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技巧與技術

小龍蝦

一、分類與分佈

小龍蝦又稱淡水龍蝦,學名克民原整蝦(Procambarus clarkii)。在分類學上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螯蝦科、原螯蝦屬。原產北美墨西哥北部和美國南部,20 世紀初從美國傳入日本,20 世紀 30 年代從日本傳入我國,現廣泛分佈於世界上五大洲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該蝦在我國分佈於東至臺灣,西至新疆,南至海南,北至黑龍江的 20 多個省、市、自治區,特別是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生物種群量較大,是我國小龍蝦的主產區。

二、養殖現狀與前景

小龍蝦是世界上分佈最廣、養殖最多、產量最高的淡水蝦類,其人工養殖在上世紀 70 年代已在國外普遍開展,少數國家現已研究強化養殖和規模化養殖。受國際上淡水螯蝦養殖髙潮的影響,從 90 年代開始全國各地紛紛開展人工養殖,尤其是湖北省養殖面積和產量大幅度提高。正是這種人類養殖活動,使得該蝦自然分佈不斷擴大,產量不斷增加,到 2009 年僅湖北省蝦產量 24.5 萬噸,全國總產量在 40 萬噸以上。隨著養殖面積不斷擴大,我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出產小龍蝦最多的國家,已經成為淡水小龍蝦出口大國。因此,小龍蝦養殖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小龍蝦技巧與技術

三、形態特徵

從形態結構上看,小龍蝦體表無明顯棘狀物,頭胸部有13個體節,腹部有7 個體節,體表覆蓋有幾丁質甲殼。雙肢型附肢,1對螯肢,這對螯肢也就是第一對步足,另外4對步足不如第一對強大。大觸角1對,小觸角2對,在腹部有游泳足4對,分別生於第2至第5腹節,尾部和第6腹節的尾足演變成尾柄。頭胸部外被頭胸甲,前方有額劍。雄蝦在第5 對步足基部有1 對生殖突,其中間有生殖孔。雌蝦在第3 對步足基部有1對生殖孔,較明顯。雌蝦比雄蝦個體小,小1/4-1/3。體色變化與光照強度有很大關係,在池水肥度適宜、透明度30-50 釐米的情況下,蝦體色較鮮豔,體色為藍綠色;在池水透明度大、光照很強的情況下,蝦體色較深,偏向於褐色,體色為綠褐色。養殖時為了得到鮮豔的體色,一定要控制好水體的透明度。小龍蝦技巧與技術

四、生態習性

1.棲息習性 小龍蝦蝦喜蔭怕光,常棲息於溝渠、坑塘、湖泊、水庫、稻田、沼澤、池塘等水域,營底棲生活;食物較為豐富的靜水溝渠、池塘和淺水草型湖泊中較多,特別是腐殖質較多,有較多的水草、樹根或石塊等隱蔽物且水位較為穩定的水體中分佈較多。

2.生活特性

(1)掘洞性。小龍蝦掘洞能力較強,經常在堤岸處掘洞穴。洞穴的深淺、走向與水體水位的波動,堤岸的土質及該蝦的生活週期密切相關。在小龍蝦的繁殖期和水位升降幅度較大的水體,掘洞較深;在小龍蝦的越冬期和水位穩定的水體,所掘洞穴較淺;在生長期,小龍蝦很少不掘洞。洞穴最長的可達100釐米,直徑可達 92 釐米。因此養殖池埂應有一定的寬度,以防小龍蝦將池埂打穿。

(2)夜行性。小龍蝦為夜行性動物,白天常潛伏在水體底部光線較暗的角落、石塊旁、草叢或洞穴中,夜晚出來攝食,所以養殖投餵和觀察應在傍晚或晚上進行。

(3)攀爬性。小龍蝦有較強的攀援能力和遷徙能力,在水體缺氧、缺餌、汙染及其他生物、理化因子發生驟烈變化而不適的情況下,常常爬出水面進入另一水體。如下雨時,特別是下大雨時,該蝦常爬出水體外活動,從一個水體牽涉到另一個水體。該蝦喜逆水,常頂水上溯,且逆水上溯的能力很強。因

而養殖小龍蝦,防逃非常重要。

(4)爭鬥性。小龍蝦的爭鬥性較弱,敵害卻很多。水蛇、爬行類、黃鱔及兇猛魚類、鯉魚、草魚、水老鼠及鳥類都會對小龍蝦造成很大威脅,因而養殖小龍蝦自始至終都要防敵害。加水時一定要用 20 目以上的密網袋過濾進水,以防敵害生物進入。小龍蝦技巧與技術

3.生態要求 小龍蝦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但喜歡水質清新,溶氧量高的水體。水體溶氧要保持在3 毫克/升以上。其適溫範圍為1-37℃,最適溫度範圍為17-31℃,受精卵孵化和幼體發育水溫在24-28℃為好;最適 pH 值為 6.5-8.0。

小龍蝦對重金屬、某些農藥如美曲膦酯、菊酯類殺蟲劑非常敏感,對某些重金屬有富集作用。因此養殖水體應符合漁業水質標準,嚴禁使用有毒、有害和對環境有危害的化學藥品及添加劑。使用農藥和化學藥品,一定要考慮藥品的殘留問題要按照無公害養殖標準的要求養殖,並適時進行檢測。

4.食性 小龍蝦食性很雜,特別喜食多汁肥嫩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蘆、水浮蓮等,並且喜食昆蟲成體或幼體、蚯蚓、螺、蚌等動物性食物,對人工投餵的各種植物、動物下腳料及人工配合料也喜食。小龍蝦的攝食能力很強,且有貪食、爭食的習性,餌料不足或群體過大時,會有相互殘殺的現象發生,尤其會出現硬殼蝦殘食軟殼蝦的現象

5.生長 小龍蝦生長速度較快,春季繁殖的蝦苗經 2-3個月的飼養,可達到商品蝦規格。它是通過蛻殼實現生長,蛻殼的整個過程包括蛻去舊甲殼,個體由於吸水迅速增大,然後新甲殼形成並硬化。在生長過程中

有青殼蝦和紅殼蝦,青殼螫蝦是當年生的新蝦,一般出現在上半年,池水深、水溫低的水體較多,通常經過夏天后大部分為紅殼螯蝦。蝦蛻殼與水溫、營養及個體發育階段密切相關,幼蝦一般 3-5 天蛻殼一次,以後逐步延長蛻殼間隔到 30 天左右,如果水溫高、食物充足,則蛻殼間隔時間短。 6.繁殖習性 小龍蝦產卵有2 個高峰期,分別為5月左右、9-10月,水溫22-25℃時,胚胎髮育的時間為25-33天。

(1)交配與產卵。在自然水域中產卵行為大多在洞穴中進

行,剛產出的蝦卵呈淡黃色,直徑 1.5-2.5 毫米,隨著胚胎髮育的進展,受精卵逐漸呈棕褐色,未受精的卵逐漸變為混濁白色,脫離蝦體死亡。每次產卵通常在 300-500粒,最多可達

1500 粒以上。

(2)孵化。蝦的胚胎髮育時間較長,水溫為8-20℃時,需

30~40天,水溫過低時孵化期可達2 個月。剛孵出的仔蝦即

近似成蝦,但體色較淡,呈橘黃色,其幼體發育期大多在受精卵中度過。親蝦有護幼習性,幼蝦一般在母蝦的周圍活動,一旦受到驚嚇會立即重新附集到母體的游泳足上躲避危險。仔蝦蛻殼3 次後,幼蝦離開母體獨立生活。

小龍蝦技巧與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