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碗”泡茶的由來

成套完整的飲具,當是明清以來直至現在一直流行的“蓋碗”。

“蓋碗”泡茶的由來

唐代由於逐漸普及了飲茶的專用盞,隨之又發明了盞託,宋元沿襲,明清以來配以盞蓋,始形成了一盞、一蓋、一碟式的三合一茶盞--蓋碗。用茶盞、盞蓋和茶盞託(托住茶盞的小碟)這三位一體的蓋碗作飲具有四大好處:

“蓋碗”泡茶的由來

一是茶盞小於茶碗,且上大下小,注水方便,易於讓茶葉沉澱於底,添水時茶葉翻滾,易於泡出茶汁;

二是上有隆起的茶蓋,而蓋沿小於盅口,不易滑跌,便於凝聚茶香,還可用來遮擋茶沫,飲茶時不使茶沫沾唇;

三是有了茶托不會燙手,也可防止從茶盅溢出的水打溼衣服,因而在客來敬茶的禮儀上,以蓋碗茶敬客更具敬意;

四是用蓋碗作飲具,保溫性更好。

五是用蓋碗泡茶,可最大程度上大發揮茶香茶味。

“蓋碗”泡茶的由來

01

茶托

“蓋碗”泡茶的由來

關於盞託的發明還有一則傳聞:唐代宗寶應年間,有一姓崔的官員,愛好飲茶,其女也有同好,且聰穎異常。因茶盞注入茶湯後,飲茶時很燙手,殊感不便,其女便想出一法,取一小碟墊託在盞下。但剛要喝時,杯子卻滑動傾倒,遂又想一法,用臘在碟中作成一茶盞底大小的圓環,用以固定菜盞,這樣飲茶時,茶盞既不會傾倒,又不致燙手。後來又讓漆工做成了漆製品,稱為“盞託”。此種一盞一託式的茶盞,既實用,又增添了茶盞的裝飾效果,給人以莊重之感,遂世代流傳至今。

“蓋碗”泡茶的由來

宋代盞託的使用已相當普及,多為漆製品。明代後又在盞上加蓋,既增加了茶盞的保溫性,使之更好地浸泡出茶葉中的茶汁,又增加了茶盞的保潔性,可防止塵埃的侵入。品飲時,一手託盞,一手持蓋,並可用茶蓋來拂動漂在茶湯麵上的茶葉,更增添一份喝茶的情趣。

“蓋碗”泡茶的由來

貳 · 蓋碗泡茶法的好處

中國人喝茶講究喝熱茶,方能泌脾、提神、清心。蓋碗茶,可以說真正是把飲茶藝術實用化了。這個茶碗上大下小,蓋入碗內喝茶時不易滑落,下面有茶船避免燙到手。

“蓋碗”泡茶的由來

人們一隻左手就可以端起茶船,重心平穩,不必揭蓋,半張半合,就可以從茶碗與茶蓋縫隙間細吮茶水,用杯蓋遮擋茶葉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騰出的右手來,可以用茶蓋在水面刮動,這叫做翻江倒海,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很科學的。

“蓋碗”泡茶的由來

蓋碗泡茶法是一種為節省時間的喝茶法。沒有很多講究的。為單次、短時間使用的個人用簡便品茗茶具。它區別於紫砂壺的第一大好處就是:蓋碗泡茶泡得多,時間短。另外,蓋碗它宜於保溫,所以後來各地都流行。

02

蓋口

“蓋碗”泡茶的由來

蓋碗可以控制蓋口的大小,能在最快的時間內把茶湯瀝盡,葉底又一目瞭然,它不添加什麼、也不隱去什麼,這些都是蓋碗的好處。紫砂用好了,確實可以出神入化,但必須要熟知每把壺的壺性,一把壺只能泡一種茶甚至一款茶,侷限太大。便宜的蓋碗幾塊錢就可以買一個。但是好的蓋碗可不比紫砂便宜。精品瓷器一樣有悠久歷史和精彩文化。

“蓋碗”泡茶的由來

叄 · 細說蓋碗泡茶

茶有茶道,器亦當體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嗜茶者,愛品茗,好茶道,也極重茶器,無意或有意中體現和完成了茶器道與實用並重之目的。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

03

茶器

“蓋碗”泡茶的由來

其中,自有道理中國的茶具據《茶經》「四之器」載,有二十五種,一般可按其選型分為碗、盞、壺、杯等幾類。選擇何種茶具為佳,可根據各自生活習慣、飲食起居、審美觀念、所處環境,從方便適用著眼而各取所需。

“蓋碗”泡茶的由來

不過若從休閒鑑賞、品茗論道角度而言,卻頗有區別,自有高下之分杯形茶具呈直桶狀,茶泡在杯中嫩葉細芽全被滾燙的沸水燜熟了,何來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飲」;北方盛行的大壺泡茶,茶溫易冷卻,香氣易失散,不耐喝且失卻趣味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

“蓋碗”泡茶的由來

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此外,茶泡久了,質量會下降而色敗香散。

“蓋碗”泡茶的由來

蓋碗泡茶

“蓋碗”泡茶的由來

蓋碗飲茶小結

無論從品茗鑑賞,或是從養生保健角度而論,杯、壺泡茶的不足均顯而易見。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蓋碗”泡茶的由來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蓋碗”泡茶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