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技巧与技术

小龙虾

一、分类与分布

小龙虾又称淡水龙虾,学名克民原整虾(Procambarus clarkii)。在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原产北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20 世纪初从美国传入日本,20 世纪 30 年代从日本传入我国,现广泛分布于世界上五大洲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该虾在我国分布于东至台湾,西至新疆,南至海南,北至黑龙江的 20 多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物种群量较大,是我国小龙虾的主产区。

二、养殖现状与前景

小龙虾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养殖最多、产量最高的淡水虾类,其人工养殖在上世纪 70 年代已在国外普遍开展,少数国家现已研究强化养殖和规模化养殖。受国际上淡水螯虾养殖髙潮的影响,从 90 年代开始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人工养殖,尤其是湖北省养殖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正是这种人类养殖活动,使得该虾自然分布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到 2009 年仅湖北省虾产量 24.5 万吨,全国总产量在 40 万吨以上。随着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出产小龙虾最多的国家,已经成为淡水小龙虾出口大国。因此,小龙虾养殖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小龙虾技巧与技术

三、形态特征

从形态结构上看,小龙虾体表无明显棘状物,头胸部有13个体节,腹部有7 个体节,体表覆盖有几丁质甲壳。双肢型附肢,1对螯肢,这对螯肢也就是第一对步足,另外4对步足不如第一对强大。大触角1对,小触角2对,在腹部有游泳足4对,分别生于第2至第5腹节,尾部和第6腹节的尾足演变成尾柄。头胸部外被头胸甲,前方有额剑。雄虾在第5 对步足基部有1 对生殖突,其中间有生殖孔。雌虾在第3 对步足基部有1对生殖孔,较明显。雌虾比雄虾个体小,小1/4-1/3。体色变化与光照强度有很大关系,在池水肥度适宜、透明度30-50 厘米的情况下,虾体色较鲜艳,体色为蓝绿色;在池水透明度大、光照很强的情况下,虾体色较深,偏向于褐色,体色为绿褐色。养殖时为了得到鲜艳的体色,一定要控制好水体的透明度。小龙虾技巧与技术

四、生态习性

1.栖息习性 小龙虾虾喜荫怕光,常栖息于沟渠、坑塘、湖泊、水库、稻田、沼泽、池塘等水域,营底栖生活;食物较为丰富的静水沟渠、池塘和浅水草型湖泊中较多,特别是腐殖质较多,有较多的水草、树根或石块等隐蔽物且水位较为稳定的水体中分布较多。

2.生活特性

(1)掘洞性。小龙虾掘洞能力较强,经常在堤岸处掘洞穴。洞穴的深浅、走向与水体水位的波动,堤岸的土质及该虾的生活周期密切相关。在小龙虾的繁殖期和水位升降幅度较大的水体,掘洞较深;在小龙虾的越冬期和水位稳定的水体,所掘洞穴较浅;在生长期,小龙虾很少不掘洞。洞穴最长的可达100厘米,直径可达 92 厘米。因此养殖池埂应有一定的宽度,以防小龙虾将池埂打穿。

(2)夜行性。小龙虾为夜行性动物,白天常潜伏在水体底部光线较暗的角落、石块旁、草丛或洞穴中,夜晚出来摄食,所以养殖投喂和观察应在傍晚或晚上进行。

(3)攀爬性。小龙虾有较强的攀援能力和迁徙能力,在水体缺氧、缺饵、污染及其他生物、理化因子发生骤烈变化而不适的情况下,常常爬出水面进入另一水体。如下雨时,特别是下大雨时,该虾常爬出水体外活动,从一个水体牵涉到另一个水体。该虾喜逆水,常顶水上溯,且逆水上溯的能力很强。因

而养殖小龙虾,防逃非常重要。

(4)争斗性。小龙虾的争斗性较弱,敌害却很多。水蛇、爬行类、黄鳝及凶猛鱼类、鲤鱼、草鱼、水老鼠及鸟类都会对小龙虾造成很大威胁,因而养殖小龙虾自始至终都要防敌害。加水时一定要用 20 目以上的密网袋过滤进水,以防敌害生物进入。小龙虾技巧与技术

3.生态要求 小龙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但喜欢水质清新,溶氧量高的水体。水体溶氧要保持在3 毫克/升以上。其适温范围为1-37℃,最适温度范围为17-31℃,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发育水温在24-28℃为好;最适 pH 值为 6.5-8.0。

小龙虾对重金属、某些农药如美曲膦酯、菊酯类杀虫剂非常敏感,对某些重金属有富集作用。因此养殖水体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严禁使用有毒、有害和对环境有危害的化学药品及添加剂。使用农药和化学药品,一定要考虑药品的残留问题要按照无公害养殖标准的要求养殖,并适时进行检测。

4.食性 小龙虾食性很杂,特别喜食多汁肥嫩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浮莲等,并且喜食昆虫成体或幼体、蚯蚓、螺、蚌等动物性食物,对人工投喂的各种植物、动物下脚料及人工配合料也喜食。小龙虾的摄食能力很强,且有贪食、争食的习性,饵料不足或群体过大时,会有相互残杀的现象发生,尤其会出现硬壳虾残食软壳虾的现象

5.生长 小龙虾生长速度较快,春季繁殖的虾苗经 2-3个月的饲养,可达到商品虾规格。它是通过蜕壳实现生长,蜕壳的整个过程包括蜕去旧甲壳,个体由于吸水迅速增大,然后新甲壳形成并硬化。在生长过程中

有青壳虾和红壳虾,青壳螫虾是当年生的新虾,一般出现在上半年,池水深、水温低的水体较多,通常经过夏天后大部分为红壳螯虾。虾蜕壳与水温、营养及个体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幼虾一般 3-5 天蜕壳一次,以后逐步延长蜕壳间隔到 30 天左右,如果水温高、食物充足,则蜕壳间隔时间短。 6.繁殖习性 小龙虾产卵有2 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左右、9-10月,水温22-25℃时,胚胎发育的时间为25-33天。

(1)交配与产卵。在自然水域中产卵行为大多在洞穴中进

行,刚产出的虾卵呈淡黄色,直径 1.5-2.5 毫米,随着胚胎发育的进展,受精卵逐渐呈棕褐色,未受精的卵逐渐变为混浊白色,脱离虾体死亡。每次产卵通常在 300-500粒,最多可达

1500 粒以上。

(2)孵化。虾的胚胎发育时间较长,水温为8-20℃时,需

30~40天,水温过低时孵化期可达2 个月。刚孵出的仔虾即

近似成虾,但体色较淡,呈橘黄色,其幼体发育期大多在受精卵中度过。亲虾有护幼习性,幼虾一般在母虾的周围活动,一旦受到惊吓会立即重新附集到母体的游泳足上躲避危险。仔虾蜕壳3 次后,幼虾离开母体独立生活。

小龙虾技巧与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