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險企:“進入”容易“融入”難

□實習記者 譚樂之

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一則股權變動信息顯示,德國安聯保險集團(以下簡稱“安聯集團”)擬受讓泰康保險集團3.9662%股權(1.0824億股),出讓股權的一方為高盛集團。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腳步加快,外資險企也不斷加碼佈局中國市場,今年以來已有不少外資險企有所動作。

10月29日,德國安顧集團股份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其中國區管理總部——安顧(中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將通過該公司主導安顧集團在華戰略規劃。

今年10月,瑞士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發佈公告稱,營運資金擬從3650萬美元大幅增至1.865億美元。目前,該增資方案尚待銀保監會批准。

不僅瑞士再保險,還有多家外資機構表示將對中國分公司進行增資。今年6月初,德國通用再保險上海分公司公告稱,擬增加註冊資本2000萬美元,從而使註冊資本從3億元人民幣增至約4.39億元人民幣。

5月底,德國漢諾威再保險上海分公司公告稱,股東漢諾威再保險董事會決定向其增加10億元人民幣註冊資本,漢諾威再保險上海分公司的註冊資本將由15.45億元人民幣增加至25.45億元人民幣。

今年2月,法國再保險北京分公司公告顯示,法國再保險公司董事會決定向其增加5530萬元人民幣註冊資本,該公司的註冊資本將由約20.09億元人民幣增至20.64億元人民幣。這一增資已獲批。

有業內人士擔心,外資入局,是否會加劇中國保險市場競爭?

外資險企:“進入”容易“融入”難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亞太區金融機構副總裁袁永基認為,壽險業具有較好的增長空間,大部分合資公司雖然希望提高股權佔比,但也會考慮與中國夥伴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從目前來看,保險業對外開放不會加劇中國市場的競爭。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亞太區金融機構副董事總經理嚴溢敏表示,在對外開放過程中,一些外資財險公司在進入中國時會有所考慮。目前保險市場同過去已有較大改變,現在進來不僅要同傳統保險公司競爭,還要同一些科技公司競爭,如騰訊、阿里等。此外,中國市場格局也在改變,外資不僅會考慮其技術優勢和專業知識,也會考慮在當下中國市場該如何競爭。

袁永基認為,外資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更多表現在專業服務上。“國內公司傾向於以量取勝,外資公司比較看中專業服務,外資的競爭力更多來自業務的專業性。”

從歷史上看,外資從“進入”到“融入”,並非一帆風順。由於缺乏本土化經驗,外資保險公司優勢難以得到充分發揮。陳懇所著的《迷失的盛宴——中國保險產業1919—2009》就曾指出,“外資財險在推進本土化的過程中,充滿了太多的變數,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紛亂交織的職業網絡,身居海外的老闆們往往難以體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