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九龍山挖防空洞,挖出朱元璋兒子王陵,專家:必須修復保護

1969年的冬天,在距山東鄒城市12.5公里的九龍山(全國有多處九龍山,注意特指位置),村民們忙得熱火朝天,他們在挖防空洞。不經意間,村民們挖到了一個墓道,他們及時地向相關部門進行了彙報。

1970年,山東博物館和鄒縣的考古人員,對這座古墓進行了發掘,它的規格之高超出了人們的預想,它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具價值的明代親王陵墓。

村民在九龍山挖防空洞,挖出朱元璋兒子王陵,專家:必須修復保護

考古人員在對古墓的清理中,發現了大量彩色木雕、王冠、玉器、名琴、字畫等文物,有近兩千件之多。其中最具代表意義的文物有:九旒冕、織錦緞盤袍、金鑲玉帶、天風海濤琴、葵花扇面、“魯王之寶”印等。九旒冕是唯一存世的明代親王冠冕,由162顆質地上等的珍珠打造而成,其價值不可估量。金鑲玉帶由一顆大寶石居中,綠寶石、藍寶石、紅寶石、祖母綠、貓眼石簇擁而成,渾然一體、貴不可言,是山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村民在九龍山挖防空洞,挖出朱元璋兒子王陵,專家:必須修復保護

墓主人是朱元璋的第十個兒子朱檀,他的妻子是朱元璋發小湯和的女兒;母親是郭寧妃;舅舅郭英、郭興同為“淮西二十四將”,有從龍之功。朱檀早年有賢名,他為人勤奮好學、文采極佳,又謙和待人,朱元璋對他很不錯。但之後朱檀迷信丹藥可以延壽,大量服用藥石、金丹,因而中毒傷了眼睛,並在20歲時病逝。這使得朱元璋非常生氣,認為他迷信金丹而喪命,愚不可及、舉止荒唐,給他的諡號就是“荒”。

魯荒王陵由三部分組成:引導、陵園、陵寢,外城牆長達1200米,寬800米,佔地7萬平方米,地宮距離地表20米。魯荒王陵的標誌性建築有:外城、內城、牌坊、明樓、地宮。整個王陵佈局合理,氣象宏大,風水極佳,是保存最完好的明代王陵之一。但滄海桑田,魯荒王陵在不同歷史時期,還是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損害的,相關部門廣泛協商後,決定對其進行保護。

村民在九龍山挖防空洞,挖出朱元璋兒子王陵,專家:必須修復保護

1985年,鄒城市相關部門決定修復魯荒王陵,他們以“搶救第一,保護為主”為指導思想,組成了修復保護團隊。重新修建損毀建築;平整部分地面;加固地宮墓室;搬遷部分村民;人為複製部分文物模型。一切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並取得了重大成果,這座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的魯荒王陵,在1988年面向了大眾,供遊客遊玩參觀。

魯荒王陵是山東省出土文物最具價值的的明代古墓,其中一些文物在全國範圍內,也是獨一無二的。比如九旒冕,這種冠冕一直存在於文獻之中,至今全國範圍內只有兩件。一件是袁世凱稱帝時仿造的冠冕,並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古代文物,另一件就是魯荒王陵出土的九旒冕,除此之外再無一例,其珍貴性可見一斑。

村民在九龍山挖防空洞,挖出朱元璋兒子王陵,專家:必須修復保護

另外天風海濤琴,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它由桐木所鑄,鑲金而雕玉,有著明顯的斷紋,底部刻有“天風海濤”,是一件宋代名琴,魯荒王生前頗為喜愛。彈奏之時,如長風呼嘯、海濤拍岸,琴音清脆有力,讓人心曠神怡,是不可多得的名琴。另外山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鑲金玉帶就更不必說了,祖母綠、貓眼石等名貴寶石應有盡有,讓人為之目眩神迷。

村民在九龍山挖防空洞,挖出朱元璋兒子王陵,專家:必須修復保護

魯荒王陵由於其規格高、保存完好、出土文物珍貴,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多次進行修復、保護工作。1992年,魯荒王陵被評為山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今仍被譽為明代親王第一陵。它成了山東省的一張文化名片,是一種人文底蘊的體現,向過往的人們,訴說著明代親王生活起居的一點一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