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西方天下第一?看看那名不符實的大明水師

一般提到大明水師,可以說網上的明吹段子手們就來了興致,先是舉例明朝水師如何如何擊敗葡萄牙和荷蘭殖民者,然後進一步宣稱明朝擊垮了葡萄牙和荷蘭的正規軍,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我大明水師真實天下無敵啊。

擊敗西方天下第一?看看那名不符實的大明水師

然而說實在的,大明水師天下第一,至少在1430年以後的世界,這就著實是一個偽命題了。

在1521年中葡之間第一次交火的時候,葡萄牙商人瓦斯科·卡爾沃就在隨行記錄中寫道:“廣州周邊只有幾支不足為懼的小船,中國人沒有火炮,只有一些照著鄉下便桶做出來的蹩腳玩意兒。”“只要一艘加利恩帆船就能讓他們投降,因為一艘船就可以控制全城,火炮開火時,你不會看到一個抵抗的人。”

擊敗西方天下第一?看看那名不符實的大明水師

雖說最後的結果沒有遂了卡爾沃的願,但確實是大明當時的水師孱弱不堪,如果不是憑藉人數優勢和季風,這場衝突中方真的難以取勝。

而在這場戰鬥中,葡萄牙出動的並非什麼正規軍,而是一些武裝商人,大型艦船不過三艘,便對廣州海域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同樣的,在17世紀的海域世界,明朝和西方之間的差距被拉得更大了。

當時的海上霸主荷蘭,有著規模的龐大的蓋倫船,而就算是武裝商船,在當時中國官員的眼裡,也被描述為:“紅夷之造鉅艦大如山,而固如鐵,堅不可破······終莫能當之者,縱橫海外不患破損。”

擊敗西方天下第一?看看那名不符實的大明水師

相比之下,同時期的大明水師主力,卻顯得孱弱無力。按照明朝官員的話,那是“陋如蟻窟”。

1637年,英國旅行家彼得·芒迪描述了他在廣州所見到的一艘戎克船,上面只有兩甲板的炮位,而且只能攜帶輕型火炮,故而火力遠不如歐洲戰艦。

像明朝當時最大的戰艦大福船,所帶的裝備也不過是紅夷炮1門、千斤佛郎機6門、碗口銃3門,迅雷炮20門。除了紅夷大炮的火力,其他火炮的威力基本上是不能對西方當時的蓋倫船造成威脅的。而當時一艘荷蘭的中型武裝商船,就可以裝配12門紅夷大炮。

擊敗西方天下第一?看看那名不符實的大明水師

根據現代的考古研究發現,當時明軍盛行的戎克帆船,雖然採用了先進的採用的是水密隔艙技術,在扛沉方面勝過當時的歐洲戰艦。但卻由於缺少肋材,致使中式福船的橫向穩定性極差,很難承受西方大型火炮發射時的後坐力,故而大福船所裝配的重型火炮也只能是在船頭安置。

這樣一來,明朝水師在火力上和防禦力上自然是都不如荷蘭的側旋炮艦。在1661年的臺灣海戰中,鄭成功以60艘戰艦圍攻荷蘭三艘大型戰艦,卻被多次擊敗,如果不是最後荷蘭炮手意外將火星崩進火藥室,那麼恐怕臺灣海戰就是荷蘭人打敗中國人了,而國姓爺收復臺灣的時間恐怕也是要再繼續往後推遲了。

擊敗西方天下第一?看看那名不符實的大明水師

縱使在料羅灣海戰中,鄭芝龍指揮的明軍成功擊敗了荷蘭聯軍,可是其中的荷蘭戰艦卻不過是隻有8艘,其餘的戰艦都是海盜劉香的中國式帆船。雖說是戰敗,荷蘭人還是有5艘戰艦逃離了戰場,可以說這場海戰雖然荷蘭敗了,但是在東亞的實力並未受到大創。更不用說什麼讓荷蘭一蹶不起一說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稱為大戰的料羅灣海戰中,荷蘭方面出動的戰艦並非大型軍用戰艦,而多是小型武裝軍商兩用戰艦,每艘船的士兵運載量大概在10名左右,水手人數在40-60人。這些戰艦分別是“Couckebacker”、“Berdam”、“Wieringer”、“Zeeburch”、“Salm”、“Brou-nersheaven”、“Bleyswijck”、“Slooterdijck”八艘軍商兩用戰艦。

根據“Berdam”作為參考,這些荷蘭戰艦兩側為單層側舷裝炮,艦首兩炮,艦尾4炮,重型加農炮的總炮數在26-30門炮,另外甲板上有8-10門火炮,總炮數在40門以下。這樣的火力和當時的西班牙無敵艦隊以及英國法國的艦隊相比,只能是個輔助火力,壓根算不上荷蘭的正規軍。

擊敗西方天下第一?看看那名不符實的大明水師

也就是說,明朝水師拼盡全力打勝的一場大捷,不過是人家的一個武裝船隊。

所以說,落後就要承認,只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奮起直追的動力,而不是把自己困在一個“天下無敵”的謊言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