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航母在現實中有多大的機會實現?

正在輸入147640212


神盾局的那個空天航母肯定是百年之內人類都難以實現,但我們要是稍微的轉換一下思路,恐怕這個東西並不難搞,譬如:硬式飛艇。

可以設計一個巨大的飛艇,非常大,一座空中之城,10艘航母那麼大。航母在戰艦中算是龐然大物,但實際上也不算大。現在的船最大可以做到百萬噸排水量,已經是航母的10倍。所以造10艘航母那麼大的飛艇也沒什麼不可思議的。

浮力方面可以採用三模方式:一方面飛艇內部充惰性氣體,保證一定的浮力。飛艇不是巨大嗎,可以在頂部鋪滿太陽能蒙皮,驅動小型螺旋槳,用來起降和進退。普通的飛艇都是通過釋放氣體來完成下降的,這明顯不適合用來做空天航母,太浪費了,惰性氣體比較貴。採用雙模,惰性氣體在艇內保持一個固定的量,封死在裡面,保證艇體足夠輕就夠了,不釋放出來。起飛、降落,前進、後退依靠電機驅動螺旋槳來完成。然後再來一個小型核電池,為雷達、通訊、電子、照明、武器......提供電力。核電池不發生裂變反應,只是通過輻射來產生能量,非常小巧,安全。

平時,飛艇就懸浮在2萬米的平流層。

硬式飛艇、惰性氣體、太陽能,核電池,都是現成的東西。製作飛艇式空天航母只是個思路問題,並沒有什麼技術上的障礙。

這個飛艇就是看著巨大,但從技術上講,要遠遠低於普通的航母。最起碼,彈射器就不用了。飛機輕輕滑出甲板,直接進入空中,然後推操縱桿,一個加油就放出去了。在航母上起飛,還需要逆風,航母保持30節高速,這些東西在飛艇上也不存在了。飛機降落的攔阻設備也不需要,飛機關發動機,漂進甲板就可以。在航母上還要保持一定的動力,防止降落不成功,掉海里,降落的速度比較猛,這就需要攔阻索。

而彈射器、攔阻索,這都是航母上非常重要的設備,昂貴、複雜,還廢能源。砍掉這兩塊,會節省一半的電力。再算上太陽能,飛艇上電力系統的體積、質量,只要航母的二分之一就夠了。這又省了許多。

戰機這種起降,對甲板造成的衝擊和燒蝕都非常小,也不需要航母上那麼好、那麼厚的甲板。再省一筆。

航母的艦載機需要單獨設計,機體要加強,還得有尾勾,機身還要能扛住鹽分的侵蝕。而飛艇載機不需要這些,普通的路基飛機完全可以直接上。

海上作戰,潛艇是個威脅,航母需要裝聲吶系統,需要各種反潛機,在飛艇上,這些東西也完全不需要了。

飛艇有核電池和太陽能,航母上巨大的核反應堆,常規發動機,自然也不用了。既減去很大的重量,也節約了很大的成本。

不用單獨設計戰機,不用彈射、攔阻設備,不用航母級別的甲板,不用反潛兵力,不用巨大的發動機,飛艇的主要成本就是骨架、蒙皮、惰性氣體,雖然看著龐大,成本應該比航母便宜很多。

飛艇式航母,在技術上沒難度,在成本上更低廉。

搭載30架殲20,90架無人機,4架預警機,6架電子戰機,艇員3000。戰鬥力和福特級航母是一樣的。在公海上空部署三艘,可以控制半個太平洋。

剩下的就是安全問題了:這個東西非常安全。最起碼,比航母安全的多。

飛艇航母這麼大,還漂在高空,肯定是無法隱身,但問題是航母也不隱身。現在偵查衛星都精確到釐米級,加上偵察機,偵聽站,航母也同樣是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

現在的戰機、導彈都講究低空突防,這裡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球是球形的,雷達波是直線的。艦船在海面用雷達探測空中目標,由於地球曲率的問題,很難探測到低空目標,探測高空目標容易。導彈貼著海面飛,到了很近的時候,艦船的雷達才能發現,這就非常危險。

對於飛艇而言,這個威脅是不存在的。

飛艇在高空,雷達向下、向上,向四面探測都是全覆蓋,無死角。在空中,戰機、導彈的紅外特徵極其明顯,幾百公里之外就能被發現。現在攔截導彈的難題主要是在發現這塊,如果能儘快發現,並準確跟蹤,攔截它並不是大問題。飛艇在空中發現導彈襲擊,和航母比有著天然的優勢。

飛艇可以方便的探測到導彈來襲,就可以用遠中近導彈、近防炮甚至是激光武器進行攔截,效率比航母、驅逐艦要高的多。

按局座的說法,激光怕霧霾,但飛艇在高空沒霧霾。激光武器是先天適合這種高空平臺。放到航母、驅逐艦上還真有限制。

預警機的本質就是把雷達搬到空中。因為雷達在空中工作,效果要比在艦船、地面上優越的多。而飛艇裝上雷達,那就是一架超級預警機。它的探測能力是艦船不能比的,也比普通的預警機要好,雷達更大更全。以現在的技術水平,能探測到,基本上就能打下來。飛艇探測導彈佔優勢,就是攔截導彈更方便,也就是更安全。

飛艇屬於天眼,從上往下看,屁股後冒火的導彈,在空中寒冷乾淨的背景下,根本無法偷襲它。

飛艇充惰性氣體,不會燃燒爆炸,再加上隔倉設計,扛打擊能力非常強。空戰的武器也不過是空空導彈,而空空導彈的威力不大,比反艦導彈要小一個數量級。這麼大的飛艇,挨500枚空空導彈也不至於迅速掉下來。航母是挨反艦這種大導彈炸,飛艇是挨空空這種小導彈的炸。航母還要面對潛艇、魚雷、水雷的威脅,而飛艇則天生屏蔽掉了這些對手。

然後再搞一款驅逐艇。無人,裡面只搭載攔截導彈,干擾彈以及近防炮。接收母艦的指示,攔截各種空中目標。把幾艘驅逐艇部署在母艇外圍,再加上預警機、戰鬥機、無人機的配合,就是一座風雨不透的空中堡壘。

肯定是比航母安全。

優勢很明顯,技術沒障礙,價格很低廉,就看敢不敢碰這概念。我估計這想法早就有,但沒人敢搞。


而且這種飛艇本身也是一座情報中心,就算是不打仗,這往空中一停,各種探測設備一開,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早飯吃的是啥,都看的清清楚楚......關島、朝鮮、日本、臺海、南海這一片,每時每刻,一舉一動都在監視之內。


銳度何老師


先來廛清一實事,空天航母非虛幻,“冷戰”時期美蘇也瘋狂,不顧國際社會反對,都有相關項目推進,終因技術上實現難度太大而做罷。

美國的想法,有了空天母艦,今後不用再花這麼多的錢,來維護全球軍事基地費用。在距離地球200公里的軌道,一個半小時即可繞地球一週,幾可隨時都能作用於地球每一個角落。電影《星球大戰》曾展現出太空戰鬥機廝殺的畫面,把戰爭從地面殺向太空。我們知道美國電影,大多有其軍方的現實背景,2004年給波音公司傾注300億美金,2007年開展過一次實驗室演習,空天戰鬥機在5分鐘內即可滅掉任何國家的全部導彈陣地。

成形的太空戰機,2010年開始試射,其項目保密程度,被列絕密,從不對外公開透露。一上天就是幾百年,新近一次飛行達到了700多天,可重複使用,可變軌擄星,可以快速釋放小衛星等,具有極大的軍事性質和意義。化項目為數個X-37類的子項目,一點點向前推進,誰能說空天航母距離我們遙遙無期呢?

絕非畫餅充飢,持續地推進和演進,也見美國的念念不忘,一直沒死心。

前蘇聯也有類似的項目推進,1965年米格公司的“螺旋”有翼載人航天器,其成形的米格-105空天飛機,使用超燃超壓發動機,雖然沒有成功,但多數技術都化身成比如導彈項目之中。

和平利用太空是人類的共同夢想,我們反對任何形式的太空軍事化,尤其要反對空天母艦的瘋狂。太空軍事化絕不是人類之福,所謂和氣致祥,戾氣致乖,越來越恐怖的武器致勝論只能留下災難,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


魂舞大漠


有點好奇為什麼要發現空天航母?航母主要作用是移動機庫或者軍事基地的作用,彌補飛機作戰距離的。比如說美國轟炸東京是從大黃蜂號上起飛了陸基飛機才完成轟炸任務的,要是有能飛的船隻,那就不用當航母用了,直接搞航天戰列艦不是更好嗎?身邊來些戰鬥力護航,火力十足,而且如果飛天的話,船的形態肯定不合適空氣動力學。

電影裡面看著那麼牛叉的空天航母還不是因為現在的海軍艦艇裡面航母最騷包,能進行超視距戰爭,成為國力的象徵。但是,那是海軍,是海洋軍事力量。

總結下來,空天航母只是一個看起來科幻十足,適合在電影裡拿來唬人的。


寡人有罪2


航空母艦太不切實際了,假如這項技術可以實現,要等到核能源隨意可控的時候。在有一點就是,承載技術,涉及到露天承載技術,想想萬米高空的,高壓,大風,雷電,惡劣天氣對這麼大的龐然大物造成的損耗……恐怕航空母艦,只能以特大型運載飛機✈的形式出現,大到可以裝載幾百架運20……所以各國都在發展大型空中運輸技術,而不是航空母艦……


百諮


現在的發展路子完全不對,老研究那個風扇,想把鐵吹上天是不可能的,人類算是跟風扇較上勁了,風扇解決一切問題,飛機搞風扇,船也搞風扇,潛艇還是風扇


戴戴仔


基本在地球上不會實現。

地球的引力太大,造一架戰機還要想盡辦法的減輕重量,空天母艦的體積和功能決定它需要的動力能源太大,很難實現,即便是有一天能源技術發展(例如可控核聚變)能夠出現巨量的能源供應,同時研究出推力巨大的引擎,也沒有什麼意義,有這個科技為什麼不送去太空?太空沒有那麼大的星球引力,太空對星球目標軌道轟炸更高效,太空機動效率也更高,太空部署戰機也會更方便,畢竟沒有引力,不存在重量上的問題。 所以空天航母就目前來看研究的意義並不大,想想飛艇的命運就知道了。



暴風雪olol


潛母比較靠譜!


卡炸雞


把基地搬到外太空才是最屌的,武器方面都不用考慮克服重力因素!


坎布爾細節


空天母艦早晚都要,去太空,就需要,


陽光燦爛的日子791


都會飛了還要啥平臺啊,直接架炮臺不就好了。直接扔蛋。不過體積大,容易被地面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