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IP+小鲜肉=?

大IP+小鲜肉=?

如今,中国电影产量世界第一,总票房收入世界第二,银幕数量世界第一。从经济学角度讲我们是电影大国,但是,内容上来讲,我们是不是呢?

我认为不是。

中国电影从1905年诞生,到第一代电影人的长成;从第二代的东方美学电影,到第三代电影人对民族电影的探索;从哀愁与相思笼罩下的第四代电影人,到扛起家国重担的第五代电影人。在到如今关注个体自我的第六代电影人。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得到人们的认可。

但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电影市场持续增长,荧幕数量不断提高。当然,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在过往持续拍摄的电影题材,如《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大IP+小鲜肉=?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发现,那些在网络中流传的网络文学,有着大量的粉丝基础,他们的概念新颖,题材易改编。至此,大IP走上了舞台。

其实,我们所熟知的《射雕英雄传》《西游记》《水浒传》之类的拍摄算不算大IP呢,其实都属于。他们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大量的读者基础。但是,大IP还要有好的改编,好的创意。更要有好的演员。

如今,中国电影的现状是商业片庸俗化,艺术片低调化。电影产业的发展吸引各类金融资本的进入。投资商们定然选择收益高的商业大片。所以,导演们都开始转身拍大片。

当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开始出现偶像、小鲜肉之类的名词,流量之类的词也随之出现。他们帅或漂亮,有着大量的粉丝,随便一个动态就是“上亿”的转发量。

而小鲜肉、偶像的出现打破了原本影视行业从业人员的规则。以前是先有作品后又流量;而如今是先有流量再来选择作品。

当导演们都选择开始拍摄大片,选择流量,选择这些小鲜肉们来为电影造势,提高知名度。却从不考虑如何去提高电影的质量。当一部电影80%的投资被用于演员的片酬,那这部电影还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呢。

著名编剧汪海林先生曾言:“大IP+小鲜肉=大傻逼

大IP+小鲜肉=?

我很赞成,近些年,我们随便翻一下烂片排行,基本都是这个商业模式。就拿最近的一部《上海堡垒》,一部被骂上热搜的电影。其拙劣的演技,生硬的台词,以及凌乱的故事架构。让人叹为观止。

当然,电影从业人员也开始发现这一模式的不可行。所以,这两年的电影市场,流量开始逐渐淡出舞台,那些有演技,有能力的电影人走上荧屏。

一部《我不是药神》,虽无大IP,虽无小鲜肉。却依然掀起医疗民生热潮;

大IP+小鲜肉=?

一部《流浪地球》,大IP+老腊肉筑起了生存的长城。

大IP+小鲜肉=?

还有太多太多的好电影,就不一一例举。只有将精力用在电影的制作上,用在演员的演技上,用在剧本的写作上。才会产出一部好的电影。

而市场从来只欢迎好的电影,那些想要用流量来吸引观众的电影,只会适得其反。知名度越高,遭受的谩骂越多,甚至遗臭万年。

最后,奉劝那些想要依靠流量来行走娱乐圈的各位,一时的热度不是一世的热度。没有与热度相匹配的能力,只会让你摔得更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