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養老院床位到買菜做飯都有人管了

從養老院床位到買菜做飯都有人管了

11月8日中午,常青花園第三社區幸福食堂裡,居民們正在用餐

東西湖區主題教育辦供圖

養老院能不能再多一點?養老服務能不能更周到一些?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安是群眾無不關心期盼的重大民生福祉。

全市第二批主題教育單位在“為民服務解難題”中聚焦群眾養老關切,努力解決養老院床位不足、居家養老水平提升、老年人就餐難等問題。

街道牽頭建起“養老院”,長住短住都可以

“聽說我們小區要建居家養老中心啦!我報個名,預約床位!”11月4日,家住洪山區卓刀泉街關西社區的劉女士來到社區,為自己70多歲的父親預約養老床位。

長期以來,卓刀泉街轄區僅有一所社會化運作養老院,108張床位供不應求。“現在好了,我們這兒建起居家養老中心。”關西社區書記唐潔婷說,小區裡的菜市場停業後,街道出資租下來辦養老中心,目前正在建設中。

第二批主題教育中,洪山區卓刀泉街收集黨員、群眾提出的意見,深入走訪多個社區,將“養老床位與群眾需求不平衡”問題列入街道主題教育整改問題清單,認真研究,最終敲定,在關西社區建設養老服務點,由街道出資租賃房屋,引進康養企業,新建“楠山有約·關西小區”養老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文化娛樂、健身康復、託老照護等服務。

新建養老中心將提供床位34張,除提供長住服務外,還可提供短住服務,有效化解了常住養老床位緊張、子女短時出差等老人照料問題。

目前,卓刀泉街已建設了7個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和1家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點。

升級建設“互聯網+居家養老”項目,身體有恙醫生自動上門急救

“身體健康狀況變化隨時有人知道,現在天天都很安心!”近日,家住武昌區南湖街寶安社區的七旬老人羅先生說起街道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笑得合不攏嘴。

去年,羅先生患中風,前不久,南湖街愛照護頤養中心為他提供了“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可隨時監測他的心率等指標,還能實現“一鍵呼救”。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武昌區委區政府多次專題調研指導“互聯網+居家養老”項目,並對項目建設提出新的要求。“‘互聯網+居家養老’項目建設水平有待提升”問題列入了武昌區民政局、財政局、行政審批中心及各街道的整改項目,明確43項任務清單,包括要求居家養老中心配備智能床,提供送餐、全程看護、康復指導等服務。

武昌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互聯網+居家養老”在每個網點的功能佈局上至少應有康復護理區、生活服務區、日間照料區、智能服務管理區;平臺硬件必須具備“三有”,即有綜合調度室、呼叫應答室、服務培育室,能提供服務需求應答、數據彙總分析、緊急救助呼轉、服務流程監管等功能。

“幸福食堂”令吃飯不愁,不出社區都能吃上“現成的”

“為‘幸福食堂’點贊,飯菜味道好還實惠!”看著“幸福食堂”忙碌的志願者,家住東西湖區常青花園的李愛珍笑了。

85歲的李愛珍獨居,以前,她常為一日三餐發愁。“買菜、做飯,一天到晚忙這個,真累啊。”自從家門口有了“幸福食堂”,行動不便的她終於吃上了“現成的”。最近,她和街坊們聽到個好消息:“幸福食堂”服務將再升級,近期將開通送餐服務。

8月1日,坐落於常青花園第三社區的“幸福食堂”正式營業,在此基礎上,東西湖區常青花園社管辦在第二批主題教育中再加力,將調研中收集的轄區部分老年人“做飯難”“吃飯愁”的問題列入該辦主題教育整改問題清單,依託“幸福食堂”,不斷完善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水平。

“一葷二素10元/份,湯粥免費,65歲以上老年人再打7-8折”,長江日報記者在幸福食堂看到,這裡伙食價格很“親民”。常青花園社管辦三社區黨委書記白宓介紹,這家食堂由東西湖區政府出資興建,國企負責日常管理運營,在社區設立供餐點,形成30分鐘供餐服務圈。

白宓說,最近,“幸福食堂”服務“升級”後,對高齡、殘障等行動不便的老人,將於本月新開設送餐服務,還加推了多種小碗菜,讓老人有多種選擇。“幸福食堂”還對所有當日菜品留樣封存48小時,保證所有原材料可追溯,“讓老年人不僅吃得舒心、更放心。”

長江日報記者宋磊 通訊員呂玉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