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畝水塘,只靠養殖水草,每年收入數千萬!這才叫牛

有人說:我想搞農業,但我沒有地。

有人說:我有大塊地,但我不掙錢。

還有人說:我只有小塊地,但我能賺大錢!

一塊土地能創造出的價值,取決於你如何使用它。今天要給大家分享50畝水塘年賺千萬的事例,一塊地獲得巨大效益,不僅僅只是依託產品,更重要是獲客模式。

在我國臺灣省宜蘭縣境內的“勝洋水草休閒農場”,只在50畝土地上養殖水草,年收入高達數千萬人民幣。

50畝水塘,只靠養殖水草,每年收入數千萬!這才叫牛

直接養水草,月賺40萬

早在20多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鰻魚養殖場,由於市場的原因,鰻魚市場的銷路一度下滑,老闆徐志雄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開始發展水草養殖,結果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水草產品甚至出口到臺灣以外。

50畝水塘,只靠養殖水草,每年收入數千萬!這才叫牛

水草的銷量很大,主要銷往一些漁場,可是水草直接售賣的價格比較低,利潤不太高。每月賣水草賺的三四十萬元,並不能滿足老闆的需求

2002年,他便打起了轉型做休閒觀光農場的主意。2005年轉型成為今天的休閒農場。從以前單純售賣水草,到把水草創造出超常的價值,他是怎麼做的呢?

換個容器養水草,利潤翻百倍

徐志雄的養殖場原來有二三十種水草,主要以沉水性植物為主,為了吸引遊客,他改變了水草的品種,並把品類增加至40多種。同時利用透過玻璃、燈光、水泥等元素,做成水草景觀

這種模式讓水草具備了觀賞性,吸引的遊客也不少。

50畝水塘,只靠養殖水草,每年收入數千萬!這才叫牛

換個思路,把水草容器變小,水草生態瓶、水草藝術燈等產品,瞬間提高了水草本身的價值。這樣打造商鋪,再設置DIY體驗區,遊客可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紀念品,如開運球、幸福藻球、海水生態瓶、急凍花等等。

參與性互動性極高的項目,總能吸引很多顧客。

50畝水塘,只靠養殖水草,每年收入數千萬!這才叫牛

50畝水塘,只靠養殖水草,每年收入數千萬!這才叫牛

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一些廢料進再加工,比如,環保生態瓶DIY,顧客將喝完豆漿的空瓶做成水草生態瓶,小魚小蝦在瓶中游來游去。再如,環保苔球DIY,用農家苔蘚製作苔球,造出獨特的盆栽。

一次DIY收費幾十甚至上百元,而成本只是九牛一毛,利潤自然就上來了。

50畝水塘,只靠養殖水草,每年收入數千萬!這才叫牛

一把水草直接售賣並不值錢,通過搭配,就可賣出上百甚至上千元的價格。生活中不起眼的物品,換個思路,就能變成商機。

水草成佐料,食材都漲價

其實,有些水草還是很好的中藥,如鳳尾草、七星草、水紫蘇等,徐志雄看到了這個商機,打造了一個水草主題餐廳。

餐廳裡主打水草創意料理,如水紫蘇番茄沙拉、魚腥草雞湯等。

水草直接變身佐料,還帶動其他食材漲價。遊客的嚐鮮心理,讓這個餐廳非常受歡迎。

50畝水塘,只靠養殖水草,每年收入數千萬!這才叫牛

50畝水塘,只靠養殖水草,每年收入數千萬!這才叫牛

隨處可見的水草,在普通售賣的基礎上,通過一些小小的加工,直接讓它身價翻無數倍,比盲目提高產量的效益要大得多。

休閒農場的成功,主要以水草為核心產業的基礎上,又設計了文創和體驗活動,動用資源讓現有產品價值翻倍,50畝地年賺千萬就不是難題了。

其實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河南信陽的一處稻田,水稻收完後,把秸稈製成各類藝術品,幫扶村民累計增收38萬元,秸稈變成寶,也是一大好思路。

這就提醒了我們所有做農業的朋友,與其盲目追求產量,增加投入成本,不如花一些心思在產品本身,通過提高品質或者搭配銷售的方式,提高現有利潤,才是成功的關鍵。

50畝水塘,只靠養殖水草,每年收入數千萬!這才叫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