感興趣,也會套用學到的區塊鏈標準衡量所遇到的各類區塊鏈基礎設施、項目的。

以交易所為例,韭菜區塊鏈認知大幅提升下,對去中心信任的需求將嚴重區分於之前的老韭菜、鐵頭韭菜,去中心交易所將因去中心化交易和資產管理能力的傑出,而迎來千載難逢的跨越發展機遇。

這種大變化,我估計頭部交易所早已捕捉到,比如幣安,否則他們不會急於構建幣安鏈與DEX,來強化自己交易所的市場信任度。火幣等頭部交易所也不會跟隨,宣佈建設公鏈的計劃。

當然,這並不是說中心化交易所很快就要完蛋了,口碑太差的距離完蛋估計一步之遙了,但頭部還會活下去。

為什麼?

目前可以想到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去中心資產管理能力所需要的區塊鏈基礎設施還不完善,不少人也缺乏去中心化管理數字資產的基本能力,這些還需要一些技術創新、學習教育的時間。

二是EIDOS空投引發EOS資源短缺,導致交易所交易成本大幅提升,甚至交易不流暢等問題,使得跨鏈價值互聯網真正落地之前,單一公鏈生態中的去中心交易所交易能力再次遭遇了性能侷限。這使得,一些交易所,甚至是去中心化交易所,開始重視中心化交易所因為無需上鍊在交易效率、深度等方面的優勢。比如,NEWDEX,最近就開始打算佈局中心化功能了。

如果牛市來臨前,跨鏈價值互聯網生態,無法很好地處理高併發交易帶來的交易成本驟升、公鏈資源稀缺問題,大量興致勃勃湧入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新韭菜,遭遇到不可想象的擁堵與高手續費,就交易而言,他們一定會去轉向頭部中心化交易所的。

大不了,交易完成後,覺得不放心,把數字資產轉移到自己的去中心化數字錢包中進行管理。

所以,對於去中心交易所而言,EIDOS空投的提醒——單一公鏈生態遭遇高併發事務處理時的資源稀缺、交易成本驟然提升問題,需要尋求好的解決方案了。這一點找不到出路,大牛市來了,去中心交易所的承載能力有限,撈到的好處也自然有限了。跨鏈技術,可以滿足這種需求嗎?也許只有交易所自己清楚了。

另外,最近多方消息顯示,DeFi的風口撐開了,擴大趨勢明顯,頭部交易所幣安、去中心化頭部交易所鯨交所等都在加速這方面的功能佈局。按照幣安的想法,未來是要成為全球開放金融核心的;鯨交所,也公開聲明,DeFi功能全覆蓋。

寫到此處,實際上,區塊鏈世界中圍繞提高數字貨幣交易信任度、降低交易信任成本的交易所之爭,已然明朗;區塊鏈數字貨幣交易所都加快構建DeFi全覆蓋和服務能力,立足去中心信任,爭奪傳統金融世界流量的競爭,其實也明瞭了。

信任之戰,在真實世界與區塊鏈世界、區塊鏈世界兩個維度,每天都在上演,進而推動經濟社會信任協議重塑的大業。

經驗地看,這場戰爭,是朝著信任成本最小化方向前進的,但卻一定不是直線前進的,迂迴曲折才是常態。而迂迴曲折多久,目前看與區塊鏈去中心基礎設施,諸如自主身份系統的成熟和廣泛認同,跨鏈技術能否真正解決好高併發區塊鏈服務低成本需求,等密切相關。

(完結)

免責聲明:幣圈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