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圈!短短半月,“火箭豬”成“傷心豬”,經歷了什麼?

今年8月以來,國內豬價持續快速上漲,曾一度被稱為“火箭豬”。但是自10月底以來,國內豬價遭遇了下跌。豬易數據監測顯示,11月14日全國生豬均價為35.07元/公斤,較昨日下跌0.37元/公斤,較10月29日下跌5.24元/公斤,跌幅為12.99%。短短半月,豬市到底經歷了什麼?

20元以上地區由16個減少至1個

蒙圈!短短半月,“火箭豬”成“傷心豬”,經歷了什麼?

豬價由8月開始呈現大幅上漲走勢,尤其是10月份漲勢迅猛。據豬易數據監測顯示,10月全國生豬均價由1日的27.99元/公斤上漲至29日的40.31元/公斤,累計漲12.32元/公斤,漲幅達44%。截止10月29日南方除了雲、貴未到40元/公斤以外,其他地區均已突破“40”大關,北方臨近40,在38-39.86元/公斤。但是10月底,在東北的帶動下,豬價開啟了下跌模式,全國20元以上地區由57%減少至僅剩海南。具體如下圖:

蒙圈!短短半月,“火箭豬”成“傷心豬”,經歷了什麼?

由上圖可以看出,10月29日豬價在40及以上運行的有16個地區,最高價出現在廣東和四川,分別為45元/公斤和44元/公斤;但是到11月14日,國內在40及以上運行的地區僅剩下海南地區,並且各地區跌幅較明顯;其中跌幅最大的是四川和重慶,分別為8.7和9.0元/公斤;其他地區跌幅在2.5-6.5元/公斤。那麼出現這種現象的背後原因是什麼呢?

肉價高漲 抑制終端消費

蒙圈!短短半月,“火箭豬”成“傷心豬”,經歷了什麼?

毛豬價格的高漲,帶動肉價大幅走高。根據農業部監測的數據顯示,19年10月國內豬肉出廠均價為47.57元/公斤,環比上漲33.4%,同比上漲158.95%。批發價為41.58元/公斤,環比上漲25.1%,同比上漲110%。同時,我們發現,下半年豬肉市場出現倒行現象,豬肉批發價低於出廠價,並且價差逐漸擴大,截止10月兩者價差達5.99元。這說明豬肉市場消費比較疲軟,尤其是在十月份尤為嚴重。高價肉抑制了終端消費,同時豬肉消費被其他肉類替代了一部分。具體看下圖4和圖5。

蒙圈!短短半月,“火箭豬”成“傷心豬”,經歷了什麼?

根據農業部監測的數據顯示,自2份開始,豬肉交易量便開始呈現下滑,尤其是第三季度下滑幅度比較明顯。截止10月,交易量為47917.96噸,同比下跌33.95%。同時,從各大屠宰場瞭解到,屠宰量普遍減少了50-80%,甚至部分企業處於停產狀態;

蒙圈!短短半月,“火箭豬”成“傷心豬”,經歷了什麼?

從國家統計局監測的數據來看,前三季度,豬肉產量3181萬噸,同比下跌17.2%,其中三季度下降42.14%。而禽肉產量前三季度環比增加61.65%,同比增加12%;牛肉產量環比增加59%,同比增加3.1%。同時,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表示,10月上旬以來,豬肉市場消費需求較以前平均水平下降了20%至30%。

生豬宰後均重普遍增加

8-10月份國內豬價整體呈現快速上漲的態勢,養殖盈利豐厚,大部分地區已破“3000元”大關,甚至局部高達4000元/頭,養殖戶壓欄養大豬情緒濃厚,傳導到屠宰端,表現為宰後均重增加。具體如下圖:

蒙圈!短短半月,“火箭豬”成“傷心豬”,經歷了什麼?

圖6

從上圖可以看出,9月份之後,各地宰後均重呈現上漲走勢。截止10月各地宰後均重增加幅度在5-17 %左右;其中,南方宰後均重上漲較明顯,廣東宰後均重在108.13公斤,較9月上漲17.11;四川在103.83公斤,漲幅在9.06%左右。北方地區宰後均重增加幅度相對來說有所放緩。這說明其一,南方市場對大豬需求量有所增加。其二,近期北方地區養殖戶出欄較積極。其三,北方大豬調入南方量較之前有所增加,導致南方生豬宰後均重提高。

豬源供應存差異 北方疫情復發較嚴重

自18年8月非洲豬瘟疫情首都入侵我國,距今已有一年多。目前生豬產能正在進入緩慢恢復階段。據豬易數據監測顯示,目前山東、河南、河北生豬存欄相對較多,其次是東北、雲南以及四川;再次是新疆、甘肅、山西和陝西。整體來看,北方復養情況要好於南方。

但據相關機構調研,至10月份北方局地疫情復發較嚴重,養殖戶出欄相對較積極,生豬供應增加明顯。北方規模場屠企相對較集中,話語權較重,因此屠宰企業壓價較順暢。由於北方市場存欄量相對較多,以及南北存價差,南下豬源增加,進而帶動南方市場走弱。

進口肉以及冷凍豬肉對鮮品市場產生衝擊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9月,豬肉進口量為16.18萬噸,同比增長71.6%,1-9月累計進口量132.57萬噸,同比增長43.6%。另外,從新發地市場瞭解到,之前市場並不銷售冷凍豬肉,但是近期為保供應,大量冷凍豬肉進入冷庫。由於冷凍豬肉價格較鮮肉便宜,因此一部分需求轉移到冷凍豬肉上,對鮮品市場產生一定的衝擊,進而價格出現下滑,屠宰企業壓價意願更為強烈。

政策效應持續發酵

首先,為平抑豬價,國家和地方已採取多項措施。據瞭解,僅在9月,國家就10餘次出手穩定生豬生產和豬肉保供穩價,連開3場高級別會議,七大部委在文件及發佈會上提及有關生豬生產、豬肉價格等表述多達400餘次。同時各地方政府增加豬肉儲備調節能力,適時投放豬肉儲備出臺政策穩生豬生產。其次,在10月底,中南六省出臺的文件中,指出自11月30日期開始試點禁止非中南區的活豬調入中南地區。但部分從業者將日期誤傳為10月30日,這導致市場上漲出現短暫的集中出欄。

四季度豬價仍將高位運行

短期來看,終端需求難有利好支撐,加之市場上大體重豬源消化仍需時間;預計整體豬價難漲,局部微幅漲跌調整。

但是長期來看,在不考慮政策以及疫情未大面積爆發情況下,11月下旬以後,隨著南方醃臘,北方灌腸消費的高峰期來臨,豬價仍將高位運行。雖然高價對消費存在一定抑制作用,但是較前期仍有上漲空間。同時,參考過去兩年的數據(圖5),一、四季度單季度豬肉產量約為1500-1600萬噸左右,而根據19年三季度末的生豬存欄數據側算,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峰值缺口至少不會低於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