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新階段:忍痛清倉洋河股份一心堂 潛伏格力電器中國平安

經過這段時間的反思,昨天終於下決心清倉洋河股份和一心堂,加到了格力和平安。之所以要“下決心”,多少是因為沉沒成本作怪。一心堂和前段時間清倉的宋城演藝都曾花費我不少時間研究,一旦清倉,意味著這些時間的浪費。轉念一想,若捨不得沉沒成本,可能要付出更昂貴的機會成本,且研究公司的過程中,收穫的也不僅僅是投資結論,過去兩年對個股的學習研究擴寬了我看公司的角度,理清了部分行業核心經營數據的辯證關係。

洋河16年12月建倉,近3年總收益35%;一心堂18年2月建倉,總收益-3%。目前持倉:招行、格力、平安、海康、萬科、分眾、福耀、中概互聯、H股ETF。

這個持倉結構和理想中的狀態還有距離,週期性行業比例太大,行業相關性強,缺少弱週期行業,預期市值波動會比較大。然而中意的弱週期公司以目前估值完全無法下手。

比如大健康中的恆瑞、愛爾眼科,毛估估若以目前價格買入要長期保持每年30%的增長才會有不錯的回報,恆瑞和愛爾過去10年的淨利潤增長率分別是25%和32%,要繼續長期保持30%年增長常識上判斷難度不小,恆瑞也許有一定的可能性,愛爾眼科這幾年的增長過程中不斷加大的財務槓桿,資產負債率從10年前的12%到現在的37%,近年資產淨值損失大幅攀升,過去10年ROE約16%,一旦停止加槓桿,增速馬上會掉下來,預計未來長期保持30%年增長的難度極大。

即便未來幾年這兩家公司還能保持30%以上的增長,以目前的高估值若遇到全市場調整,下修的幅度恐怕也非常驚人。也許有人說,恆瑞在15年股災時也沒怎麼跌,可那時恆瑞PE才50倍,現在是85倍。18年6月恆瑞PE達到86倍,之後調整中跌了40%,並不如15年抗跌。

比如大消費中的海天和茅臺,目前的價格從任何一個角度看,我都不願意拿手裡的公司置換。我測算過海天和茅臺的未來現金流折現,未來10年要達到年化15%的收益,海天需要在目前價格打5折買入,茅臺需要打8折。

醬油和白酒這樣供給和需求十分穩定的傳統行業,60倍和40倍的市盈率,絕非常態。即便股價不跌,也需要時間平衡估值,短期難有超額回報。

看多和看空的觀點任何時候都有一直在,只是在股價上漲的時候,看空的觀點被暫時擱置,股價下跌時,看空的理由就會湧現。我們無需猜測市場,但要懷有常識。以風險為導向看投資機會,而不是以收益為導向。

說回清倉理由:

一是想繼續加大個股研究深度,之前的持倉太多,精力無法覆蓋。目前持倉後續可能還會再繼續小幅縮減,等待一個更合適的時機。

第二點也是我最近一直反思的重點。過去我在選股上把價格因素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希望通過估值便宜獲得一定的安全邊際。由於早期持股時間短,這種價格上的“安全邊際”短期確實起到一定的作用,這類股票更抗跌。然而隨著持倉時間的延長,價格上的安全邊際慢慢被較低的成長性削弱,降低了整體回報。反過來,若在股價上支付了過高的“成長預期”,股價的成長性也慢慢會被估值的修復削弱。

比如16年我在白酒中放棄了五糧液和瀘州老窖,轉入洋河,三年後五糧液和老窖通過高增長完全消化了估值,而且是在股價大幅跑贏洋河的情況下。

雖然看過很多遍巴菲特遇到芒格後從撿菸蒂轉變為買好公司的故事,現在才切身體會到其中的差異。

清倉一心堂的理由則跟洋河則不太一樣,雖然一心堂同樣是在四大醫藥連鎖(益豐藥房、老百姓、大參林、一心堂)中最估值最低的一家,但我不認為選錯了。益豐雖然增長很快,但其擴張策略包含很大的風險,通過大幅增加商譽的方式美化利潤,遲早會出問題。如果把目前一心堂所有網點打包估值計算,單價比益豐在外面併購的店鋪估值還低。一心堂主要的問題是管理層沒有野心,過於穩健(用安逸這個詞也許也是恰當的),作為一心堂的股東,我非常失望。

過去三年,市值被好幾支個股拖了後腿,但由於分散持倉,也有幾支格力招行這樣的牛股,總體仍然取得了55%的收益,同期滬深300漲幅13.5%,跑贏市場41個百分點,還算欣慰。

洋河、一心堂和福耀們雖然沒讓我賺什麼錢,但這一課很有價值。

目前的持倉數量在合適時候還將進一步縮減,但分散持倉的策略不會變,兩支ETF基金已經佔據了25%的分散倉位,個股上大概還會保留5支以上,以這到跨行業,弱化波動,並且跑贏指數的最終目標。

接下來,我要開始吹票了,大家坐穩。(作者:頓牛)


寫在最後:

一年五倍者如過江之鯽,五年一倍者寥如晨星。點擊頭像,關注確幸股票APP,分享全球明星股的成長紅利。在確幸股票,做更確定的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