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一點通
炮兵的彈藥基數是在戰鬥或戰役開展前由指揮部參謀軍官根據敵情計算出來的,在制定作戰計劃時向指揮員彙總預計的彈藥消耗量以及應對可預見突發情況的應急處置方案,最後落實到作戰計劃中並按照計劃實施彈藥補給。一般情況下為前線部隊提供的彈藥基數是能夠滿足作戰需求的,如果彈藥消耗節奏明顯快於預計速度,那麼在彈藥基數消耗接近半數時,前線部隊應當及時向上級申請彈藥緊急補充。倘若前線部隊已經出現彈藥告罄,而戰鬥或者戰役卻沒有結束,那隻能說明指揮部們、作戰部隊、作戰計劃都出現了問題,指揮員已經嚴重失職。如果因此導致前線部隊出現重大傷亡或者戰敗,指揮員是要上軍事法庭的,此時已經無彈可發的炮兵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遵照命令趕緊將火炮運往後方安全區域,盡最大努力使部隊損失降到最低,或許他們會因此而成為戰敗後第一波後撤逃命的作戰部隊。
▼下圖為我軍行軍狀態下的152毫米牽引榴彈炮,圖片中共有6門該型火炮,說明這是一支連級炮兵部隊。
炮兵在戰爭中的彈藥基數計算
我們以152毫米牽引榴彈炮為例,該型火炮屬於陸軍集團軍級炮兵師火力配置,一個炮兵師下轄4個炮兵團,分別是火箭炮團、榴彈炮團、加農炮團、反坦克炮團,一共裝備各型火炮約150~200門。其中152毫米牽引榴彈炮團裝備火炮約36~48門,每個營裝備18門,每個連6門,每門火炮標準彈藥基數為60發。
▼下圖為炮兵們正在為83式152毫米自行榴彈炮準備炮彈,圖片中一種展示24發炮彈,相當於0.4個彈藥基數。
假設在戰役中開展一次戰鬥需要消耗10000發152毫米炮彈,那麼炮團將需要為每門火炮平均預備277.7發炮彈,即4.6個彈藥基數。但是基於冗餘考慮,部隊的炮彈預備量將多增加1.25個基數,即每門多預備75發,整個炮團的炮彈實際需求量應為(4.6+1.25)×60×36=12052.8,約和12053發。
這個數字一旦被作戰計劃採納,後勤保障部隊以及作戰部隊就必須保證100%地落實到位,否則作戰計劃就會因缺失條件而無法實施,因此很少發生炮兵把炮彈打完而戰爭仍在繼續的情況。當然,戰爭態勢的發展往往會出現超出預期的情況,炮兵部隊的彈藥供應也應當隨著態勢的變化而調整供給方案,否則一旦出現炮彈耗盡的情況,前線步兵將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
▼下圖為我軍後勤保障部隊正在充實彈藥庫,如果彈藥庫內的彈藥庫存達不到作戰計劃所規定的彈藥基數,那麼作戰行動將會落空。
比如1984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7.12”大戰,指揮部在制定防禦作戰計劃時預計越軍會以1~2團的兵力對我軍固守的陣地發起反撲,因此為炮兵團準備的彈藥基數為2.5個(5400發),前線彈藥庫存放1.25個基數的冗餘炮彈(2700發),師部彈藥庫存放2個基數的炮彈(4320發),總共12420發,5.75個彈藥基數。
▼下圖為我軍炮兵部隊正在實施彈藥運輸演練,每一輛彈藥運輸車的後面都堆放著1個基數的炮彈箱。
作戰計劃中設想每天炮彈消耗量不超過1個基數,可為步兵提供持續5天的炮火支援,在這5天之內視情況向彈藥庫補充炮彈。然而實際情況完全超出作戰計劃設想,越軍反撲總兵力接近6個團!由於敵眾我寡,步兵呼叫炮火支援的頻率很高,從戰鬥打響至戰鬥開展5個小時零47分鐘時炮兵已經消耗2.5個基數的炮彈,即5400發,平均每小時向前沿輸送火力近1000發!
照這種烈度的戰鬥持續下去,我軍原計劃使用5天的炮彈將會在第一天就全部耗盡,當步兵團的團長得知炮兵團的炮彈只剩下半個基數時竟然差點急得背過氣去。好在炮團參謀們在開戰後3個小時內就預計到彈藥不足的情況,師部緊急徵用民間卡車300輛,加上後勤部隊的140輛卡車,總共540輛從後方戰略彈藥庫往前線緊急運送炮彈。
▼下圖為正在彈藥庫裝載炮彈的彈藥運輸車,上世紀80年代部隊還沒有裝備叉車,彈藥的裝載和卸載完全依靠人力,為此地方政府曾大量動員民工投入到對部隊的彈藥運輸工作中。
後方彈藥庫位於開遠市,而前線在文山州麻栗坡縣,兩地相隔400餘公里,由於當時沒有高速路,運輸彈藥的車隊跑完單程需要耗時近10個小時(包括彈藥裝載和卸載時間)。戰鬥於7月12日凌晨5時打響,上午9時第一批74輛彈藥車從開遠出發,下午19時運抵麻栗坡縣師部彈藥庫,而此時我軍前線炮兵團5.75個彈藥基數12000發炮彈早在下午15時全部打光,炮火支援中斷了整整4個小時!直到晚間20時炮兵團才得到炮彈補給,前沿步兵才再次得到救命的炮火支援。
▼下圖為先期抵達的炮彈運輸車隊,由於當年我國汽車工業十分落後,後勤運輸部隊裝備的部分運輸車為進口的五十鈴TB72長頭卡車,戰後我軍裝備的國產解放-141運輸車的技術就源自於五十鈴TB72長頭卡車。
炮彈耗盡期間炮兵能做的工作
7.12大戰中炮兵團一共出現過2次彈藥耗盡的情況,第一次為團部彈藥庫5400發炮彈和2700發庫存冗餘炮彈耗通通盡時(也就是步兵團團長嚇得背過氣去那次),由於師部彈藥庫與前線彈藥庫的距離為20公里,炮兵團用火炮牽引車轉運炮彈時往返40公里需要折騰1個小時;第二次也就是上述的12000發炮彈全部打完那次。
▼下圖為第一次炮火中斷期間正在從運輸車上卸載炮彈的炮兵。
第一次炮彈打光時,炮兵什麼也沒做,因為一個小時後炮彈就會運送到位,筋疲力盡的炮兵老大哥們只能將炮閂打開,讓火炮在這段時間內儘可能地散熱,然後從包裡掏出香菸在炮管上點燃吸起來,肚子餓的士兵則可以趁這個機會抓緊用餐,待炮彈運送到位後全體官兵立即為炮彈安裝、調整引信,一切就緒後就可以根據步兵指引繼續開炮了。
▼下圖為正在利用炮擊間歇對火炮進行保養的炮兵,火炮保養工作中最累的事就是擦炮了,擦炮作業時至少需要6名士兵密切協作下才能完成,否則連擦炮用的大刷子都抬不起來。
第二炮彈打光後就比較忙了,因為炮彈要從遙遠的軍部彈藥庫運來,誰也不知道究竟什麼時候能運送到位,因此當炮管充分散熱後炮兵門立即為火炮做保養工作。同時誰也不知道前沿步兵在以一敵六的情況下到底能堅守多久,萬一抵擋不住時極有可能威脅到炮兵陣地的安全,所以待火炮保養工作結束後團部將向個營分發槍支彈藥,每一名炮兵都以步兵的標準武裝起來待命。
▼下圖為正在利用等待彈藥補給的空閒時間召開班會的炮兵部隊,可見他們已經遵照命令按照步兵標準全副武裝起來,炮位上還剩不足10發的炮彈,這些炮彈在彈藥補給到位之前是不會輕易打出去的,只有團級火力請求才會使用。
這就是在炮彈打完以後炮兵所能做的一切,也只能做到這些極為有限的工作。假如發生炮彈補給遲遲不到,而從其他戰線抽調的增援前線的步兵部隊也沒有趕到的情況,那麼上級將會考慮建立第二道防線,因此炮兵團會接到後撤的命令,一旦這個命令下達即意味著我軍防守失敗,敵軍進攻得逞。這時候炮兵就要立即將火炮收起,掛載在牽引車上撤退到指定位置,然後重新構築陣地、展開火炮待命。
▼下圖為取得“7.12”大戰勝利後歡呼的炮兵,他們的步兵標準武裝還沒有解除,該戰之兇險程度可見一斑,整個“7.12”大戰期間我軍在弱勢兵力情況下一共殲敵3000餘人,其中2700人是炮兵發射的大量炮彈炸死,而餘下的300人才是步兵消滅的,炮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綜上所述,我軍在新時代的戰爭中已經不存在像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那樣的艱苦條件,制約炮兵部隊火力持續性的因素是補給而不是供應,如果炮彈暫時打完,炮兵們要做的是等待炮彈到位;如果戰爭態勢已經發展到炮彈無法補給的程度,那麼說明我軍已經失去了戰場主動權,極有可能戰敗,這個時候炮兵部隊只需要根據命令行事即可,別的事既做不了也管不了。
▼下圖為重遊南疆戰場的參戰老兵,當年的119團炮兵陣地現在已經成為旅遊勝地,並且被冠以“神炮臺”的美譽,有機會到雲南省麻栗坡縣遊玩的讀者可以去體驗一下,感覺很不一般哦。
兵器知識譜
這個問題有意思。火炮是隻有有炮彈的時候才能夠發揮最大的威力,沒有了炮彈,火炮就是廢鐵一堆。
不過,這種炮兵打光了的情況也的確有過,其中網上最容易找到的就是解放軍在老山防禦戰中,解放軍的炮兵就打光了戰前準備的炮彈,接下來的事情就是等著後方送炮彈上來,這一段時間可以檢查一下火炮的情況,是不是需要修理。
老山防禦戰送炮彈的事情可以自行找一下,絕對是有了那種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感覺。
而如果是自己的彈藥堆積地被敵人摧毀了,那炮兵就趕快跑吧,敵軍的反擊炮彈就打過來了,這種事情在一戰時期的凡爾登戰役中,德軍就是由於疏忽大意把自己的彈藥堆積地設置在法軍的火炮射程之內,結果就是法軍一發打歪了的炮彈一下子打爆了德軍的150萬發炮彈,成為世界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歪打正著,隨後法軍抓住戰機,摧毀了德軍原先佔有絕對優勢的炮兵,一舉扭轉了戰局。
而最後一種情況是最為悲壯的,這種,一般會出現在突圍的時候,這種情況下,炮兵會打光所有炮彈,然後就是把炮炸掉,然後炮兵拿著步槍充當步兵突圍,這種情況可就是不少了,無論是解放軍,蘇軍,德軍都是這樣搞,炮兵發出最後一發炮彈,然後就是上刺刀衝鋒。
有痰
衡陽保衛戰打響之前,軍事委員會後勤運輸部長俞飛鵬親自蒞衡督辦和協調彈藥補給,這是蔣介石一等一的親信,也是黃埔一期俞濟時他叔。因此第10軍得到的彈藥補充還是比較可觀的,總量是按兩週的會戰份準備的,但從軍長方先覺到普通士兵,誰也沒想到後來會打上整整47天!
數量最大的是當時中國可以自產的手榴彈,最缺乏的就是山炮和野炮的炮彈。比如第10軍山炮營在戰前從廣西領來了六門最新美式山炮,但只配發了2000發炮彈,實際上根據預10師師長葛先才將軍的回憶,第10軍只打到第九天頭上,所有炮彈即已告罄,雖然後來不定期得到過空投,但每次不過四十五發,無異杯水車薪。
第10軍有多少火炮呢?共計山炮10門、野戰炮4門、速射炮12門、機關炮12門、戰防炮7門和迫擊炮62門;除編成內第10軍軍屬炮兵和各師炮兵外,還指揮著種種原因留在衡陽的第74軍炮兵營、第46軍一個山炮連和第48師戰防炮營 ,雖然沒有炮兵人員的準確數量,根據編制計算,雜七雜八也有2000人左右。
(俞飛鵬)
炮兵也是兵,當一線步兵傷亡慘重時,這2000名炮兵就是方先覺寶貴的預備隊,因為炮彈少的可憐,大部分炮兵已經“失業”了。
當各師前沿步兵傷亡殆盡時,配屬步兵的迫擊炮兵早已投入戰鬥,之後方先覺增援一線的順序是:軍工兵營、軍炮兵營、軍搜索營、軍警衛營、軍輜重團(1000餘人),由此可見,炮兵就算沒有了炮彈,成為戰鬥兵的“優先權”也高於輜重部隊和警衛部隊,前者是戰鬥經驗太少,後者有保衛司令部的重要任務。
第10軍迫擊炮兵還重傷日寇第68師團長佐間中將,在衡陽保衛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十軍預10師師長葛先才)
無獨有偶,在之前1939年的崑崙關戰役中,據守關口陣地的日軍三木聯隊被杜聿明第五軍團團包圍,其聯隊炮(步兵炮)中隊和速射炮中隊乾脆被廖耀湘截在半路上不來,日軍唯一可以仰仗的炮兵火力就是迫擊炮中隊,由於戰況激烈,僅一天時間炮彈就消耗完畢。鬼子炮兵們於是將迫擊炮埋藏起來,拿起陣亡日軍的步槍與第五軍作戰,仍然給我軍造成不小的傷亡。
順便說一句,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少將就是被這夥鬼子的迫擊炮彈所擊中,左臂重傷。
(衡陽戰役中的日軍炮兵)
當然,最後這幫炮兵跟增援上來的旅團長中村正雄一樣,遭到榮譽第1師和第200師的全線圍攻,中村少將斃命,逃出崑崙關陣地的沒有幾個。也由此可見,中日炮兵使用情況差不許多,炮不能用就抓槍參戰。
一般說來,各國軍隊的炮兵都是作戰部隊,也都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其中重炮部隊通常配置在戰場縱深,短兵相接的機會不多,戰鬥力稍弱;而步兵支援的輕火炮比如迫擊炮、步兵炮、戰車防禦炮的炮兵,炮彈打光了自然淪為步兵,這是家常便飯。至於戰鬥力嘛,雖然不及正規步兵,也差不哪去。
(第十軍190師師長朱嶽)
度度狼gg
現代炮兵呆在一個陣地打完所有炮彈,基本上是發生在欺負敵人沒炮兵沒空軍的時候,這種情況下打完就等著後方送炮彈,趁機給大炮降溫,檢修設備,聯繫炮火觀察員評估效果,不過很難發生這種情況,把敵人空軍炮兵都消滅了,還保留大量步兵,還能用上後方大炮支援,基本上都是很極端的例子了!正常狀態下,每一個炮兵集團都是有好幾個預設陣地,這些地方都是先做好了偵查,修築了工事,測量好了射擊諸元,炮兵在一個陣地打一兩個急速射,就收拾東西走人,到下一個陣地接著打,這時候彈藥車等保障車輛已經等在下一個地點了,去了先補充彈藥,等射擊命令下來打幾炮繼續跑路,再換陣地,一般是以連為單位,一個連三門炮不停換位置,一個團所有的炮都在一個範圍內遊動,前線有射擊需求,會彙總到團部,團指在數據終端查看哪個在作戰狀態,就指揮哪個陣地開火,這個團的工兵和運輸隊則根據戰場態勢,或前進或後退,不斷整理出新的射擊炮位,協助炮火觀察員劃分射擊諸元,運送給養,這個團的陣地範圍內,還要有防空和防空雷達部隊,負責為火炮抵擋空襲和導彈,還有炮瞄雷達部隊和氣象部隊作為眼睛指示射擊諸元,有條件的還會修前線彈藥庫,不過修彈藥庫的很少,除非像對峙階段,活動範圍不變,不然都是車隊或者直升機運輸彈藥,所以,炮彈打完的可能基本沒有把炮打廢了倒是有可能發生!
kaobei001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炮兵打光了炮彈,接下來他們幹嘛呢?
第一,等炮彈運上來唄。
沒有炮彈,就必須等到炮彈運來。
沒有命令,炮兵不得離開自己陣地,違者可以槍斃。
薩沙摘錄一段中越戰爭:
五點,到五點不得了啦,越軍都措到前沿,所有陣地都接了火。越軍一上來,前邊叫炮火,上邊讓我打。打什麼?打自己人?參謀長提醒我,封鎖陣地前沿,打他的後續梯隊。我一聽,對,到陣地前沿的頂多一個連一個排隊,可後面還有一個營一個團。
火箭炮一口氣打了十三個齊射,85加農,100迫,152榴,就在陣地前200六處從左到右從右到左來回打, 形成一道火牆,用炮彈封鎖得死死的,炮管真的打紅了。 那一天我的團幹進去了一萬多發,到中午12點,2.5個基數全乾光了。
張友俠一聽炮彈沒了,兩臂一攤,一下子背過氣去。沒了炮火封鎖,他一個團怎麼也擋不住越軍6個團的衝擊, 抽耳光掐人中給掐過來。的解放前,炮彈馬上就來。早晨一開炮, 我就讓車隊出發,給我拉炮彈,紅河州調了470多輛卡車給我搶運彈藥。等炮彈的空兒,越軍佔領了164高地。
下午1點鐘,炮彈上來了,一頓砸過去,他一個營只剩下6個活著的, 山頭削平了兩公尺,我們一個排15分鐘就拿了回來。
越軍狗日的頑固得很,硬碰硬,沒什麼說的,真也不怕死,真一批一批往上衝啊,越軍傷亡3700多人,死屍把山坡都給蓋滿了。
當時葉帥看了錄相以後說:淮海大戰以來還沒見過這麼多敵人屍體!
第二,帶著火炮撤退。
如果沒有炮彈,又運不上來,就必須帶著火炮撤退。
也許大家不知道,火炮的價格是很高的。
以抗戰之前為例:1934年春,德國國防部批准萊茵金屬廠向中國出售24門150毫米重榴炮,每炮配有一千發炮彈,全套價格摺合中國法幣87萬元,總價高達2088萬元。
100元法幣在1937年,可買兩頭牛。
也就是說,每門火炮價格相當於1740頭牛。
這24門火炮,是國軍的看家寶,要求炮兵不惜代價也要保護住。
1937年11月5日,日軍第10軍在杭州灣金山衛登陸。8日,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根據蔣介石指示,下達了撤退命令。炮10團2營在撤離淞滬戰場途中遇到了大麻煩。方家窯附近的一條河上有座公路橋,國軍工兵在橋上埋下了許多地雷,想要阻止日軍追擊,可我軍有很多部隊沒有撤完,炮10團2營便是其中之一。團長彭孟緝聽說橋上埋下了地雷,大炮無法通過,在對岸痛哭失聲。“中國就只有這個象樣的炮團,怎麼辦呀!”
好在還有別的辦法。為了保護這幾門炮,國軍調動部隊全面撤退。
11月15日,炮10團分別由真如、嘉定、南翔、太倉等地撤退到蘇州集中。全團所有重炮及各種車輛,從南京渡長江至浦口,經徐州、鄭州、漢口到達武昌。
第三,做步兵了。
看看衡陽戰役。
長衡會戰爆發後,74軍炮兵團第2營餘部配備法式75野炮4門,官兵共370人留在衡陽參加保衛戰。
然而,衡陽戰役長達47天,炮彈早就射光。
74軍是抗日鐵軍,無論步兵還是炮兵都是硬骨頭。
如該營第五連一個排被改編為步兵參加天馬山陣地戰鬥,該部在天馬山與第十軍部隊一起,奮戰四個晝夜,勇挫日軍第218聯隊的多次攻勢。
最後該排除一名上士班長賀國祥外全部陣亡,而賀國祥班長一個人孤軍奮戰,拼命死守,終於等來支援部隊,使陣地轉危為安。而該上士班長的英勇事蹟也在後來被王耀武的第24集團軍,施中誠的第74軍全軍通電嘉獎表彰。
薩沙
炮兵部隊屬於一線戰鬥部隊,戰爭中,炮兵雖然處於一線,但並不在戰鬥的最前沿,他們是步兵最為倚賴的部隊,他們能讓步兵產生安全感,某些時刻,炮兵會左右局部戰爭的勝負,對於敵軍有生力量的殲滅,炮兵絕對是主力。
炮兵的主要武器是火箭炮、榴彈炮、迫擊炮、自行火炮等等,彈藥也是核心之一,正常情況下,前線炮兵部隊的彈藥配備量與指揮層對戰場態勢的判斷有關,在防禦戰或者進攻戰中,炮兵部隊的前線彈藥儲備量也是不一樣的,不過由於戰爭環境的複雜性,在原有基數的前提下,前線部隊還會多攜帶一定基數的彈藥以做備用,而安全區彈藥庫的設置也不會離前線太遠。
正常情況下,如果實際情況與指揮官判斷相差不大,那麼炮兵部隊只需要按照命令執行任務即可,炮兵打完炮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後勤補給線被切斷或者後勤補給跟不上,一種是局勢超乎預料,敵人比想象中的多出數倍,前線對於炮火支援一直有需求,炮彈消耗量奇快。
後勤補給線被切斷,意味著部隊有可能處於被合圍的狀態,後勤跟不上一般表明戰線拉的過長,如果是前面的情況,那麼炮兵部隊除了謹慎使用炮彈之外還需要做好近距離接敵的準備,他們最後的戰鬥很有可能是和步兵兄弟一起,如果是後一種情況,那麼炮兵則需要加緊對火炮的維修、保養,剩下的便是等待後勤補給部隊的到來。
如果是局勢出乎意料,敵軍人數過多,彈藥消耗量奇快,那麼在戰爭一開始的時候,後勤補給車就會出發去安全區補給彈藥,炮兵部隊要做的便是按照命令進行炮火支援,在炮彈越來越少的時候,指揮官會按重點需要進行炮火支援,總之炮彈的使用會越發謹慎,如果炮彈打光,那麼他們要做的除了加緊維護裝備,指揮部還會給他們下發步兵裝備,以迎接有可能的敵襲;
如果在補給車未到達之前前線抵擋不住,那麼指揮部往往會下達撤退的命令,他們需要迅速裝車後撤,並在後方構築第二道炮兵陣地,但如果在撤退命令還未下達,敵軍已經衝破防線,在撤退不了的情況下,炮兵會打完所有的炮彈,炸燬大炮,並且成為一名步兵進行作戰。
戰甲裝研菌
炮兵分兩種,一種就是在前沿後方一定距離內部署,裝備的都是大口徑、遠射程、威力大的加農炮、榴彈炮、火箭炮,個別甚至裝備有戰術彈道導彈等,遂行地面火力突擊任務,屬於那種牛哄哄的大炮兵。
因為大口徑火炮屬於壓制兵器,對戰場態勢的影響非常大,所以一般都有充裕的炮彈供應,會根據戰場形勢需要,每炮選擇發射多少枚炮彈,其背後都是拉炮彈的卡車,所以很少出現打幾炮,就沒有了炮彈的宭境。
另外一種炮兵,是隨步兵班排連執行作戰任務,說是小炮兵也是可以的,裝備的是60毫米的迫擊炮,以我軍60毫米迫擊炮為例,來加以說明之。
60毫米炮班,共5個人,1人背炮筒、1人背炮座、1人背炮架和2發炮彈、2人背炮彈,每人各背4發,總共只有10枚炮彈。
60毫米迫擊炮,射速每分鐘將近30發,加上架炮的時間,大概1-2分鐘,就能把所有炮彈全都打光光。
大口徑加農炮、榴彈炮、火箭炮,一旦打光了炮彈,就趕緊地掉轉頭跑唄,難不成還要等敵方的遠程火炮侍候啊,敵方的大口徑炮彈砸過來時,已毫無還手之力,所以36計走為上,是最好的辦法,以免遭敵方打擊。
小口徑的迫擊炮,打光了炮彈,還不如一根燒火棍呢,所以打光了炮彈,倘若接不上時,那就快速拆了迫擊炮,各自背上炮筒、炮架、炮底座,也趕緊地轉移陣地,或充實進步兵班,操起自動步槍幹架去。
小炮兵本身就與步兵混編,也算得上是步兵的一部分,有炮彈時操炮,無炮彈時操槍,都是光榮的步炮合一兵。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第一這個觀點在現代戰爭中已經不能成立。假如以二戰條件來成立這一問題,炮兵打光彈藥如果補給跟不上的話需要快速脫離戰場,因為它已經對整個戰鬥毫無意義,繼續在戰場上只會成為己方部隊的累贅或者敵人的靶子。
現代戰場不會出現這一問題,不管是牽引火炮或者各類自行卡車炮、榴彈炮,在一個陣地急速射以後都要快速脫離陣地,因為炮兵陣地很快就會被敵方的反炮兵雷達發現並鎖定,繼而遭到敵方炮火或者空中打擊。
反炮兵雷達
現如今戰場上出現陣地戰的情況基本為零,即便兩軍各自防守自己的陣線但是打起來也是運動戰,誰都不會在原地“坐以待斃”。這就要求炮兵要有很強的機動性,能做到“打一炮換一個地方”的要求,所以未來極有可能會徹底淘汰牽引式火炮,因為它已經不能適應戰場需要。
未來火炮發展應該向“靈巧”型轉變,在增加射程、威力、精度方面的同時提高其彈藥的“靈巧”性,使其每一發炮彈都成為精確制導彈藥,這樣就不用為了消滅某一目標拼命的火力覆蓋,至於火力覆蓋這個活還是交給火箭炮比較合適!
戰武奇兵
▲二戰時期操炮的前蘇聯炮兵部隊(圖片來源於:網絡)
炮兵是一種十分古老的兵種了,那在古代甚至近現代早期的戰爭來說,在並沒有很明確的突出需要炮兵具備“機動作戰,打了就跑”的能力的時候,一般,炮兵打完炮彈就是要在陣地上補充剩餘的彈藥,或者等待新的炮彈補給到位,亦或者慢慢悠悠的將陣地進行轉移。
▲反炮兵雷達的出現,對於炮兵的作戰行動可以說提出了很嚴苛的挑戰(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隨著現代高技術戰爭的不斷髮展,對於炮兵也提出了“機動作戰,打了就跑”的要求,這也主要是因為現代戰爭中,雙方的反炮兵手段(如反炮兵雷達等)都已經十分成熟,對方都可以在偵測到我方發出的具體炮彈軌跡後,對我方的炮兵陣地進行反擊,因此,在這個情況下,也許都不需要炮兵打完手中的炮彈,甚至是進行完首輪炮擊後,就需要炮兵進行快速轉移,故而,也正是因為如此,目前各國炮兵普遍裝備的都是一些機動性較強的自行火炮了。
▲目前自行火炮已經成為了各國炮兵部隊的主力裝備,尤其是機動能力更強的輪式自行火炮更是成為了炮兵新寵,理由就是其具備有更強的機動性(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以,由於不同時期對炮兵的要求都不一樣,故而,炮兵打完炮彈需要做的事情也不同,當然就當下來說,炮兵打完炮彈也好,沒打完炮彈也罷,在陣地暴露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立刻轉移陣地,以此保存我方的炮兵力量。
軍武次位面
炮兵如果打光了炮彈該怎麼辦?在正常情況下,炮彈都打光了,我趕緊往後面撤,彈藥補給上來了,再往前面跑,不然你就被拔了牙的老虎想啥呢?
如果說是後路被斷的情況下,亦或者說是被下的軍令狀,強制性要求守住某個重要高地。那就沒別的說的,炮彈打光了,大炮上刺刀唄。炮兵也是有槍的,他們也是步兵,他們就是沒有泡,他們也還是有戰鬥能力的,就是會很不值得,但是在需要炮兵也當步兵的時候,已經沒有什麼值得不值得了。
第三種情況,沒炮彈了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要是這個情況,難度比較大。因為如果窘迫到這個情況的軍隊,一般養不起大規模的炮兵。
對,沒錯,說的就是當年的咱們,那是真的窮呀。
但是這種國家更多的算是步兵兼職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