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沒考好?這樣反思,家長和孩子一起打敗學習問題

期中考試出分後,我們除了關注考試分數外,還有什麼更需要我們和孩子去認真挖掘的呢?

家長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 您是否過分干預孩子的學習?

每天對著孩子嘮叨學習,問長問短,孩子做什麼在你眼裡都不順眼,久而久之,孩子不僅喪失自主學習的能力,甚至可能產生厭學情緒。

▼ 您是否是個攀比型家長?

當孩子拿著成績單回到家和你彙報的時候,你更加關注的不是孩子考了多少分,而是某某某考了多少分。

孩子原本想從你這裡得到鼓勵或者安慰,可你的攀比,一下子把孩子的自信打到谷底。

▼ 您是否對孩子要求過高?

過度關注孩子,對孩子期望和要求過高,都是對孩子非理性的愛。

家長非理性的愛,會與孩子內心最強大的成長力量為敵,束縛孩子的心靈,絆住孩子前進的腳步。

期中沒考好?這樣反思,家長和孩子一起打敗學習問題

期中沒考好?這樣反思,家長和孩子一起打敗學習問題!

家長如何幫孩子提高成績?

▼ 不要只看到分數,更重要的是孩子的進步空間

當孩子考了98分的時候,不要去責問孩子為什麼沒有考100分。

孩子明明從90分,努力考到了98分,這其中的進步空間,不值得被鼓勵一下嗎?

我們不能只看分數的多少,還要看孩子每次與自己相比,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如果退步了,就幫孩子分析原因,制定一個更好的學習計劃,爭取每一次都有一個對得起自己的成績。

▼ 指導學習不是替代思考

輔導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學習,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遇事退縮的習慣。

要教給孩子獲得知識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書,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等。

▼ 用賞識促進孩子主動學習

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為了自己,自己要對自己的成績負責。

當孩子自主完成作業,自主完成預習、複習、刷題時,家長要第一時間表揚和肯定。

孩子會在家長的讚賞中更加主動地學習。


▼ 學習心態和習慣比成績重要百倍

家長對孩子成績的反應,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態度。

相比於考了多少分,家長更應該關心孩子在學習上是否養成了自主作業、預習、複習、刷題的好習慣,以及孩子學習的過程是痛苦不堪還是比較快樂。

知道孩子成績後,家長要記住一條“潛規則”,那就是“永遠不埋怨孩子”。

只有把孩子的學習問題,當做是我們自己的教育出現了問題,我們才有可能幫助孩子真正解決問題。

期中沒考好?這樣反思,家長和孩子一起打敗學習問題

期中沒考好?這樣反思,家長和孩子一起打敗學習問題!

學生首要任務是分析試卷

試卷分析的能力應該成為學生必備的能力。

但是,有些學生只盯著考試分數,考不好,只會對著試卷生氣發脾氣,甚至揉爛試卷。

對試卷分析不重視,或根本不會分析,就會平白失去一次自我檢驗的機會。

事實證明,成績優異的學生都十分重視試卷分析,且都有一套分析的策略和方法。

▼ 從逐題分析到整體分析

從每一道錯題入手,分析錯誤的知識原因、能力原因、解題習慣原因等。

這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什麼?


知識點的內容是什麼?


這道題是怎樣運用這一知識點解決問題的?


這道題的解題過程是什麼?


這道題還有其他的解法嗎?

在此基礎上,學生就可以進行整體分析,拿出一個總體結論了。

通常情況下,學生考試丟分的原因大體有三種,即:知識不清、問題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

所謂“知識不清”,就是在考試之前沒有把知識學清楚,丟分發生在考試之前,與考試發揮沒有關係。

所謂“問題情景不清”,就是審題不清,沒有把問題看明白,或是不能把問題看明白。這是一個審題能力、審題習慣問題。

所謂“表述不清”,指的是雖然知識具備、審題清楚,問題能夠解決,但表述凌亂、詞不達意。

上述問題逐步由低級發展到高級。研究這三者所造成的丟分比例,用數字說話,也就能夠得到整體結論,找到整體方向了。

▼ 從數字分析到性質分析

1. 統計各科各種原因的丟分數值。

如計算失誤失分、審題不清失分、考慮不周失分、公式記錯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

2. 找出最不該丟的5—10分。

這些分數是最有希望獲得的,找出來很有必要。在後續學習中,努力找回這些分數可望可及。

▼ 從歸因分析到對策分析

以上分析,都屬現象分析,在此基礎上,學生就可以進行歸因分析和對策分析。

三種分析逐層遞進:

期中沒考好?這樣反思,家長和孩子一起打敗學習問題

期中沒考好?這樣反思,家長和孩子一起打敗學習問題!

學生反思期中考試後該怎麼辦

▼ 知識上查缺補漏

找到學習上的薄弱環節,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補充完善,讓知識的吸收全面化、系統化、有效化。

在試卷分析過程中,通過正確答案和錯誤答案的對比,重點找到掌握不牢的知識點。

有效鞏固薄弱知識,可以通過多種方式。

比如,英語學科可以製作單詞卡片,然後將考試中拼錯的單詞寫在卡片上,隨身攜帶,隨時複習,提高記憶效率。

還可以建立各個學科的“好題本”,尤其是較弱的學科。

“好題本”不僅可以彙總錯題,還可以將老師講過的一些典型的、思路巧妙的、對自己有所啟發、讓自己有所領悟的例題整理上去。

▼ 注重學習方法和習慣的調整

考試不僅僅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在檢驗學生學習方法的優劣和與應試能力的強弱。

學生在考試中往往集中暴露粗心、做題方法不對、不會審題、檢查不細等方面的不足,彌補這些不足對後面的學習至關重要。

比如,學生平時學習不夠踏實認真,容易浮躁,考試時看到自己會做的題目就沾沾自喜,容易掉以輕心,最終失分。

這個問題反映出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不好,要想有針對性地解決,需要在平時注意培養良好的習慣:

逐漸培養自己對各個學科的興趣。


心裡要清楚什麼是好習慣。


堅持不懈地強化訓練,讓自己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

▼ 分析自己的付出和收穫是否成正比

一般來說,只要平時學習努力,做到考前認真複習,都會取得理想的成績。

但是也有例外:有的同學平時不努力,但分數不低,很有可能是靠投機取巧或吃老本得到的分數;有的同學學習明顯比前期努力了,但還是沒有考好,這時也不要灰心,而要繼續努力,慢慢儲備知識,做到厚積薄發。

學習如同跑馬拉松,貴在持之以恆。

學習這場馬拉松是耐力的比拼,開始跑在前頭的,未必能笑到最後,一開始落在後邊的,最終不一定是失敗者。

▼ 正確對比,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最簡單的是縱向比較:拿本次考試的成績與上次考試的成績對照,看是否比上次有進步。

不僅從總成績上比,更要比到細處,具體到每科,細化到每科的知識點。

如語文考試,上一次“基礎知識與運用”失分較多,這次通過努力失分減少了,這就是一種進步。

另一種是橫向比較,即:拿自己的成績跟班、年級各檔次分數線比。

舉例來說,語文考110分,數學考98分,哪一科考得好?不好判斷,因為沒有參照物。

這時可以把各檔次分數線作為參照,通過對比,幫助自己找到相對處於弱勢的學科,及時補救,預防偏科。

期中沒考好?這樣反思,家長和孩子一起打敗學習問題

期中沒考好?這樣反思,家長和孩子一起打敗學習問題!

家長,要在反思後,找到自己的不足,發現孩子的亮點,及時給孩子打氣,讓孩子有信心和勇氣繼續進步。

孩子,要在反思後,找到自己的薄弱環節,找到自己的調整方向,找到學習的勁頭和信心。要把考試當成學習的助推器,使自己更加優秀。

家長和孩子一起反思,一起改進,形成合力,才可以最快地打敗學習問題,提高學習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