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要求大扫除抠地缝,残留泥土要扣分,把学生当免费劳动力?

我们学校现在大扫除,居然还让学生去抠地缝!"近日,郑州幼儿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让在校学生轮流打扫卫生,除了最基本的扫地、擦桌、抹窗,还要求学生们把户外地砖缝隙抠干净,不能有泥土,否则扣分,这一近乎苛刻的清洁指标,被曝光网络之后引发了巨大争议!

高校要求大扫除抠地缝,残留泥土要扣分,把学生当免费劳动力?

许多网友对此嘲讽道:"一个口头夸奖,换回一个免费劳动力,能不花钱的事,都让学生来干,那学校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迈入大学生活之后,不再进行初高中式的集体大扫除,已经成为了当下大学的常态,除开负责自己寝室、过道的卫生,其他保洁方面的事务,基本上都是校方安排专门的后勤人员负责。而这所专科学校,疑似滥用权力,让大学生成为清洁员,甚至苛刻到要抠出地砖缝隙的杂物,实在有点不分主次了。

高校要求大扫除抠地缝,残留泥土要扣分,把学生当免费劳动力?

不过在这件事中,许多该校的在校生和毕业生,都站出来维护学校的名誉,认为校方的安排虽然略有过分,但却是出于实际情况考虑的。回到这所学校本身,作为一家专门培养幼儿园教师群体的育人机构,提前让学生们培养劳动的主动性,并且细化到抠地缝扫垃圾的生活细节,这其实是有助于日后在幼师工作中的成长与磨砺。

学校的确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打扫卫生也是做人的基本能力,但是有时候校方却要求过度了。懂得感恩与孝敬父母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不少学校却屡次开展给父母磕头,为父母洗脚等这类做法,将有些事情过度夸张后,反而引来了不好的效果。

高校要求大扫除抠地缝,残留泥土要扣分,把学生当免费劳动力?

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以及素养,需要教学与实践两手齐发力,但学校却不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实行强制性命令来逼迫学生。这样只会使得效果与目的背道而驰,甚至把学校自己也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教书育人,以人为本,在教育传授知识技能的时候,学校也切莫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一味地将学生不当"学生"对待,以校方的名义对其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压榨",是对学生更大的伤害。

高校要求大扫除抠地缝,残留泥土要扣分,把学生当免费劳动力?

此外,再回到"抠地缝"这样的苛刻要求上,我们很难不怀疑是校方出于面子工程考虑,尤其是在有更上级领导视察的时候,卫生维护便成为了重中之重,而全国各类高校要求的整洁环境的做法,也是"层出不穷"、"百花齐放",比如拿着刷子刷进校门的瓷砖,把有污点的墙壁直接用白纸粘贴覆盖,用铲子把地板上包括口香糖印迹在内的所有污垢剔除,只有达到目光之际皆干净才罢休。

高校要求大扫除抠地缝,残留泥土要扣分,把学生当免费劳动力?

这样的做法,和之前被曝出的环卫工人拿水枪冲扫黄叶有什么区别呢?都是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苛刻审美",所带来的自扰需求。

而被迫"过度打扫卫生",依然还是当代大多数人在小学、初、高中阶段的必经之路。我们鼓励热爱劳动,鼓励保持卫生,但什么叫过犹不及,什么叫强人所难?作为学校,必须明确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读书,而如果能够参与到公共区域的卫生打扫,只希望形式感和硬要求别再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