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榕:解密活躍資金

洪榕:解密活躍資金

文 / 洪榕 ✑ 越過山丘 激情依舊

散戶崇拜主力,主力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

有人說主力好像有上帝之手,有很強大的力量,可以引領市場往哪裡走。其實,這個解釋不確切!

主力誘捕散戶,有什麼痛點一擊即中?

活躍資金一直有一個特徵:會選擇痛點。


主力到底是什麼?在我看來,就是贏家。贏家在市場上總是處於比較主動的地位。買入股票的時候,他都是非常主動的,不像散戶,很被動,被迫去買,經常漲起來了,不得不去追。如果套了,散戶就不動了。其實市場上很多真正賺到錢的人,恰恰是一股主動的力量。

這股力量包括哪些呢?其中 有一個叫活躍資金。在一段時間內,它可能會有一個一直買入的動作,然後在另一段時間內,它一直是拋出的動作,時間可能是幾周,甚至幾個月,但很少是幾年。這就是市場上說的短線資金,又稱“活躍資金”。


活躍資金決定行情短期走勢

在我看來,活躍資金在市場上是一種作為主導地位的資金。這種資金至少會決定一個行情的短期走勢,甚至中期走勢。當然長期走勢,可能會跟價值、整個政策環境以及市場的脈絡相關。但是中期和短期的行情,甚至板塊的行情,很多都跟活躍資金有關。其實,活躍資金經常會受到打壓。監管部門經常隔一段時間或者隔幾年就會打壓一回。但大家會發現,最終打壓來、打壓去,這樣的資金依然存在。

究其原因,就是市場環境比較適合這樣的資金存在。就像種莊稼,有人說種水稻能賺錢,監管部門就認為應該種水稻,但是這些活躍資金可能認為種大豆賺錢,他們覺得這個土壤只能種大豆。但是監管部門說,一定要種水稻,他們能種嗎?如果去種水稻,他們可能賺不了錢。所以,僅僅靠打壓,治標不治本。


活躍資金做左側交易

活躍資金在市場上的一大功能就是尋找新的平衡。市場之所以會跌,是因為資金失衡了。如果買股票的錢不如股票的籌碼多,重心就會慢慢地下移,直到開始趨穩,也就是說有些人覺得跌了這麼多,不肯拋了。慢慢地,活躍資金進場買入。因為這個時候活躍資金是左側交易者,不是右側交易者。其實市場上的活躍資金是有很大貢獻的。

左側交易是活躍資金的一個特點。下跌的過程,活躍資金拿籌碼的特點是拿可控的,盤子越小,題材越多。對散戶來說,對這個理念很認同的一些股票,他肯定願意拿。所以說有群眾基礎,甚至有很好的故事,這樣的股票他就會去拿,就是我們常說的活躍資金進場。

在市場下跌末期,以市場底部為界,凡在“底部”左側低吸做多,屬左側交易;而在見底回升後的追漲,屬右側交易。通常價值投資者做左側交易,趨勢投資者做右側交易。通常活躍資金在吸籌階段也是在做左側交易。

活躍資金進場拿到一些籌碼之後, 就會往上攻。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大部分已經跌不下去了,既然跌不下去了,風險就解除了。風險解除後,活躍資金就開始活躍起來。它就慢慢地往上推,推它認為比較好的那些板塊。往往大跌之後,第一輪上漲的股票往往是小盤股,甚至是一些很小的股票。


活躍資金引發財富效應

上漲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會有財富效應。既然這隻股票會漲,大家就會逐步認同,逐步跟風,有了跟風盤,這個板塊就會活躍,就會往上走,繼而帶動整個大盤。一直到這些活躍資金炒作的板塊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一直炒到讓你相信。

你不相信未來,未來就存在,等你一旦相信未來,未來就結束了。市場有時候就是這麼殘忍。等大家都認同的時候,這一輪行情的炒作就結束了。甚至可以說,活躍資金炒作到了哪一個板塊,哪一個板塊就到頭了。

這個時候因為有些股價已經獲利豐厚,就有人拋盤。股價、指數到了一定的高度,資金會再一次失去平衡,開始下跌,又一輪新的行情,新的下跌又開始了。這個就是整個一輪行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活躍資金從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A股沒有價值投資土壤

回頭去看,發現股災之後幾輪大的行情,恰恰還是中小股,也就是創業板的一些股票走得比較好,市場並沒有回到我們說的價值投資。

市場上的活躍資金真的太重要了。它們不動起來,市場就沒有行情。因為國家隊不追高的,跌的時候才買,漲的時候根本不動,它只防止下跌,未必能帶來上漲。

還有一個特點,漲上去了,國家隊還在拋,讓行情在一個區間,防止風險的發生。順著這個邏輯你就會發現,不管是板塊的選擇還是股票的選擇都特別簡單。所以近兩年股災之後的幾輪行情都是小盤股發動的行情,甚至有一些板塊炒作得非常瘋狂,很多都炒作得非常好。


活躍資金愛追逐痛點

活躍資金一直有一個特徵:會選擇痛點。因為這個時候活躍資金可以拿得到籌碼,過去我們說酒類、飲料的板快是個痛點,這樣的話遊資也有選擇一些這樣的板快。

另外,業績其實也是故事的一種,也是題材。

(本文首發於2016年11月3日,請根據當時的行情理解本文的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